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滑撬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855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滑撬撬体,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滑橇链输送系统中橇体不能适应多品种多车型大批量混线生产的问题,包括撬体底座(1)、中间托架(2),在所述的撬体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导向槽(3),所述的中间托架(2)与每个定位导向槽(3)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定位导向槽(3)是由两个角钢焊接在撬体底座(1)上构成,该角钢的厚度为12毫米,组成导向槽(3)的两角钢的间距为63-63.5毫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济实用简单可靠,适用于多车型共线生产的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化滑橇输送系统中设备,特别涉及 - 一种输送多品种多车型的大批量混线生产线的滑撬橇体。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自动化滑橇输送系统中滑橇橇体为整体,橇体与支撑 车身的中间托架是固定连接的,在输送系统进行多品种多车型的大批 量混线生产时,品种多车型多时需要在橇体上支撑车身的中间托架 多,这样就存在相互干涉,并使得橇体得重量大,成本高,无法大批 量混线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的汽车滑橇链输送系统中橇体 不能适应多品种多车型大批量混线生产的问题;从橇体本身结构入手, 采用组合式结构,使橇体与支撑车身的中间托架分开,克服了不能在 生产线上同时大批量混线生产多品种多车型的缺点。'分体式滑撬撬体,包括撬体底座l、中间托架2,在所述的撬体 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导向槽3,所述的中间托架2与每个定位导 向槽3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定位导向槽3最好由两个角钢焊接在撬体底座1上构成, 该角钢的厚度为12毫米,组成导向槽3的两角钢的间距4为63-63. 5 毫米。本技术克服了不能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进行大批量混线生 产多品种多车型的缺点,经济实用简单可靠,适用于多车型共线生产 的要求。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分体式滑撬撬体,包括撬体底座l、中间托架2,在所述的撬体 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导向槽3,所述的中间托架2与每个定位导 向槽3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定位导向槽3最好由两个角钢焊接在撬体库座1上构成, 该角钢的厚度为12毫米,组成导向槽3的两角钢的间距4为63-63. 5在生产某种车型时,在橇体1上相应固定导向槽3内,放入相应 支撑车身的中间托架2,然后将相应车身固定在支撑车身的中间托架 2上锁紧,这样车身随支撑车身的中间托架和橇体在生产线上移动来 完成各种工艺过程;不同车型使用不同支撑车身的中间托架,同时放 入橇体上相应固定导向槽内;这样就实现了很多车型共线生产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滑撬撬体,包括撬体底座(1)、中间托架(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撬体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导向槽(3),所述的中间托架(2)与每个定位导向槽(3)可活动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滑撬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导向槽(3)是由两个角钢焊接在撬体底座(1)上构成,该角 钢的厚度为12毫米,组成导向槽(3)的两角钢的间距(4)为63-63.5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滑撬撬体,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滑橇链输送系统中橇体不能适应多品种多车型大批量混线生产的问题,包括撬体底座(1)、中间托架(2),在所述的撬体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导向槽(3),所述的中间托架(2)与每个定位导向槽(3)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定位导向槽(3)是由两个角钢焊接在撬体底座(1)上构成,该角钢的厚度为12毫米,组成导向槽(3)的两角钢的间距为63-63.5毫米。本技术经济实用简单可靠,适用于多车型共线生产的要求。文档编号B65D19/38GK201240692SQ200820077868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冀万元, 张国栋, 毅 李, 李德虎, 贺小玉 申请人:山西东方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滑撬撬体,包括撬体底座(1)、中间托架(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撬体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导向槽(3),所述的中间托架(2)与每个定位导向槽(3)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玉张国栋李毅冀万元李德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东方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