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包括浮台、支架、支撑杆、太阳能电池板、紫外线灯管和搅拌装置,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浮台的中心处,所述支架的形状具体为圆台形并固定于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的锥面上,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浮台中心处的底部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浮台上设有若干个花盆,花盆的底部位于浮台的底面以下且花盆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浮台的底面还连接有若干净化水质的生物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较好地净化水体水质,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能源利用率高,节能性好,功能全面,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廉,可进行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化肥的大量使用,未经处理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我国已经是全流域大面积的水体富营养化,局部地区甚至处于失控状态,例如太湖、滇池等,均出现了较严重的水体污染情况。现在的补救方法多是多采用人工打捞、浮放水生植物等简单方法,治标不治本,甚至也没有考虑确定以生态修复为目的的长远目标。申请号为CN201410577618.4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臭氧发生系统、空气压缩机、漂浮曝气系统,该净化系统为湖泊、池塘、景观池的使用者或运营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净化系统,有效进行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不需要进行后续化学物质处理;该水体净化系统采用了基于紫外线的臭氧制备系统和可移动式漂浮曝气系统,集成了消毒、加氧、曝气和水体循环功能,构成简洁,安装、维护和使用非常方便,而且不使用化学消毒物质。但是该种装置受到其结构特点的影响,体积一般较小,对于大面积的水域来说,需要多个该种装置才能实现达到预期的水体净化效果,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制造不便,没有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进行水体的净化,而是采用单纯的机械化手段,不仅浪费能源,且净化效率也不尽如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种富营养净化系统,包括浮台、支架、支撑杆、太阳能电池板、紫外线灯管和搅拌装置,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浮台的中心处,所述支架的形状具体为圆台形并固定于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的锥面上,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浮台中心处的底部并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浮台上设有若干个花盆,花盆的底部位于浮台的底面以下且花盆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浮台的底面还连接有若干净化水质的生物材料。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扇叶、轴杆、轴承和搅拌叶片,轴承固定于浮台上,扇叶设置在轴杆上部的外周上,搅拌叶片设置于轴杆下部的外周上,搅拌装置的数量不低于2个且以支撑杆的轴心呈周向分布,搅拌装置之间通过环形的上连接支架和下连接支架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生物材料包括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直放置的连接绳和分布在连接绳外表面的针状刷毛,所述刷毛的材质具体为轻质、疏松、多孔以及通透的棉、布、塑料、丝织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优选的,所述浮台的底部连接有保护网罩,搅拌叶片和紫外线灯管设于保护网罩内。优选的,所述保护网罩的形状具体为圆柱形。优选的,所述浮台的顶面上设有警示灯。优选的,所述浮台的顶面设有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导流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增加生物材料的运用,在不影响外观前提下,提高了本系统装置的净化功能,处理能力及速度比单一水生植物提高明显;2.紫外线装置的运用,提高了水体透明度,为太阳光线到达水底,恢复水下植物及其它生物生长创造条件,大面积水下植物的生长好处是最多的,吸收营养释放氧气,为生态修复服务,最终达到治本的目的;3.利用风力带动搅拌装置扰动水流,提高了处理效率;4.利用太阳能供电,节能性好,能源利用率高;5.本系统装置功能全面,考虑标本兼治,适合湖泊、河道等水体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中保护网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中花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浮台的俯视图。其中:1 一浮台,2—支架,3—支撑杆,4一太阳能电池板,5—紫外线灯管,6—电能转换装置,7—花盆,8—通孔,9—生物材料,10—扇叶,11—轴杆,12—轴承,13—揽摔叶片,14一保护网罩,15—警示灯,16—导流槽,17—上连接支架,18—下连接支架,19一刷毛。【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包括浮台1、支架2、支撑杆3、太阳能电池板4、紫外线灯管5和搅拌装置,所述支撑杆3固定于浮台1的中心处,所述支架2的形状具体为圆台形并固定于支撑杆3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安装在支架2的锥面上,所述紫外线灯管5设于浮台1中心处的底部并通过电能转换装置6与太阳能电池板4连接,浮台1上设有若干个花盆7,花盆7的底部位于浮台1的底面以下且花盆7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8,浮台1的底面还连接有若干净化水质的生物材料,所述生物材料的形状类似管道刷一样固定在浮台1的底面,所述浮台1可浮在水面上,且其体积较大,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湖泊、河道等水面,所述太阳能装置4可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供紫外线灯管5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且紫外线灯管5的使用,可杀死水中的蓝藻和绿藻,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为水下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净化效果,所述搅拌装置可在风力的带动下搅动水流,提高处理效率,同时,人们可在花盆7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提高水体净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扇叶10、轴杆11、轴承12和搅拌叶片13,轴承12固定于浮台1上,扇叶10设置在轴杆11上部的外周上,搅拌叶片13设置于轴杆11下部的外周上,搅拌装置的数量不低于2个且以支撑杆3的轴心呈周向分布,搅拌装置之间通过环形的上连接支架17和下连接支架18连接在一起,使用过程中,扇叶10可在自然风的吹动下旋转,并通过轴杆11带动搅拌叶片13旋转,进而搅动水流,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该装置的处理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材料包括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竖直放置的连接绳9和分布在连接绳外表面的针状刷毛19,所述刷毛19的材质具体为轻质、疏松、多孔以及通透的棉、布、塑料、丝织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通过增大生物材料的比表面积,进而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生长和繁殖空间,有助于净化水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台1的底部连接有保护网罩14,搅拌叶片13和紫外线灯管5设于保护网罩14内,所述保护网罩14的形状具体为圆柱形,保护网罩14可减少水中杂质进入到保护网罩14内,避免影响搅拌叶片13和紫外线灯管5的正常运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浮台1的顶面上设有警示灯15,可在夜间打开,方便人们找到其具体位置,所述浮台1的顶面设有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导流槽16,可将浮台上的积水排出,减轻其重量。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较好地净化水体水质,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能源利用率高,节能性好,功能全面,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廉,可进行大规模应用。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含。【主权项】1.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台、支架、支撑杆、太阳能电池板、紫外线灯管和搅拌装置,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浮台的中心处,所述支架的形状具体为圆台形并固定于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的锥面上,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浮台中心处的底部并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浮台上设有若干个花盆,花盆的底部位于浮台的底面以下且花盆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浮台的底面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富营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台、支架、支撑杆、太阳能电池板、紫外线灯管和搅拌装置,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浮台的中心处,所述支架的形状具体为圆台形并固定于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的锥面上,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浮台中心处的底部并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浮台上设有若干个花盆,花盆的底部位于浮台的底面以下且花盆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浮台的底面还连接有若干净化水质的生物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锦柱,
申请(专利权)人:何锦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