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调温设备,其中冷凝器包括:横置的冷凝器主管,冷凝器主管的顶部开设有与自身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入口,底部开设有与自身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液体出口,且高压液体出口至少沿冷凝器主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与冷凝器主管的两端密封连接的端盖;布置在冷凝器主管的内腔中,且靠近顶部的水冷管;布置在冷凝器主管的内腔中,且靠近底部设置的换热管,换热管的入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该冷凝器达到了一器两用的目的,整个机组结构紧凑,尺寸不会增大,并且生产成本也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后期需要维护的器件减少,因而也给售后维修带来了便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冷凝器的调温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调温设备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调温设备。
技术介绍
蒸发器和冷凝器是调温设备中的两个主要的部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到压缩机内进行压缩,由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内冷凝放热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后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而重新进入到蒸发器内进行循环。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要求为气态,尤其对于一些对液体敏感的压缩机而言,需要严格保证进入到压缩机的制冷剂中不含有液态制冷剂,为此,技术人员需要在压缩机进气口之前设置气液分离器,以便于将气态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分离出来,保证压缩机能够正常工作。虽然增加气液分离器之后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却会带来机组整体外观尺寸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增加了气液分离器,器件的增加导致整个调温设备的售后和维护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冷凝器,以便能够在不增大机组整体外观尺寸,并保持较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内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冷凝器的调温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包括:横置的冷凝器主管,所述冷凝器主管的顶部开设有与自身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入口,底部开设有与自身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液体出口,且所述高压液体出口至少沿所述冷凝器主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冷凝器主管的两端密封连接的端盖;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主管的内腔中,且靠近顶部的水冷管;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主管的内腔中,且靠近底部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入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优选的,所述水冷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同一个端盖上,位于所述冷凝器主管的内腔中的水冷管至少为双流程。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主管的顶部,且与其内腔连通的泄压阀。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主管的顶部且处于封堵状态的备用高压气体入□ ο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包括多根,且多根所述换热管均贯穿所述冷凝器主管两端的端盖。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高压液体出口相连的液体导出装置,所述液体导出装置包括导流总管,和与所述导流总管连通,且用于与所述高压液体出口连接的导流支管。优选的,所述高压液体出口关于所述冷凝器主管的中点对称设置。本技术所公开的调温设备包括冷凝器,并且所述冷凝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冷凝器。优选的,所述调温设备为空调或冰箱。由以上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所公开的冷凝器中,冷凝器主管的顶部设置有高压气体入口,底部设置有高压液体出口,同时高压液体出口至少沿冷凝器主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设置在冷凝器主管两端的端盖将冷凝器主管的端部密封;布置在冷凝器主管内腔中,并且靠近顶部设置有水冷管;布置在冷凝器主管中,并且靠近底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入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换热管的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由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主管上的高压气体入口进入到冷凝器主管内,水冷管内通有用于冷却高温制冷剂气体的冷却水,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将转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冷凝器主管的底部,由高压液体出口排出后经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与此同时,由蒸发器排出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被通入到换热管中,换热管中的低温制冷剂气体将被冷凝器主管底部的高温制冷剂液体加热,从而使混在低温制冷剂气体中的液态制冷剂迅速蒸发为制冷剂气体,由换热管出口排出的低温制冷剂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压缩。不难发现,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冷凝器在冷却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同时,还能够预热即将进入压缩机的低温制冷剂,利用冷凝器主管内高温制液态冷剂的热量对低温气态制冷剂加热,使混在低温气态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迅速蒸发为液态制冷剂,从而有效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中。相比于目前增设气液分离器的方式而言,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冷凝器达到了一器两用的目的,整个机组结构紧凑,尺寸不会增大,而且相对增设气液分离器而言,生产成本也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后期需要维护的器件减少,因而也给售后维修带来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爆炸示意图。其中,1为冷凝器主管,2为端盖,3为高压气体入口,4为液体导出装置,5为泄压阀,6为备用高压气体入口,7为进水口,8为出水口,9为换热管的入口,10为换热管的出口,11为接管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冷凝器,以便能够在不增大机组整体外观尺寸,并保持较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内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冷凝器的调温设备。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冷凝器的爆炸示意图。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主管1、与冷凝器主管1两端密封连接的端盖2、水冷管以及换热管,具体的,冷凝器主管1横向布置,并且冷凝器主管1的顶部开设有与冷凝器主管1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入口 3,底部开设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高压液体出口,高压液体出口沿冷凝器主管1的轴向应至少间隔设置两个,水冷管布置在冷凝器主管1的内腔中,并且水冷管靠近冷凝器主管1的顶部设置,以便于对进入冷凝器主管1中的高温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换热管同样布置在冷凝器主管1的内腔中,但换热管更加靠近冷凝器主管1的底部设置,换热管的入口 9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换热管的出口 10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横向布置(横置)的具体含义为:冷凝器主管1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本实施例中在冷凝器主管1的底部设置不少于两个的高压液体出口,目的是防止在冷凝器主管1倾斜或者摇摆时出现制冷剂液体无法排出的情况。附图中对于换热管没有具体显示,对于水冷管仅示出了水冷管的进水口 7和出水口 8。事实上,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冷凝器上半部分具有传统冷凝器功能,下半部分具有气液分离的功能,具体的,由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置的冷凝器主管(1),所述冷凝器主管(1)的顶部开设有与自身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气体入口(3),底部开设有与自身的内腔连通的高压液体出口,且所述高压液体出口至少沿所述冷凝器主管(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冷凝器主管(1)的两端密封连接的端盖(2);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主管(1)的内腔中,且靠近顶部的水冷管;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主管(1)的内腔中,且靠近底部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入口(9)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出口(10)用于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胡东兵,万仁杰,陈红,杨锦源,杨旭峰,熊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