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带有闩锁机构的插塞连接器和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的嵌合构造,防止带有闩锁机构的插塞连接器中的闩锁部损坏。嵌合口部(1n)(防护部)位于比闩锁部(1a)靠插塞连接器(1)的前端侧的位置,外周面位于比所述闩锁部的前端部(1j)的内侧(外壳(1b)侧)的面靠外侧的位置。由此,从前端侧观察插塞连接器(1)时,看不到外壳(1b)和前端部(1j)之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于汽车的线束(wire harness)等的带有闩锁(latch)机构的插塞连接器(plug connector)和使用了上述插塞连接器的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的嵌合构造。
技术介绍
例如如图10所示,以往的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12构成为,圆形插塞连接器10与插座(receptacle) 11嵌合而连结。如图8A至图8C所不,上述圆形插塞连接器10设置于插塞侧,具备円锁机构。插塞用的外壳10a是细长的筒状。在上述外壳10a设置有闩锁部10b,在后侧设置有盖10c。虽然未图示,但上述圆形插塞连接器10除此之外还具备内置于上述外壳10a的金属制的壳体、连接用的多个接点、电缆等。如图9A至图9C所示,上述插座11作为对象与上述圆形插塞连接器10嵌合。在插座用的外壳11a,在嵌合口侧设置有卡合部11b,在后侧设置有盖11c。虽然未图示,但上述插座11除此之外还具备与上述插塞侧的接点连接的多个接点、电缆等。在上述圆形插塞连接器10的上述闩锁部10b,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并向嵌合方向的前方突出的闩锁爪。如图10所示,上述圆形插塞连接器10与作为嵌合对象的上述插座11嵌合了时,上述闩锁爪的前端部与设置于上述外壳11a的闩锁用的卡合部lib卡合,从而防止脱落。专利文献1和2记载了同样的接点组合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77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5-511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以往的带有闩锁机构的插塞连接器中,上述闩锁爪容易被外力破坏。可认为这是因为上述闩锁爪从连接器的前端向前方跳出。因此,可考虑使上述闩锁爪的位置后退,在上述插塞用的外壳的长度(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上述闩锁爪。但是,即便是在此情况下,上述闩锁爪的前端部、爪的主体部也从上述外壳的外周部突出,所以在从外部作用有负荷时上述闩锁爪仍然容易损坏。并且,在插塞连接器与对象的插座嵌合了的状态下,若上述闩锁爪的一部分比上述插座用的外壳的外周向外侧突出,则有可能由于例如踩压连接器组合体等施加外力而使上述闩锁爪损坏。本专利技术的以解决这样的课题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插塞连接器是具有外壳以及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外周并与设置于插座的卡合部卡合的闩锁部,与上述插座嵌合而固定的带有闩锁机构的插塞连接器。上述闩锁部具有:基部,其从上述外壳的外周向外方向突出设置;以及前端部,其相对于上述基部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前端侧,在其与上述外壳之间具有间隙,并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上述插塞连接器在比上述闩锁部靠前端的一侧,具有外周面比上述前端部的内侧的面靠外侧的防护部,由此,上述插塞连接器构成为在从前端侧观察上述插塞连接器时,看不到上述间隙。优选为,上述外壳在前端具有与上述插座嵌合的嵌合口部,上述防护部由上述嵌合口部构成。优选为,上述闩锁部在上述前端部与上述基部之间,具有用于解除上述前端部与上述卡合部的卡合的按钮部,上述插塞连接器在比上述R锁部靠后方具有峰部,上述按钮部位于比由连结上述峰部和设置于与上述插塞连接器嵌合了的上述插座的峰部的假想切线构成的面靠内侧的位置。优选为,上述插塞连接器具有后盖,上述峰部由上述后盖构成。优选为,上述闩锁部的外周面是沿周向弯曲的凸曲面形状。优选为,上述闩锁部在上述前端部与上述基部之间,具有用于解除上述前端部与上述卡合部的卡合的按钮部,上述按钮部的外周面是沿周向弯曲的凸曲面形状。优选为,上述插塞连接器具有:配置在上述外壳之中的壳体;以及与设置于上述插座的接点接触而电连接的接点。本专利技术的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具备上述插塞连接器以及与上述插塞连接器嵌合而连结的插座。优选为,上述插塞连接器在比上述闩锁部靠后方具有峰部,上述插座具有峰部,上述按钮部位于比由如下的假想切线构成的面靠内侧的位置:该假想切线连结上述插塞连接器的上述峰部和与上述插塞连接器嵌合了的上述插座的上述峰部。优选为,上述插座在前端具有与上述插塞连接器嵌合的嵌合口部,上述插座的上述峰部由上述插座的上述嵌合口部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塞连接器和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由于从插塞连接器的前端侧看不到闩锁部和外壳之间的间隙,所以在插塞连接器没有与插座连结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异物等侵入前端部和外壳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等侵入间隙而导致的闩锁部的变形、由于来自前端侧的异物的碰撞而导致的闩锁部的损坏等。