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型生态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891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5:55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漂浮型生态沟,属于农田环保领域,所述的漂浮型生态沟包括沟体、隔条、漂浮板、基质、水生植物,所述的沟体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隔条,且两侧壁上的隔条相对设置,所述的漂浮板上设置有植物培育孔,植物培育孔内填充有基质,基质中种植有水生植物,种植好水生植物的漂浮板设置在沟体两侧壁上设置的隔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采用的漂浮板采用塑料或橡塑等材料预制而成,可在沟渠中快速安装和卸除,易于维护;同时在所填充的基质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提升高农田尾水处理效果、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同时对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非常有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田环保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漂浮型生态沟
技术介绍
目前,农田水旱轮作模式形成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氮磷化肥投入过量、水旱交替期水分管理粗放、水分循环利用率低、单一的种植结构带来的农田生态系统脆弱,造成农田生态自净功能退化等。由于传统土质沟渠存在杂草丛生、水土流失和水流不畅的问题,对受纳水体产生污染,现有技术是农民将土沟扩宽,改造成硬化沟渠,沟渠容易维护,但是水流速度过快,造成污染物在水沟中净化停留时间缩短;另外缺少植物和微生物,不能吸收、吸附、降解水中的氮磷,因此,造成尾水处理不充分,农田生态系统脆弱,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农田尾水处理效果、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的漂浮型生态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型生态沟,所采用的漂浮板采用塑料或橡塑等材料预制而成,可在沟渠中快速安装和卸除,易于维护;同时在所填充的基质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提高农田尾水处理效果、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同时对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非常有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漂浮型生态沟包括沟体1、隔条2、漂浮板3、基质4、水生植物5、曝气装置13,所述的沟体1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隔条2,两侧壁上的隔条2相对设置,所述的漂浮板3由子漂浮板6拼接而成,子漂浮板6的底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竖加强肋11与横加强肋12,子漂浮板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7,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块8,所述的凹槽7为半圆形,其下表面与子漂浮板6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的连接块8为半圆形,其上边面与连接块8的上表面平齐,且凹槽7与连接块8上均设置有螺纹孔9,所述的子漂浮板6上均匀的设置有植物培育孔10,植物培育孔10内填充有基质4,基质4中种植有水生植物5,由子漂浮板6拼接而成且种植有水生植物8的漂浮板3设置在由隔条2划分的水域内,并在漂浮板3的上游沟渠内以及两块漂浮板3之间的空白沟渠内设置曝气装置13。所述的子漂浮板6采用抗老化塑料或橡塑材料预制而成。所述的基质4为粗砂、粉煤灰、细煤渣、活性炭、空心砖粉块、沸石、石灰石的混合物和肥沃粘性土壤的混合物。所述的植物培育孔10为通孔,其底端设置有网兜。所述的水生植物5为具有净化作用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所述的浮水植物为睡莲、水浮莲,所述的挺水植物为美人蕉、鸢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漂浮板采用塑料或橡塑等材料预制而成,可在沟渠中快速安装和卸除,易于维护安装,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在所填充的基质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还可提升高农田尾水处理效果、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同时对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非常有用;且该系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性好;且本技术在沟中水分充足时,可有效利用水分,净化农田水质,当沟中水分缺乏时,可方便取走,维护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漂浮板的正面图;图4为本技术漂浮板的背面图。