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304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隔断层;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连通管;还包括气体增压泵,所述气体增压泵安置于壳体一侧或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滤芯管通过气体增压泵与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工作腔为过滤室,空气通过该室设置的滤芯管进行过滤,其中的杂质被底部铺设的吸附剂所吸收,过滤空气经过气体增压泵进行增压,使得过滤空气满足汽车压力的需求;第二工作腔为贮气室,过滤空气经气体增压泵增压后,流入连通管,连通管与汽车进气管道相连接,很好的过滤了空气杂质且同时满足汽车不同压力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是一种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吸入新鲜空气,空气中含有很多粉尘,如果空气不进行过滤,粉尘进入发动机容易造成汽气缸磨损严重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安装空气滤清器,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发动机,对进气发动机的空气进行过滤,去除悬浮于新鲜空气中的颗粒杂质,防止这些物质进入发动机,避免发动机产生早期磨损等问题,目前的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效果还需进一步加强。另外,增加了空气滤清器后,发动机的进气阻力会增大,并且发动机为了获得较低转速条件下的噪声及容积效率要求,往往要设计细而长的进气管,因为细长的进气管进气阻力大,这就使发动机在高速的时候,充气效率降低,进器量不足从而影响发动机及整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简单、所用零部件较少、生产成本较低的滤清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隔断层;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连通管;还包括气体增压栗,所述气体增压栗安置于壳体一侧或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滤芯管通过气体增压栗与连通管连接。优选地,所述滤芯管呈“S”形设置在第一工作腔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的压力i+o优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调节旋钮,所述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视窗。优选地,所述压力计设置于与视窗相应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隔断层;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连通管;还包括气体增压栗,所述气体增压栗安置于壳体一侧或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滤芯管通过气体增压栗与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工作腔为过滤室,空气通过该室设置的滤芯管进行过滤,其中的杂质被底部铺设的吸附剂所吸收,过滤空气经过气体增压栗进行增压,使得过滤空气满足汽车压力的需求;第二工作腔为贮气室,过滤空气经气体增压栗增压后,流入连通管,连通管与汽车进气管道相连接,很好的过滤了空气杂质且同时满足汽车不同压力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工作腔2和第二工作腔3 ;所述第一工作腔2和第二工作腔3之间设有隔断层4 ;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5,所述滤芯管5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3内设有连通管7 ;还包括气体增压栗6,所述气体增压栗6安置于壳体1 一侧或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滤芯管5通过气体增压栗6与连通管7连接。所述的第一工作腔2为过滤室,空气通过该室设置的滤芯管5进行过滤,其中的杂质被底部铺设的吸附剂所吸收,过滤空气经过气体增压栗6进行增压,使得过滤空气满足汽车压力的需求;第二工作腔3为贮气室,过滤空气经气体增压栗6增压后,流入连通管7,连通管7与汽车进气管道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管呈“S”形设置在第一工作腔2内。所述滤芯管呈“S”形设置在第一工作腔2内,能够进一步的优化过滤空气杂质的过程,使得流经气体增压栗6的空气杂质逐步降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腔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的压力计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设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上设有调节旋钮,所述控制器8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设有视窗9。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计10设置于与视窗9相应位置。设置的控制器8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可以对气体增压栗6进行控制,以便满足汽车所需要的压力需求,通过视窗9,可以方便的看到第二工作腔3内的气体压强。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有第一工作腔(2)和第二工作腔(3);所述第一工作腔(2)和第二工作腔(3)之间设有隔断层(4);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5),所述滤芯管(5)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连通管⑵; 还包括气体增压栗出),所述气体增压栗(6)安置于壳体(I) 一侧或固定在壳体(I)上,所述滤芯管(5)通过气体增压栗(6)与连通管(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管呈“S”形设置在第一工作腔(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腔(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的压力计(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还设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上设有调节旋钮,所述控制器(8)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还设有视窗(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计(10)设置于与视窗(9)相应位置。【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隔断层;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连通管;还包括气体增压泵,所述气体增压泵安置于壳体一侧或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滤芯管通过气体增压泵与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工作腔为过滤室,空气通过该室设置的滤芯管进行过滤,其中的杂质被底部铺设的吸附剂所吸收,过滤空气经过气体增压泵进行增压,使得过滤空气满足汽车压力的需求;第二工作腔为贮气室,过滤空气经气体增压泵增压后,流入连通管,连通管与汽车进气管道相连接,很好的过滤了空气杂质且同时满足汽车不同压力的需求。【IPC分类】F02M35/04, F02M35/024, F02M35/02【公开号】CN105332830【申请号】CN201510837110【专利技术人】何家寨 【申请人】怀宁县群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工作腔(2)和第二工作腔(3);所述第一工作腔(2)和第二工作腔(3)之间设有隔断层(4);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有滤芯管(5),所述滤芯管(5)底部设有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有连通管(7);还包括气体增压泵(6),所述气体增压泵(6)安置于壳体(1)一侧或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滤芯管(5)通过气体增压泵(6)与连通管(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寨
申请(专利权)人:怀宁县群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