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82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末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冲、下模冲、阴模和辅助脱离器,上模冲装设在阴模的上方,上模冲的前端设置用于压制成台阶孔的凸起,上模冲的后端与空压机的活塞杆轴向固接,空压机的前端固接辅助脱离器的后端,上模冲可上下移动的穿接在辅助脱离器上,辅助脱离器的前端可伸入至阴模的型腔内并与腔壁相紧密配合,下模冲可上下移动的装设在阴模的下方。通过增设辅助脱离器,实现了上模冲与压制成形件的及时分离,有效的避免了二次重复性压制动作造成的模具损坏等安全隐患,有力的保障了连续性压制生产的作业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粉末成形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粉末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粉末压制成形也称作粉末模压成形,是粉末冶金生产中大量采用的成形方法。成形过程为装粉、压形、脱模和复位。目前,制造具有台阶孔的压制成形件采用单向压制单模冲动作时,通常使下模冲静止,上模冲随上缸动作对粉体加压,上模冲、阴模和上模冲共同围成密闭空间对粉体进行压制成形,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但是在上模冲抬起时,压制成形件极易附着在上模冲的凸起部共同向上移动,这样的情况将造成无法正常进行连续化生产作业,而且,发现不及时将会引发二次重复性压制动作,导致阴模损坏等安全生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末成形装置,其通过优化结构,确保在针对具有台阶孔的压制成形件进行压制成形后,上模冲向上移动的同时,压制成形件能够及时与上模冲分离,避免引发二次重复性压制动作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粉末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冲、下模冲、阴模和辅助脱离器,上模冲装设在阴模的上方,上模冲的前端设置用于压制成台阶孔的凸起,上模冲的后端与空压机的活塞杆轴向固接,空压机的前端固接辅助脱离器的后端,上模冲可上下移动的穿接在辅助脱离器上,辅助脱离器的前端可伸入至阴模的型腔内并与腔壁相紧密配合,下模冲可上下移动的装设在阴模的下方。压制过程中,使下模冲静止在阴模的下方,向阴模的型腔内注入粉体,然后使空压机的活塞杆带动上模冲向下移动,辅助脱离器的前端伸入至阴模的型腔内压制粉体,同时上模冲的凸起部分形成台阶孔,从而压制成具有台阶孔的成形件,当上模冲向上移动脱模时,由于辅助脱离器与空压机的前端固接,使得辅助脱离器抵压住压制成形件,实现了上模冲与压制成形件的及时分离,再通过下模冲向上移动从阴模的型腔内顶出压制成形件。这样的操作,有效的避免了二次重复性压制动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可连续性压制生产作业。作为优选,阴模设置有台阶状型腔,所述台阶状型腔包括上部直筒型腔、中间锥台型腔和下部直筒型腔。作为改进,上部直筒型腔的直径大于下部直筒型腔的直径。进一步改进,辅助脱离器的前端设置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外侧壁与上部直筒型腔的腔壁呈紧密配合。又一种改进,下模冲与下部直筒型腔相配合装设在一起。作为优选,与下模冲相配合装设芯棒。作为优选,辅助脱离器的前端设置台阶端面,所述台阶端面抵靠在阴模型腔口周边的端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增设辅助脱离器,实现了上模冲与压制成形件的及时分离,有效的避免了二次重复性压制动作造成的模具损坏等安全隐患,有力的保障了连续性压制生产的作业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2.结构紧凑精简,装配成本低,维护管理方便,操控性能优异,可靠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冲,2-下模冲,3-阴模,4-辅助脱离器,5-空压机,6_活塞杆,7_凸起,8-上部直筒型腔,9-中间锥台型腔,10-下部直筒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粉末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冲1、下模冲2、阴模3和辅助脱离器4。上模冲1装设在阴模3的上方,为了压制出具有台阶孔的成形品,在上模冲1的前端设置与台阶孔相配合的凸起7,上模冲1的后端与空压机5的活塞杆6轴向固接。空压机5的前端固接辅助脱离器4的后端,上模冲1可上下移动的穿接在辅助脱离器4上。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可伸入至阴模3的型腔内并与腔壁相紧密配合,同时也可以在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设置台阶端面,所述台阶端面抵靠在阴模3型腔口周边的端面上,便于辅助实施压制成形及脱离动作。下模冲2可上下移动的装设在阴模3的下方,可选择与下模冲2相配合装设芯棒。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中所示,阴模3设置台阶状型腔,所述台阶状型腔包括上部直筒型腔8、中间锥台型腔9和下部直筒型腔9。为了在型腔内向上移动下模冲2实现顶出压制成形件动作,将上部直筒型腔8的直径设置成大于下部直筒型腔9的直径。下模冲2与下部直筒型腔9相配合装设在一起。作为辅助脱离器4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设置环形凸台10,环形凸台10的外侧壁与上部直筒型腔8的腔壁呈紧密配合,以利于实现压制动作。本技术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上模冲、下模冲、阴模和辅助脱离器的外形结构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获得的公知技术或者现有技术当中等效替换的其它结构变形的实施方式,只要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或者精神,通过增设辅助脱离器,实现了上模冲与压制成形件的及时分离为目的的实施方式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模冲(1)、下模冲(2)、阴模(3)和辅助脱离器(4),上模冲(1)装设在阴模(3)的上方,上模冲(1)的前端设置用于压制成台阶孔的凸起(7),上模冲(1)的后端与空压机(5)的活塞杆(6)轴向固接,空压机(5)的前端固接辅助脱离器(4)的后端,上模冲(1)可上下移动的穿接在辅助脱离器(4)上,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可伸入至阴模(3)的型腔内并与腔壁相紧密配合,下模冲(2)可上下移动的装设在阴模(3)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阴模(3)设置有台阶状型腔,所述台阶状型腔包括上部直筒型腔(8)、中间锥台型腔(9)和下部直筒型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上部直筒型腔(8)的直径大于下部直筒型腔(9)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设置环形凸台(10),环形凸台(10)的外侧壁与上部直筒型腔⑶的腔壁呈紧密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下模冲(2)与下部直筒型腔(9)相配合装设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与下模冲(2)相配合装设芯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设置台阶端面,所述台阶端面抵靠在阴模(3)型腔口周边的端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粉末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冲、下模冲、阴模和辅助脱离器,上模冲装设在阴模的上方,上模冲的前端设置用于压制成台阶孔的凸起,上模冲的后端与空压机的活塞杆轴向固接,空压机的前端固接辅助脱离器的后端,上模冲可上下移动的穿接在辅助脱离器上,辅助脱离器的前端可伸入至阴模的型腔内并与腔壁相紧密配合,下模冲可上下移动的装设在阴模的下方。通过增设辅助脱离器,实现了上模冲与压制成形件的及时分离,有效的避免了二次重复性压制动作造成的模具损坏等安全隐患,有力的保障了连续性压制生产的作业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IPC分类】B22F3/03【公开号】CN205020800【申请号】CN201520627287【专利技术人】沈孝富 【申请人】宁波凌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粉末成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模冲(1)、下模冲(2)、阴模(3)和辅助脱离器(4),上模冲(1)装设在阴模(3)的上方,上模冲(1)的前端设置用于压制成台阶孔的凸起(7),上模冲(1)的后端与空压机(5)的活塞杆(6)轴向固接,空压机(5)的前端固接辅助脱离器(4)的后端,上模冲(1)可上下移动的穿接在辅助脱离器(4)上,辅助脱离器(4)的前端可伸入至阴模(3)的型腔内并与腔壁相紧密配合,下模冲(2)可上下移动的装设在阴模(3)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孝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凌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