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544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属于农业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棚体、卷帘装置、拉紧装置、遮阴布、转轴、温度控制电路;所述卷帘装置安装在棚体的顶部位置,左右两侧成对安装,拉紧装置安装在棚体底部两侧;遮阴布通过细绳安装在卷帘装置、拉紧装置之间,遮阴布链接在转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大棚内的温度自动控制,当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最低温度时,自动收起遮阴布,当温度高于所设定的最高温度时,自动张开遮阴布,可节约人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属于农业自动化

技术介绍
云贵高原日光充足,且天气变化较大,塑模大棚内温度受光照影响较大,对于部分生长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植物而言,控制温室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尤为重要。控制大棚内温度可通过遮阴布实现,对于天气变化明显的季节,频繁的人工操作极大的浪费人力及时间,本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模块实现自动遮阴,节约人力及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解决自动控制大棚温度的问题,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控制电路实现自动遮阴,节约人力及时间。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包括棚体1、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遮阴布4、转轴5、温度控制电路;所述卷帘装置2安装在棚体I的顶部位置,左右两侧成对安装,拉紧装置3安装在棚体I底部两侧;遮阴布4通过细绳安装在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之间,遮阴布4链接在转轴5上;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6、单片机7、显示屏8、电机I 9、继电器I 10、电机II 11、继电器II 12 ;所述温度传感器6经过A/D转换之后与单片机7的Pl.3 口相连,单片机7的PO口与显示屏8相连,单片机7的P2.0 口与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 10相连,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 10再与电机I 9相连,电机I 9与卷帘装置2相连,电机II 11与拉紧装置3相连;所述单片机7的P2.1 口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I 12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I 12再与电机II 11相连。所述单片机7为STC89C52型号单片机;温度传感器6为投入式Cu50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大棚棚体I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测量值通过单片机7的Pl.3 口传到经单片机7,通过PO端口并将这些测量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屏8上。当单片机7收到测量值信号后给引脚P2信号,P2 口使得三极管导通,使继电器通电动作,从而控制电机动作,其中,由单片机控制实现不同电机的开闭属于自动化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应用,具体的:当棚体I内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中所设定的最低温度时,温度传感器6发出信号,通过温度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控制与卷帘装置2相连的电机I 9转动,将缠绕在转轴5上的遮阴布4收起;当棚体I内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中所设定的最高温度,温度传感器6发出信号,通过温度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控制与拉紧装置3相连的电机II 11转动,通过拉紧装置3上的牵引绳索将遮阴布4张开,通过大棚顶部的卷帘装置2,及大棚两侧的拉紧装置3共同完成遮阴布的打开和关闭。实现根据大棚内温度自动实现遮阴布4的打开和关闭。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温度传感器6测量大棚内的温度,再通过温度控制电路做出判断,控制装置电机工作,当温度低于温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最低温度时,收起遮阴布4,当温度高于所设定的最高温度时,张开遮阴布4。从而实现大棚内的温度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现大棚内的温度自动控制,当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最低温度时,自动收起遮阴布,当温度高于所设定的最高温度时,自动张开遮阴布,可节约人力与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图1-2中各标号:1_棚体,2-卷帘装置,3-拉紧装置,4-遮阴布,5-转轴,6-温度传感器,7-单片机,8-显示屏,9-电机I,10-继电器I,11-电机II,12-继电器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包括棚体1、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遮阴布4、转轴5、温度控制电路;所述卷帘装置2安装在棚体I的顶部位置,左右两侧成对安装,拉紧装置3安装在棚体I底部两侧;遮阴布4通过细绳安装在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之间,遮阴布4链接在转轴5上;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6、单片机7、显示屏8、电机I 9、继电器I 10、电机II 11、继电器II 12 ;所述温度传感器6经过A/D转换之后与单片机7的Pl.3 口相连,单片机7的PO口与显示屏8相连,单片机7的P2.0 口与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 10相连,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 10再与电机I 9相连,电机I 9与卷帘装置2相连,电机II 11与拉紧装置3相连;所述单片机7的P2.1 口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I 12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I 12再与电机II 11相连。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包括棚体1、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遮阴布4、转轴5、温度控制电路;所述卷帘装置2安装在棚体I的顶部位置,左右两侧成对安装,拉紧装置3安装在棚体I底部两侧;遮阴布4通过细绳安装在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之间,遮阴布4链接在转轴5上;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6、单片机7、显示屏8、电机I 9、继电器I 10、电机II 11、继电器II 12 ;所述温度传感器6经过A/D转换之后与单片机7的Pl.3 口相连,单片机7的PO口与显示屏8相连,单片机7的P2.0 口与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 10相连,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 10再与电机I 9相连,电机I 9与卷帘装置2相连,电机II 11与拉紧装置3相连;所述单片机7的P2.1 口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I 12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I 12再与电机II 11相连。所述单片机7为STC89C52型号单片机;温度传感器6为投入式Cu50温度传感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棚体(I)、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遮阴布(4)、转轴(5)、温度控制电路; 所述卷帘装置(2)安装在棚体(I)的顶部位置,左右两侧成对安装,拉紧装置(3)安装在棚体(I)底部两侧;遮阴布(4)通过细绳安装在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之间,遮阴布⑷链接在转轴(5)上;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出)、单片机(7)、显示屏(8)、电机I (9)、继电器I (10)、电机 II (11)、继电器 II (12); 所述温度传感器(6)经过A/D转换之后与单片机(7)的Pl.3 口相连,单片机(7)的PO口与显示屏(8)相连,单片机(7)的P2.0 口与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 (10)相连,三极管Tl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 (10)再与电机I (9)相连,电机IO)与卷帘装置(2)相连,电机II (11)与拉紧装置(3)相连; 所述单片机(7)的P2.1 口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继电器II(12)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II (12)再与电机II (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自动遮阴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棚体(1)、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遮阴布(4)、转轴(5)、温度控制电路;所述卷帘装置(2)安装在棚体(1)的顶部位置,左右两侧成对安装,拉紧装置(3)安装在棚体(1)底部两侧;遮阴布(4)通过细绳安装在卷帘装置(2)、拉紧装置(3)之间,遮阴布(4)链接在转轴(5)上;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6)、单片机(7)、显示屏(8)、电机Ⅰ(9)、继电器Ⅰ(10)、电机Ⅱ(11)、继电器Ⅱ(12);所述温度传感器(6)经过A/D转换之后与单片机(7)的P1.3口相连,单片机(7)的P0口与显示屏(8)相连,单片机(7)的P2.0口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继电器Ⅰ(10)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Ⅰ(10)再与电机Ⅰ(9)相连,电机Ⅰ(9)与卷帘装置(2)相连,电机Ⅱ(11)与拉紧装置(3)相连;所述单片机(7)的P2.1口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继电器Ⅱ(12)相连,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地,继电器Ⅱ(12)再与电机Ⅱ(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卫省张青瑞刘鑫崔瑶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