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8418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该车载传送带设置于车厢底板上,该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位于该车厢内,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包括一容置腔。该车载传送带系统包括传送带与至少一驱动箱,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移动,该驱动箱设置于底板下侧且邻近该传送带在第一表面与该容置空间切换的位置,该驱动箱内包括第一驱动轮与第一导向轮,该传送带经由该第一导向轮与该驱动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切换,该第一驱动轮用于驱动传送带移动,该驱动箱为具有用于部分显露该第一导向轮的容置口的封闭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运输车辆中用于装载货物的车载厢体,尤其涉及一种车载 厢体中包括自动运输货物的传送带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厢式运输车的货物装载厢体为一封闭的长方体结构,包括底板、位于底板 周围的侧板(包括后车门)以及顶壁。厢体中的货物装卸一般为通过人工或者叉车工具将 厢体外的货物移动至厢体内并自邻近车头位置开始至车尾的顺序依次摆放货物,或者按照 车尾至邻近车头的顺序将厢体内的货物移动之厢体外。前述厢体结构的货物装卸方式人 力成本较高、且货物装卸速度较慢,而采用叉车工具进行货物装卸时,由于厢体空间相对密 度,空气流通速度较慢,造成厢体内叉车产生的油烟较难短时间流通至厢体外,从而使得厢 体内工作人员所处环境较为恶劣。 因此,基于前述原因,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提高厢式货运车的装卸效率成为目前的 重要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在车载厢体中、且用于提高货物传送效率与稳定 性的车载传送带系统。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前述传送带系统的车载厢体。 -种车载传送带系统,设置于车厢底板上,该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 面,该第一表面位于该车厢内,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包括一容置腔。该车载传送带系 统包括传送带与至少一驱动箱,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移动,该驱动箱设 置于底板下侧且邻近该传送带在第一表面与该容置空间切换的位置,该驱动箱内包括第一 驱动轮与第一导向轮,该传送带经由该第一导向轮与该驱动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 间切换,该第一驱动轮用于驱动传送带移动,该驱动箱为具有用于部分显露该第一导向轮 的容置口的封闭腔体。 -种车载厢体,包括前述车载传送带系统。 相较于现有技术,对应在底板设置包括传送带的传送带系统,由于第一驱动箱与 第二驱动箱均基本为一封闭的腔体,能够较佳地防止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第一驱 动轮受到水汽或者灰尘的损坏。【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厢体的侧面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厢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3所示厢体沿不同视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驱动箱与传送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第一驱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12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沿不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箱的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厢式运输车货物装卸效率且保证货物装卸人员的健康,在厢体底板上设置 驱动轮驱动的传送带的结构,在装卸货物时,将货物放置在运转的传送带上,从而将货物在 厢体中邻近车头的位置与车尾二者之间移动。然而,厢式运输车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例如 经常处于高灰尘、高湿度等环境中,因此,驱动滚筒较容易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造成运行 稳定性不尚。 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汽车50用于装 载及运输货物。其中,汽车50可为一般货车、半挂货车、货柜车或厢式货车等。 具体地,所述汽车50包括车头51、厢体52以及底架与驱动模组53。厢体52固定 于底架与驱动模组53上,且厢体52和底架与驱动模组53位于车头51的后方并且与车头 51连接。在车头51的牵引控制下,厢体52在底架与驱动模组53的支撑与驱动下移动。 厢体52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包括底板521、侧板522、前侧板523、后侧板524及顶 板525。本实施例中,厢体52中侧板522的数量为二,且设置于底板521左右相对两侧。顶 板525正对底板521与侧板522固定连接。前侧板523设置于底板邻近车头51的一端。后 侧板524的数量为二,设置于远离车头51的一端,其中,后侧板524设置为可相对侧板522 枢转作为可封闭厢体52或者使得厢体52具有一开口的门结构。底板521、侧板522、前侧 板523、后侧板524及顶板525均可由较为轻便的铝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型材,当然,在本 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些部件也可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厢体52的侧面透视图,底板521设置有包括多个传送 带401的传送带系统40,其中,传送带401在底板52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具体地,底 板521包括二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21a与第二表面521b,其中,第一表面521a位于该厢 体52内,第二表面521b邻近厢体52邻近底架与驱动模组53 (图1)的一侧。底板521的 第一表面521a与第二表面521b之间包括一容置腔521d(请参阅图4)。第一表面521a间 隔一预定距离设置两个第一开口 521c,该两个第一开口 521c与容置腔521d连通,部分传 送带401设置于第一表面521a,部分传送带401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且通过两个第一开口 521c在第一表面521a与容置腔521d之间连续地切换。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厢体5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传送带系统40还包括 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用于驱动该传送带401移动,从而使得传送带401在第一 表面521a与容置腔521d之间进行切换。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分别设置于底板 521下侧且对应该两个第一开口 521c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 的结构相同,现以第一驱动箱41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3-8,其中,图4-7为图3所示厢体52沿不同视角的截面结构示意 图,图8为第一驱动箱41与传送带401的连接示意图。第一驱动箱41对应设置于邻近车 尾一端的第一开口 521c下侧,用于为传送带401的移动提供动力以及切换传送带401的移 动方向,第二驱动箱42对应设置于邻近车头51 (图1) 一端的第一开口 521c下侧,用于切 换传送带401的移动方法并辅助传送带401的移动。 请结合图8, 一并参阅图9-10,图9为图7所示第一驱动箱4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4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第一驱动箱41包括容置箱体10、导向轮组20、第一驱动轮30以及传送带张紧调 节装置60。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20包括第一导向轮21与第二导向轮22。 容置箱体10为仅包括第一容置口 101与第二容置口 103的封闭腔体,用于容置固 定该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同时,还容置部分传送带401。如 图8所示,传送带401抵接于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并且经由 第一容置口 101与第二容置口 103进入以及延伸出第一驱动箱41,传送带401在第一导向 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方向的切换。 第一导向轮21邻近第一容置口 101设置,第二导向轮22邻近该第二容置口 103 设置,用于切换传送带401的移动方向。第一驱动轮30较第一、第二导向轮22远离该第一 容置口 101与第二容置口 103,并且位于第一导向轮21与第二导向轮22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CN105329139.html" title="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原文来自X技术">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传送带系统,设置于车厢底板上,该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位于该车厢内,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包括一容置腔,其特征在于,该车载传送带系统包括传送带与至少一驱动箱,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移动,该驱动箱设置于底板下侧且邻近该传送带在第一表面与该容置空间切换的位置,该驱动箱内包括第一驱动轮与第一导向轮,该传送带经由该第一导向轮与该驱动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切换,该第一驱动轮用于驱动传送带移动,该驱动箱为具有用于部分显露该第一导向轮的容置口的封闭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