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06544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解决了现有设备不适合输送重型输送物料的技术问题。包括驱动装置(1)、牵引链条(6)、张紧装置(7)、轨道系统(2)、小车和载荷梁(5),轨道系统由牵引轨、承载轨和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构成,牵引轨(9)的上翼板(10)与C字形括架的内顶面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一承载轨(19)和第二承载轨(20)平行并列设置在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的开口处,第一承载轨(19)的右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右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右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承载轨(20)的左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左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左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两承载轨之间活动设置有车体(18),特别适合于对重型物料的输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输送物料系统中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积放悬挂输送机的承载轨道采用双槽钢,车组的车轮在一相对封闭的空腔 内行走,其中的槽钢翼缘内平面为车组走轮踏面,槽钢的翼缘边为车组的导向面,这种承载 轨道结构的积放悬挂输送机存在承载能力低,噪音大,安装维护不方便的缺点,不适合输送 重型输送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解决了现有的积放悬挂输送机承载能力低,噪 音大,安装维护不方便和不适合输送重型输送物料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 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包括驱动装置1、牵引链条6、张紧装置7、轨道系统2、前小 车3、后小车4和载荷梁5,所述的轨道系统2由牵引轨9、第一承载轨19、第二承载轨20和 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构成,工字形的牵引轨9的上翼板10与C字形括架的内顶面固定焊 接在一起,工字形的第一承载轨19和工字形的第二承载轨20平行并列设置在向下开口的C 字形括架的开口处,第一承载轨19的右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右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右 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承载轨20的左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左内侧与C字形 括架的左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承载轨19和第二承载轨20之间活动设置有车 体18,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活动设置在第一承载轨19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和第 二承载轨20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上,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内设置的轴承为双轴承 17,链支撑小车12的一对导向轮活动设置在牵引轨9的由牵引轨上翼板10、牵引轨下翼板 11和牵引轨腹板组成的槽形轨道中,链支撑小车12的下端通过链条推头14与车体18的上 端的车组升降爪15啮合运动,链支撑小车12的左右半车通过连接机构13与所述的牵引链 条6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牵引链条6为模锻可拆链。 本专利技术具有承载能力高,结构简单、紧凑,动作平稳可靠,便于制造,成本低,安装 使用方便,特别适合于对重型物料的输送。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的轨道系统与输送小车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包括驱动装置1、牵引链条6、张紧装置7、轨道系统2、前小 车3、后小车4和载荷梁5,所述的轨道系统2由牵引轨9、第一承载轨19、第二承载轨20和 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构成,工字形的牵引轨9的上翼板10与C字形括架的内顶面固定焊 接在一起,工字形的第一承载轨19和工字形的第二承载轨20平行并列设置在向下开口的C 字形括架的开口处,第一承载轨19的右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右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右 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承载轨20的左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左内侧与C字形 括架的左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承载轨19和第二承载轨20之间活动设置有车 体18,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活动设置在第一承载轨19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和第 二承载轨20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上,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内设置的轴承为双轴承 17,链支撑小车12的一对导向轮活动设置在牵引轨9的由牵引轨上翼板10、牵引轨下翼板 11和牵引轨腹板组成的槽形轨道中,链支撑小车12的下端通过链条推头14与车体18的上 端的车组升降爪15啮合运动,链支撑小车12的左右半车通过连接机构13与所述的牵引链 条6连接在一起。 在输送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载货小车在牵引链条6的牵引下运行。在积放时, 由于前小车3被停止器挡住,升降爪被压下,使载货小车脱离根牵引链条6的啮合停止下 来,当后面的一辆小车到来时,其前小车上的前铲沿前面一辆载货小车的尾板抬起,并借助 杠杆作用,迫使第二辆载货小车的升降爪落下,使第二辆小车也随之停下,从而达到积放功权利要求一种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包括驱动装置(1)、牵引链条(6)、张紧装置(7)、轨道系统(2)、前小车(3)、后小车(4)和载荷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系统(2)由牵引轨(9)、第一承载轨(19)、第二承载轨(20)和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构成,工字形的牵引轨(9)的上翼板(10)与C字形括架的内顶面固定焊接在一起,工字形的第一承载轨(19)和工字形的第二承载轨(20)平行并列设置在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的开口处,第一承载轨(19)的右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右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右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承载轨(20)的左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左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左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承载轨(19)和第二承载轨(20)之间活动设置有车体(18),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活动设置在第一承载轨(19)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和第二承载轨(20)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上,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内设置的轴承为双轴承(17),链支撑小车(12)的一对导向轮活动设置在牵引轨(9)的由牵引轨上翼板(10)、牵引轨下翼板(11)和牵引轨腹板组成的槽形轨道中,链支撑小车(12)的下端通过链条推头(14)与车体(18)的上端的车组升降爪(15)啮合运动,链支撑小车(12)的左右半车通过连接机构(13)与所述的牵引链条(6)连接在一起。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链条(6)为 模锻可拆链。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解决了现有设备不适合输送重型输送物料的技术问题。包括驱动装置(1)、牵引链条(6)、张紧装置(7)、轨道系统(2)、小车和载荷梁(5),轨道系统由牵引轨、承载轨和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构成,牵引轨(9)的上翼板(10)与C字形括架的内顶面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一承载轨(19)和第二承载轨(20)平行并列设置在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的开口处,第一承载轨(19)的右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右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右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承载轨(20)的左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左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左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两承载轨之间活动设置有车体(18),特别适合于对重型物料的输送。文档编号B65G17/38GK201458254SQ20092010406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尹海兵, 成立平, 李德虎, 李祥山, 王永红 申请人:山西东方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积放悬挂输送机,包括驱动装置(1)、牵引链条(6)、张紧装置(7)、轨道系统(2)、前小车(3)、后小车(4)和载荷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系统(2)由牵引轨(9)、第一承载轨(19)、第二承载轨(20)和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构成,工字形的牵引轨(9)的上翼板(10)与C字形括架的内顶面固定焊接在一起,工字形的第一承载轨(19)和工字形的第二承载轨(20)平行并列设置在向下开口的C字形括架的开口处,第一承载轨(19)的右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右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右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承载轨(20)的左侧腹板以及上、下翼板的左内侧与C字形括架的左开口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承载轨(19)和第二承载轨(20)之间活动设置有车体(18),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活动设置在第一承载轨(19)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和第二承载轨(20)的腹板正上方的上翼板上,车体(18)的一对车组走轮(16)内设置的轴承为双轴承(17),链支撑小车(12)的一对导向轮活动设置在牵引轨(9)的由牵引轨上翼板(10)、牵引轨下翼板(11)和牵引轨腹板组成的槽形轨道中,链支撑小车(12)的下端通过链条推头(14)与车体(18)的上端的车组升降爪(15)啮合运动,链支撑小车(12)的左右半车通过连接机构(13)与所述的牵引链条(6)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山尹海兵成立平李德虎王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东方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