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自匡专利>正文

防止传输皮带纵向撕裂的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6319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传输皮带纵向撕裂的探测装置,它包括在漏斗的前侧板附近安装传感器,用此把卡物的作用力变为信号送入报警显示控制电路,该电路给出声音报警,显示漏斗号码,发请示刹车信号。由此及时避免卡物磨损撕裂传输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探测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传输皮带纵向撕裂的探测装置,更详细说,涉及用于港口、矿山、电厂等皮带传输设备中的皮带受“卡物”磨损造成纵向撕裂探测、报警和显示的装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有了惊人的提高,航运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沿海、沿江的诸多港口运输中,煤运占了较大的比重,还有矿石运输等。这些货物的传输目前主要使用胶皮传输带,其宽度在1.4m-2.2m。还有煤矿、电厂的煤传输皮带也是这种胶皮传输带。由于煤等货物中,混入的杂质较多,致使港口经常发生撕裂传输带的事故。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困扰着我国的港运等事业的发展,并每年给国家造成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引起多方面的重视。上海、沈阳有些研究单位已经作了一些工作,研制了几种仪器,试图解决此问题。但由于调查不深入,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仪器安装后未解决问题。我们经过反复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传输皮带的纵向撕裂真正原因和规律是混在货物中的杂质必先在漏斗中“卡住”或在“卡物”旁又积卡别的杂质,由于传输带的快速前进,“卡物”必然以漏斗的前侧(或前唇)为支点,对传带进行磨擦,随着传输带不断地循环运动,这种磨擦反复进行,把传输带沿着磨擦轨迹磨穿,最后造成传输带的纵向撕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传输带的受“卡物”磨擦进行探测,从而能够防止传输皮带纵向撕裂的探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完成的在漏斗的前侧板附近安装一个传感器,当卡物作用于传感器时,传感器发出的信号送入报警显示控制电路。所说的传感器可以是板状固定式霍尔接近开关,或者是柄状游动式霍尔接近开关。所说的报警显示控制电路是通过由脉冲源电路(41)产生计数电路(42)和报警电路(45)所需脉冲信号;计数电路(42)的输出,一方面通过译码电路(43)对阵列(44)进行扫描,检出阵列(44)中与传输皮带上相对应的漏斗;另一方面送给显示电路(46),实时显示漏斗号,发声报警并产生请求刹车信号。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很快地通过探测装置及时找出传输皮带上存在卡物危及皮带安全运转的漏斗号,排除险情,从而避免造成传输皮带被磨损撕裂。此装置投资省,涉及传输设备的改造量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安装图;图2(a)是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探测板结构图;图2(b)是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安全挡板结构图;图2(c)是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支架结构图;图2(d)是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总成图;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内的控制电路逻辑图;图4是报警显示控制电路原理图;图5是报警显示控制电路逻辑图;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安装图7(a)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的正视图;图7(b)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的A-A剖面图;图8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内的控制电路逻辑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首先参见图1,说明本技术的传输皮带纵向撕裂探测装置的传感器部分是如何安装在漏斗(1)上。