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光束对感光体进行写入的光写入装置以及具备该光写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近年,对感光体进行基于光束的写入的光写入装置的小型化的要求变高,逐渐开始使用将微小点(dot)的发光元件以线状配置的结构的光写入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光写入装置:该光写入装置在第1基板上,具备:多个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以一线的方式排列;第1电源线,由与电源侧的供电点连接的薄膜布线而形成;第2电源线,由与接地侧的供电点连接的薄膜布线而形成,在第2基板上,具备:第1辅助电源线,在多个位置上与第1电源线电连接;以及第2辅助电源线,在多个位置上与第2电源线电连接。由此,能够使供电点的数目增加,因此,能够抑制电源线的电压变动对于各发光元件的影响。即,与如没有辅助电源线的情况那样,供电点的数目少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供电点到各发光元件为止的电源线的长度,能够相应地减少由布线电阻引起的电压下降。其结果,能够减少由电位下降引起的对各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之差,能够减小发光元件间的发光量之差,能够抑制由发光量之差引起的图像不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为线状的多个电流驱动型的发光元件;第1电源线,提供第1基准电压;第2电源线,对各个所述发光元件供应驱动电流,并且,提供第2基准电压;第1电压输出部件,输出用于指示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第1电压;第1电压保持元件,被对每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用于保持所述第1基准电压和所述第1电压的电压差;第2电压保持元件,被对每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能够与所述第1电压保持元件电连接,用于保持所述第2基准电压和与所述第1电压相应的大小的第2电压的电压差;控制部件,在各主扫描期间中,在从所述第2电源线正在对各个所述发光元件供应驱动电流的期间中,在将所述第1电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林诚,增田敏,渡边义和,饭岛成幸,矢野壮,植村昂纪,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