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983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若干纵向隔离带和若干横向隔离带将金属镀层单元分割成若干组沿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极板单元组,每个所述极板单元组由四个极板单元构成,其分别为第一大极板单元、第二大极板单元、第一小极板单元和第二小极板单元,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之间通过第一安全熔丝连接,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安全熔丝连接,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之间通过第三安全熔丝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自愈时具有较低的发热量,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金属化安全薄膜在击穿发生自愈的过程中发生二次击穿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属于金属化电容器安全薄膜

技术介绍
金属化安全薄膜是一种改进型金属化薄膜,且结构通常包括若干规则排列的极板单元,每一个极板单元通过安全熔丝连接周围的极板单元;其具有的优点是当任一极板单元发生击穿时,即电容器薄膜两极之间发生短路,从而放电并产生电弧,由于安全熔丝区域的载流量较小,因此会优先于极板单元而发生熔断,从而可以降低电容器薄膜的自愈时间,减少介质的烧伤面积并降低电容器薄膜自愈时的发热量,提高电容器薄膜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化安全薄膜的极板单元发生击穿时,通常需要熔断至少四个安全熔丝,因此导致发热量较大,影响了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化安全薄膜其极板单元通常含有尖角结构,在金属化安全薄膜击穿发生自愈的过程中,尽管微型保险丝会熔断,但尖角部分存在二次击穿的可能性,从而扩大金属化安全薄膜的自愈区域,提高金属化安全薄膜自愈时的发热量,因此影响了金属化安全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自愈时具有较低的发热量,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金属化安全薄膜在击穿发生自愈的过程中发生二次击穿的几率,从而提高金属化安全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包括带状的基膜、覆合在所述基膜上的金属化蒸镀膜、和若干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纵向隔离带,所述金属化蒸镀膜包括金属镀层单元,所述金属镀层单元为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且所述金属镀层单元的边缘平行于所述基膜的边缘,所述纵向隔离带为三个等长的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折线,且每个所述纵向隔离带中相邻线段之间的交角均为α,相邻所述纵向隔离带的结构对称且对称轴平行于所述基膜的宽度,相邻所述纵向隔离带之间具有两组位置对称的折点,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组折点之间通过横向隔离带连接;若干所述纵向隔离带和若干所述横向隔离带将所述金属镀层单元分割成若干组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极板单元组,每个所述极板单元组由四个极板单元构成,其分别为第一大极板单元、第二大极板单元、第一小极板单元和第二小极板单元,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位于所述基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位于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之间通过第一安全熔丝连接,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安全熔丝连接,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之间通过第三安全熔丝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化蒸镀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基膜一侧边缘处的极板接线边;所述基膜上还设置有未覆合所述金属化蒸镀膜且位于所述基膜另一侧边缘上的空白留边,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镀层单元和所述极板接线边之间且沿所述基膜长度方向布置的边缘隔离带;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连接所述空白留边,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连接所述边缘隔离带,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均通过第四安全熔丝连接所述极板接线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α为120°?140°中的任意一个值。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一方面自愈损失的有效面积小且自愈时熔断的安全熔丝数量只有两个,发热量低;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金属化安全薄膜在击穿发生自愈的过程中发生二次击穿的几率,从而提高金属化安全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述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包括带状的基膜、覆合在基膜上的金属化蒸镀膜、和若干沿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纵向隔离带1,金属化蒸镀膜包括金属镀层单元,金属镀层单元为沿基膜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且金属镀层单元的边缘平行于基膜的边缘,纵向隔离带1为三个等长的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折线,且每个纵向隔离带1中相邻线段之间的交角均为α,α为120°?140°中的任意一个值;相邻纵向隔离带1的结构对称且对称轴平行于基膜的宽度,相邻纵向隔离带1之间具有两组位置对称的折点,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组折点之间通过横向隔离带2连接;若干纵向隔离带1和若干横向隔离带2将金属镀层单元分割成若干组沿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极板单元组,每个极板单元组由四个极板单元构成,其分别为第一大极板单元3、第二大极板单元4、第一小极板单元5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第一小极板单元5位于基膜的一侧,第二大极板单元4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位于基膜的另一侧,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之间通过第一安全熔丝7连接,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第一小极板单元5之间通过第二安全熔丝8连接,第一小极板单元5和第二大极板单元4之间通过第三安全恪丝9连接。具体地,金属化蒸镀膜还包括位于基膜一侧边缘处的极板接线边10 ;基膜上还设置有未覆合金属化蒸镀膜且位于基膜另一侧边缘上的空白留边11,以及设置于金属镀层单元和极板接线边10之间且沿基膜长度方向布置的边缘隔离带12 ;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第一小极板单元5连接空白留边11,第二大极板单元4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连接边缘隔离带12,第二大极板单元4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均通过第四安全熔丝13连接极板接线边10。每组第一大极板单元3、第二大极板单元4、第一小极板单元5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通过第一安全熔丝7、第二安全熔丝8、第三安全熔丝9和第四安全熔丝13与极板接线边10构成一个封闭回路,任何一个第一大极板单元3、第二大极板单元4、第一小极板单元5或第二小极板单元6发生击穿时,通过自愈都不会影响回路中另外三个极板单元的继续工作;且每个极板单元自愈式时只需要熔断两个安全熔丝,因此发热量低于常规的金属化安全薄膜。此外,由于第一大极板单元3、第二大极板单元4均为平行六边形结构,且夹角均为钝角不利于尖端放电,能够有效地降低金属化安全薄膜在击穿发生自愈的过程中发生二次击穿的几率,从而提高金属化安全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其特征是,包括带状的基膜、覆合在所述基膜上的金属化蒸镀膜、和若干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纵向隔离带(1),所述金属化蒸镀膜包括金属镀层单元,所述金属镀层单元为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且所述金属镀层单元的边缘平行于所述基膜的边缘,所述纵向隔离带(1)为三个等长的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折线,且每个所述纵向隔离带(1)中相邻线段之间的交角均为α,相邻所述纵向隔离带(1)的结构对称且对称轴平行于所述基膜的宽度,相邻所述纵向隔离带(1)之间具有两组位置对称的折点,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组折点之间通过横向隔离带(2)连接; 若干所述纵向隔离带(1)和若干所述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发热的金属化薄膜,其特征是,包括带状的基膜、覆合在所述基膜上的金属化蒸镀膜、和若干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纵向隔离带(1),所述金属化蒸镀膜包括金属镀层单元,所述金属镀层单元为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且所述金属镀层单元的边缘平行于所述基膜的边缘,所述纵向隔离带(1)为三个等长的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折线,且每个所述纵向隔离带(1)中相邻线段之间的交角均为α,相邻所述纵向隔离带(1)的结构对称且对称轴平行于所述基膜的宽度,相邻所述纵向隔离带(1)之间具有两组位置对称的折点,其中距离较短的一组折点之间通过横向隔离带(2)连接;若干所述纵向隔离带(1)和若干所述横向隔离带(2)将所述金属镀层单元分割成若干组沿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极板单元组,每个所述极板单元组由四个极板单元构成,其分别为第一大极板单元(3)、第二大极板单元(4)、第一小极板单元(5)和第二小极板单元(6),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5)位于所述基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4)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6)位于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所述第二小极板单元(6)之间通过第一安全熔丝(7)连接,所述第一大极板单元(3)和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5)之间通过第二安全熔丝(8)连接,所述第一小极板单元(5)和所述第二大极板单元(4)之间通过第三安全熔丝(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仁祥宋仁喜谈智勇朱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宁国市海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