在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结了的状态下,只要在由连结插塞连接器的峰部和插座的峰部的假想切线构成的面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按钮部,即使在踩压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等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由于负荷不直接作用于闩锁部,所以也能够防止闩锁部的损坏。并且,只要闩锁部的外周面是沿周向弯曲的凸曲面形状,在插塞连接器没有与插座连结的状态下,插塞连接器变得容易滚动,闩锁部变得不易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负荷直接作用于闩锁部,能够保护闩锁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插塞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表示插塞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B是主视图,图2C是侧视图。图3是表示插塞连接器1的主视图。图4A是表示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3的侧视图,图4B是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A是表示插座2的立体图,图5B是主视图。图6是表示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3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3的侧面剖视图。图8A是表示以往例的插塞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8B是侧视图,图8C是主视图。图9A是表不以往例的插座11的立体图,图9B是侧视图,图9C是主视图。图10是表示以往例的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12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0 插塞连接器,la、10b 闩锁部,lb、2b、10a、11a 外壳,lc、2c 壳体,Id,2d 接点,le、2h绝缘壳,lf、2f电缆,lg、2g后密封垫,lh、2e后盖,1 j前端部,lk基部,lm按钮部,ln、2a嵌合口部,2、11插座,2i前密封垫,2j前盖,2k、lib卡合部,3、12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11c盖,a间隙。【具体实施方式】图4A、图4B、图6和图7所示的中继用连接器组合体3具备带有闩锁机构的插塞连接器1与插座2嵌合而连结的构造,保护上述插塞连接器1的闩锁部la,防止由外界因素造成的损坏。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插塞连接器1是圆形,即作为整体是大致圆柱状。此外,上述插塞连接器1也可以是方形,即作为整体可以是大致多棱柱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上述插塞连接器1具有:细长的筒状的外壳lb ;配置于上述外壳lb之中的壳体lc ;配置于上述壳体lc之中的绝缘壳le ;插入上述绝缘壳le并固定的多个接点Id ;以及防水用的后密封垫(rear packing) lg和后盖(rear cap) lh。电缆If连接到上述壳体lc。上述接点Id与作为上述插塞连接器1的嵌合对象的上述插座2的接点2d (参照图5)接触而电连接。上述电缆If内的导线与上述壳体lc和上述接点Id电连接。上述后密封垫lg和上述后盖lh与上述外壳lb和上述电缆If嵌合而固定,防止上述外壳lb的进水。上述外壳lb在前端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嵌合口部ln,在比上述嵌合口部In靠后方的外周具有闩锁部la。上述闩锁部la具有弹性,构成了通过与作为上述插塞连接器1的嵌合相手的上述插座2的卡合部2k(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塞连接器,是带有闩锁机构的插塞连接器,具有:外壳;以及闩锁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周,并与设置于插座的卡合部卡合,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座嵌合而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部具有:基部,其从所述外壳的外周向外方向突出设置;以及前端部,其相对于所述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端侧,在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间隙,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所述插塞连接器在比所述闩锁部靠前端的一侧,具有外周面比所述前端部的内侧的面靠外侧的防护部,由此,所述插塞连接器构成为在从前端侧观察所述插塞连接器时,看不到所述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十河泰造,
申请(专利权)人:本多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