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内饰材料采用聚氨酯、蕉麻纤维、改性木质纤维和碳纳米管作为主要成分,选择矿棉渣、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玄武岩纤维、硬脂酸钙、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锌、亚磷酸三苯酯、芥酸酰胺、滑石粉等无机、有机材料,与主要成分协同作用,该汽车内饰材料轻质、安全、环保,耐擦洗,韧性好,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汽车内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能够改善生活的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汽车内饰是汽车的重要一环。汽车内饰(Automotive Inter1r)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我们国内所说的汽车内饰,其实就是在英文的Inter1rsSystem。由于这一部分汽车零部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所以业内目前通常的翻译都叫做“汽车内饰”。但是从英文“Inter1rs”,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他们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是非常丰富的。关于汽车内饰的研究也是最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几大重要的汽车供应商纷纷在汽车内饰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一般来说,汽车内饰材料一般为聚丙烯和/或聚酯以及麻纤维的复合,然而该复合材料在轻量化、安全性、环保以及耐擦洗等角度还存在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研制出,该汽车内饰材料轻质、安全、环保,耐擦洗,韧性好,强度高。—种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该内饰材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40-75份蕉麻纤维20-50份改性木质纤维20-50份碳纳米管20-50份矿棉渣12-25份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12-25份玄武岩纤维12-25份硬脂酸钙12-25份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2-25份纳米氧化铝1-7份纳米氧化锌1-7份阻燃剂1-7份芥酸酰胺1-7份滑石粉1-7份;所述改性木质纤维由如下方法制得:将12重量份木质纤维在65°C下干燥2h,随后加入1重量份TE0S,1重量份聚苯乙烯微球,1重量份硅酸锆,1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研磨混合,随后将混合物加入至20重量份的DMF中,搅拌均匀,随后加入1重量份环氧氯丙烷,升温至93°C,反应lh,反应后抽滤、洗涤;再将洗涤物加入至20重量份的水中,随后再加入1重量份的硝酸镧,在43°C下反应lh,反应后离心、洗涤,即可获得改性木质纤维。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为交联聚氨酯。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剂为亚磷酸三苯酯。作为优选,该内饰材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60份蕉麻纤维30份改性木质纤维30份碳纳米管30份矿棉渣20份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20份玄武岩纤维20份硬脂酸钙20份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份纳米氧化铝4份纳米氧化锌4份亚磷酸三苯酯4份芥酸酰胺4份滑石粉4份。—种上述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按照配方称量原料,在53°C下真空干燥lh ;(2)将干燥后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用双螺杆挤出机在一区143°C、二区183°C、三区183°C、四区163°C、五区173°C的工艺条件下挤出、造粒;(3)随后再在53°C下真空干燥2h,即可获得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创造性的将各种汽车原料进行有机的组合,并且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得到轻质、安全、环保,耐擦洗,韧性好,强度高的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内饰材料密度小于0.886 (g/cm3),耐弯曲强度大于46 (MPa)。(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聚氨酯、蕉麻纤维、改性木质纤维和碳纳米管作为主要成分,除了将蕉麻纤维和聚氨酯复合外,还创造性的添加具有良好柔韧性、强度的碳纳米管,并添加改性的木质纤维,四者协调合作,使得汽车内饰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同时具备良好的耐热、抗氧化等性能,且成本较低。(3)本专利技术选择矿棉渣、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玄武岩纤维、硬脂酸钙、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锌、亚磷酸三苯酯、芥酸酰胺、滑石粉等无机、有机材料,与主要成分协同作用,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耐磨、耐擦洗等效果,如芥酸酰胺,起到耐刮擦的作用,通过降低表面摩擦系数,从而降低表面刮痕的可见度。(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环保,且便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种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该内饰材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60份蕉麻纤维30份改性木质纤维30份碳纳米管30份矿棉渣20份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20份玄武岩纤维20份硬脂酸钙20份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份纳米氧化铝4份纳米氧化锌4份亚磷酸三苯酯4份芥酸酰胺4份滑石粉4份;所述改性木质纤维由如下方法制得:将12重量份木质纤维在65°C下干燥2h,随后加入1重量份TE0S,1重量份聚苯乙烯微球,1重量份硅酸锆,1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研磨混合,随后将混合物加入至20重量份的DMF中,搅拌均匀,随后加入1重量份环氧氯丙烷,升温至93°C,反应lh,反应后抽滤、洗涤;再将洗涤物加入至20重量份的水中,随后再加入1重量份的硝酸镧,在43°C下反应lh,反应后离心、洗涤,即可获得改性木质纤维。所述聚氨酯为交联聚氨酯。—种上述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按照配方称量原料,在53°C下真空干燥lh ;(2)将干燥后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用双螺杆挤出机在一区143°C、二区183°C、三区183°C、四区163°C、五区173°C的工艺条件下挤出、造粒;(3)随后再在53°C下真空干燥2h,即可获得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实施例2:—种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该内饰材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50份蕉麻纤维35份改性木质纤维35份碳纳米管35份矿棉渣20份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20份玄武岩纤维20份硬脂酸钙20份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份纳米氧化铝2份纳米氧化锌2份亚磷酸三苯酯2份芥酸酰胺2份滑石粉2份;所述改性木质纤维由如下方法制得:将12重量份木质纤维在65°C下干燥2h,随后加入1重量份TE0S,1重量份聚苯乙烯微球,1重量份硅酸锆,1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研磨混合,随后将混合物加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质纤维增韧的聚氨酯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内饰材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 40‑75份蕉麻纤维 20‑50份改性木质纤维 20‑50份碳纳米管 20‑50份矿棉渣 12‑25份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 12‑25份玄武岩纤维 12‑25份硬脂酸钙 12‑25份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12‑25份纳米氧化铝 1‑7份纳米氧化锌 1‑7份阻燃剂 1‑7份芥酸酰胺 1‑7份滑石粉 1‑7份;所述改性木质纤维由如下方法制得:将12重量份木质纤维在65℃下干燥2h,随后加入1重量份TEOS,1重量份聚苯乙烯微球,1重量份硅酸锆,1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研磨混合,随后将混合物加入至20重量份的DMF中,搅拌均匀,随后加入1重量份环氧氯丙烷,升温至93℃,反应1h,反应后抽滤、洗涤;再将洗涤物加入至20重量份的水中,随后再加入1重量份的硝酸镧,在43℃下反应1h,反应后离心、洗涤,即可获得改性木质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福明,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贝马五金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