将被改造的漏斗(1)前挡板底侧锯去约200mm的高度,将事先已做好的板状固定式传感器(4)安装其上,牢固地固定于漏斗左右两侧和前侧上部,使不锈钢探测板严密封住漏斗被锯去的部分。再参见图2(a)-图2(d),说明板状固定式传感器的总成装配如下将安全挡板(11)牢固地安装在支架(9)内,霍尔接近开关(7)安装在支架上中间的一个导筒(8)上,6根压簧(12)通过安全挡板套在6个导筒上,磁片(5)安装与装有霍尔接近开关导筒相对应的轴(6)上,然后把探测板(10)的6轴插于导筒内,这就完成了固定式探测装置的总成。在正常工作时,6根压簧将探测板压紧在漏斗上,确保货物的传输,一旦卡物存在施力于探测板时,此力大于6根压簧压力(约20kg)时,探测板轴就会沿导筒外移,当外移的距离达20mm时,探测板就会靠紧安全档板,而停止外移。此时装于中间一个导筒上的霍尔接近开关正好与装于相应探测板轴上的磁片相对应(处于工作距离内),于是霍尔接近开关发出卡物存在的信号,通过板状固定式传感器内的控制电路(见图3)向总控台发出一高电平信号,通过报警显示电路产生声音报警和数码显示漏斗号,并给出刹车请求信号。下面参见图4和图5,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用报警显示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和逻辑图。控制电路原理如下(见图4)由脉冲源电路(41)产生计数电路(42)和报警电路(45)所需脉冲信号,计数电路对计数脉冲进行十进制计数,计数电路输出一方面通过译码电路(43)对光电耦合器的光电三极管组成的阵列(44)进行扫描,检测出阵列中的导通的光电三极管,此光电三极管与传输线上的漏斗相对应;另一方面送给显示电路(46),实时显示漏斗号。当某一漏斗存在卡物时,其对应的光电三极管导通,阵列此时送出一控制信号迫使计数电路停止计数,显示电路亦停在显示这一漏斗号上,这一控制信号也送到报警电路,经一定延时后产生声音报警和请求刹车信号,当卡物通过后,控制信号消失,声音报警消失,计数电路继续计数,对阵列进行扫描。整机使用+10V和+12V电源由电源电路(47)通过220V交流电压降压、整流、稳压后提供。报警显示电路原理见图5。这是一个满足具有100(0-99)个漏斗的报警显示控制电路。系统由D1产生系统所需的三个脉冲信号(200HZ、3KHZ和0.4HZ),其中200HZ信号送给D2A的1脚(CLK)作为计数脉冲,D2A和D2B级联成8位十进制计数器;3KHZ和0.4HZ脉冲信号分别作为报警电路(45)的音源和调制信号。D2A的输出信号(A0、A1、A2和A3)送给十进制译码器D3的10、13、12、和11脚,由D3输出0到9的X方向扫描脉冲;D2B的输出信号(A4、A5、A6和A7)送给十进制译码器D4的10、13、12和11脚,由D4输出0到9的Y方向扫描脉冲;0到9的X方向扫描脉冲送给10×10光电三极管阵列(Photo NPN Array)的对应集电极,阵列的发射极输出的10根信号线分别送到D6A-D、D7A-D和D8A-B的输入端,其输出端接在共负载R3上,D6A-D、D7A-D和D8A-B的10个模拟开关的控制端由Y方向的10根扫描线控制,这样就实现了对10×10光电三极管阵列的扫描。当系统有一个漏斗中存在卡物时,10×10光电三极管阵列中就有一个与该漏斗号相对应的光电三极管导通,此时在R3上产生一高电平输出,使D8C开关打开,输出低电平,送到D2A的2脚(EN),使计数器停止在相应的漏斗号上,D2A和D2B的输出端(A0-A7)送给D10和D15的A0-A7输入端,D10和D15分别驱动个位和十位数码管,实现漏斗号的数码显示。D8C输出的控制信号送给延时电路D9的6脚(MR),进行1秒(可调)延时,延时过后,若卡物依然存在,D9的8脚(Q)输出高电平信号,此信号一方面送给D5B,使N1导通,产生声音报警,另一方面通过D5C输出刹车请求信号。装置正常工作时,显示器始终循环显示目前监测的漏斗号,当某号漏斗存在卡物时,传感器通过内部控制电路产生高电平信号,对应阵列中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因正偏而导通,使其光电三极管也导通。这个光电三极管就是扫描阵列(Photo NPN Array)中100个光电三极管的某一个。光电三极管的阵列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传输皮带纵向撕裂的探测装置,它包括漏斗,其特征是还包括在漏斗前侧板附近安装传感器,以及与传感器相连的报警显示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自匡田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孙自匡田国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