图中,1-沟体、2-隔条、3-漂浮板、4-基质、5-水生植物、6-子漂浮板、7-凹槽、8_连接块、9-螺纹孔、10-植物培育孔、11-竖加强肋、12-横加强肋、13-曝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4所示,所述的漂浮型生态沟包括沟体1、隔条2、漂浮板3、基质4、水生植物5,所述的沟体1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隔条2,两侧壁上的隔条2相对设置,所述的漂浮板3由子漂浮板6拼接而成,子漂浮板6的底部设置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竖加强肋11与横加强肋12,垂直交叉的加强肋结构可提高漂浮板3的牢固性,防止漂浮板3在实用过程中变形,延长漂浮板3的使用寿命;子漂浮板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7,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块8,所述的凹槽7为半圆形,其下表面与子漂浮板6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的连接块8为半圆形,其上边面与连接块8的上表面平齐,且凹槽7与连接块8上均设置有螺纹孔9,在对子漂浮板6拼接时,将两块子漂浮板6上的连接块8与凹槽7对其放置,通过塑料螺丝拧紧,这样的连接方式稳固性好,契合度较高;所述的子漂浮板6上均匀的设置有植物培育孔10,植物培育孔10内填充有基质4,基质4中种植有水生植物5,由子漂浮板6拼接而成且种植有水生植物8的漂浮板3设置在由隔条2划分的水域内,采用隔条2划分的水域,可防止在漂浮板3在水流量较大是被水冲走,并在漂浮板3的上游沟渠内以及两块漂浮板3之间的空白沟渠内设置曝气装置13,曝气装置13可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防止沟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沟渠内有机物和微生物与溶解氧的接触;从而保证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述的子漂浮板6采用抗老化塑料或橡塑材料预制而成,抗老化塑料或橡塑材料使得漂浮板3的质量较轻、耐用且抗腐蚀。所述的基质4为粗砂、粉煤灰、细煤渣、活性炭、空心砖粉块、沸石、石灰石的混合物和肥沃粘性土壤的混合物,这样配置基质4,在满足水生植物5正常的生长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基质4消减农田尾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负荷,有效降低稻田径流负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所述的植物培育孔10为通孔,其底端设置有网兜,网兜可防止填充在植物培育孔10内的基质4散落到沟渠内对水体造成二次无污染,并且网兜上的孔还可便于水生植物5的根系伸出到水中,吸附农田尾水中的污染物。所述的水生植物5为具有净化作用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所述的浮水植物为睡莲、水浮莲,所述的挺水植物为美人蕉、鸢尾;通过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可提升高农田尾水处理效果、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同时对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非常有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在清理干净的硬化沟渠或土沟中引入农田尾水,并在沟体1的侧壁上砌筑隔条2,然后将多块子漂浮板6通过连接块8与凹槽7采用螺栓连接构成漂浮板3,并向植物培育孔10填充基质4,在基质4中种植水生植物5,最后将栽种好水生植物5的漂浮板3放入到由隔条2划分好的水域内,当水生植物5枯萎后可将漂浮板3打捞起来替换新的水生植物。本技术的漂浮板采用塑料或橡塑等材料预制而成,可在沟渠中快速安装和卸除,易于维护安装,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在所填充的基质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还可提升高农田尾水处理效果、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同时对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非常有用;且该系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性好;且本技术在沟中水分充足时,可有效利用水分,净化农田水质,当沟中水分缺乏时,可方便取走,维护性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漂浮型生态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型生态沟包括沟体、隔条、漂浮板、基质、水生植物、曝气装置,所述的沟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型生态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型生态沟包括沟体、隔条、漂浮板、基质、水生植物、曝气装置,所述的沟体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隔条,两侧壁上的隔条相对设置,所述的漂浮板由子漂浮板拼接而成,子漂浮板的底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竖加强肋与横加强肋,子漂浮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的凹槽为半圆形,其下表面与子漂浮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的连接块为半圆形,其上边面与连接块的上表面平齐,且凹槽与连接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子漂浮板上均匀的设置有植物培育孔,植物培育孔内填充有基质,基质中种植有水生植物,由子漂浮板拼接而成且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漂浮板设置在由隔条划分的水域内,并在漂浮板的上游沟渠内以及两块漂浮板之间的空白沟渠内设置曝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妍婷雷宝坤陈安强刘宏斌翟丽梅王洪媛朱红业杨艳鲜续勇波段宗颜鲁耀杜彩艳王应学陈拾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