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包括窗框、窗扇、驱动机构、供能机构及控制机构,其中窗框与窗扇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铰链铰接,窗框与窗扇间另通过驱动机构连接,且驱动机构位于与连接铰链所对应的侧边上,驱动机构包括防护壳、驱动电机及驱动杆,供能机构和控制机构均安装在窗框上,且供能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及控制机构电气连接,供能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温差发电板、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控制机构包括数据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及温度传感器。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差差值对窗户开合作业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窗户对太阳能、高温热能等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属建筑物窗户设备
技术介绍
窗户是建筑物进行通风、采光等调节室内环境的重要设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当前人们生活压力增加,工作时间较多,因此导致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窗户进行有效的开合操作,同时极易因室外环境突然发生恶劣变化但无法有效的窗户进行闭合操作,从而造成室内环境及物品收到较大的损害,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当前开发出了利用诸如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探测设备与电动自动化驱动设备相结合的智能窗户,这种智能窗户虽然可有效的满足窗户自动开合作业的需要,但窗户在运行时需要损耗大量的电能,从而增加了建筑日常运行的能耗,从而造成智能窗户的使用及推广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智能窗户,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包括窗框、窗扇、驱动机构、供能机构及控制机构,其中窗框与窗扇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铰链铰接,窗框与窗扇间另通过驱动机构连接,且驱动机构位于与连接铰链所对应的侧边上,驱动机构包括防护壳、驱动电机及驱动杆,其中防护壳安装在窗框上,驱动电机嵌于防护壳内,驱动杆一端与窗扇连接,另一端嵌于防护壳内并通过连接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供能机构和控制机构均安装在窗框上,且供能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及控制机构电气连接,供能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温差发电板、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其中太阳能发电板嵌于窗框位于室外一侧的外表面上,温差发电板分别均嵌于窗框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均嵌于窗框内,且充放电控制器分别与调制电路、蓄电池、控制机构及驱动电机电气连接,调制电路另通过集电端子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和温差发电板电气连接,控制机构包括数据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数据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分别位于窗框内,且驱动电路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温度传感器及驱动机构电气连接,温度传感器至少4个,并均布在窗框和窗扇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杆包括至少两段杆身,且相邻杆身间通过棘轮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杆的各相邻杆身接触面处均设定位磁体,且定位磁体外表面另设弹性防磨垫。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且运行能耗低廉,一方面可有效的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差差值对窗户开合作业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窗户开合作业的自动化性能及使用便捷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窗户对太阳能、高温热能等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作为窗户操作的驱动能源,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窗户运行的能源利用率,并有助于降低建筑物日常运行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电气原理图;图3为控制机构的电气原理图;图4为驱动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包括窗框1、窗扇2、驱动机构、供能机构及控制机构,其中窗框1与窗扇2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铰链铰接,窗框1与窗扇2间另通过驱动机构连接,且驱动机构位于与连接铰链所对应的侧边上,驱动机构包括防护壳3、驱动电机4及驱动杆5,其中防护壳3安装在窗框1上,驱动电机4嵌于防护壳3内,驱动杆5 —端与窗扇2连接,另一端嵌于防护壳3内并通过连接机构与驱动电机4连接,供能机构和控制机构均安装在窗框1上,供能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4及控制机构电气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供能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6、温差发电板7、集电端子8、调制电路9、充放电控制器10及蓄电池11,其中太阳能发电板6嵌于窗框1位于室外一侧的外表面上,温差发电板7分别均嵌于窗框1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集电端子8、调制电路9、充放电控制器10及蓄电池11均嵌于窗框1内,且充放电控制器10分别与调制电路9、蓄电池11、控制机构及驱动电机4电气连接,调制电路9另通过集电端子8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6和温差发电板7电气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数据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及温度传感器12,其中数据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分别位于窗框1内,且驱动电路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温度传感器12及驱动机构电气连接,温度传感器12至少4个,并均布在窗框1和窗扇2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杆5包括至少两段杆身51,且相邻杆身51间通过棘轮机构5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杆5的各相邻杆身51接触面处均设定位磁体53,且定位磁体53外表面另设弹性防磨垫54。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且运行能耗低廉,一方面可有效的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差差值对窗户开合作业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窗户开合作业的自动化性能及使用便捷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窗户对太阳能、高温热能等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作为窗户操作的驱动能源,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窗户运行的能源利用率,并有助于降低建筑物日常运行能耗。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包括窗框、窗扇、驱动机构、供能机构及控制机构,其中所述的窗框与窗扇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铰链铰接,所述的窗框与窗扇间另通过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的驱动机构位于与连接铰链所对应的侧边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防护壳、驱动电机及驱动杆,其中所述的防护壳安装在窗框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嵌于防护壳内,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窗扇连接,另一端嵌于防护壳内并通过连接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供能机构和控制机构均安装在窗框上,且供能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及控制机构电气连接,所述的供能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温差发电板、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其中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嵌于窗框位于室外一侧的外表面上,温差发电板分别均嵌于窗框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所述的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均嵌于窗框内,且充放电控制器分别与调制电路、蓄电池、控制机构及驱动电机电气连接,所述的调制电路另通过集电端子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和温差发电板电气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数据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数据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分别位于窗框内,且驱动电路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温度传感器及驱动机构电气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至少4个,并均布在窗框和窗扇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杆包括至少两段杆身,且相邻杆身间通过棘轮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杆的各相邻杆身接触面处均设定位磁体,且定位磁体外表面另设弹性防磨垫。【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包括窗框、窗扇、驱动机构、供能机构及控制机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自供给智能窗包括窗框、窗扇、驱动机构、供能机构及控制机构,其中所述的窗框与窗扇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铰链铰接,所述的窗框与窗扇间另通过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的驱动机构位于与连接铰链所对应的侧边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防护壳、驱动电机及驱动杆,其中所述的防护壳安装在窗框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嵌于防护壳内,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窗扇连接,另一端嵌于防护壳内并通过连接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供能机构和控制机构均安装在窗框上,且供能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及控制机构电气连接,所述的供能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温差发电板、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其中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嵌于窗框位于室外一侧的外表面上,温差发电板分别均嵌于窗框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所述的集电端子、调制电路、充放电控制器及蓄电池均嵌于窗框内,且充放电控制器分别与调制电路、蓄电池、控制机构及驱动电机电气连接,所述的调制电路另通过集电端子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和温差发电板电气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数据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及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数据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分别位于窗框内,且驱动电路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温度传感器及驱动机构电气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至少4个,并均布在窗框和窗扇位于室内及室外两侧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淑军,拜太平,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堡窗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