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433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2:01
设置形成回旋空间(18k)的回旋空间形成部件(18m),该回旋空间(18k)使向喷射器(18)的喷嘴部(18a)流入的制冷剂绕喷嘴部(18a)的轴回旋。由此,即使从第1蒸发器(15)流出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制冷剂,也能够通过使制冷剂回旋,从而使回旋空间(18k)内的回旋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减压而开始凝结,使生成有凝结核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喷嘴部(18a),因此能够抑制在喷嘴部(18a)中制冷剂产生凝结延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喷射器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3年6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27579,该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射器,该喷射器使流体减压且通过以高速度喷射的喷射流体的吸引作用而吸引流体。
技术介绍
在以往,已知一种具备喷射器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以下称为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在这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通过从喷射器的喷嘴部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吸引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在喷射器的扩散部(升压部)将喷射制冷剂与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动能变换为压力能量,从而使混合制冷剂升压,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由此,与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与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压力大致相同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使压缩机的消耗功率降低,使循环的性能系数(C0P)提尚。此外,作为这样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具体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循环结构:具备两个蒸发器,使从制冷剂蒸发压力高一侧的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喷射器的喷嘴部,通过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吸引从制冷剂蒸发压力低一侧的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9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们的研究,实际使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动作的话,有无法使喷射器的扩散部发挥所希望的制冷剂升压性能,无法充分得到因具备喷射器而产生的C0P提高效果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抑制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喷嘴部的喷射器的制冷剂升压性能的降低。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喷嘴部的喷射器中,通过抑制喷嘴部的凝结延迟,从而抑制制冷剂升压性能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应用于具备使制冷剂蒸发的第1蒸发器及第2蒸发器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喷射器具备喷嘴部及主体部。喷嘴部使从第1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直到成为气液二相状态,并使减压后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喷射口喷射。在主体部内形成有:制冷剂吸引口,该制冷剂吸引口通过从喷嘴部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吸引从第2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及升压部,该升压部使喷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还具备回旋空间形成部件,该回旋空间形成部件形成回旋空间,该回旋空间使向喷嘴部流入的制冷剂绕喷嘴部的轴回旋。由此,具备形成回旋空间的回旋空间形成部件。因此,通过使制冷剂在回旋空间内回旋,从而能够使回旋空间内的回旋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减压而开始凝结,使生成有凝结核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喷嘴部。因此,能够抑制喷嘴部中制冷剂产生凝结延迟。其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喷嘴部的喷射器中,通过抑制喷嘴部中的凝结延迟,从而能够使升压部中的制冷剂升压性能稳定化,抑制制冷剂升压性能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使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动作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焓熵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喷射器效率的曲线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轴向剖视图。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轴向剖视图。图7是图6的VI1-VII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喷嘴效率的曲线图。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10是表示使第5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动作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焓熵图。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储液罐的剖视图。图13是第6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14是第7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15是第8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轴向剖视图。图16是第9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轴向剖视图。图17是第9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喷射器的轴向剖视图。图18是第10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19是第10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整体结构图。图20是用于对一般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运转时在喷射器内产生冲击波的位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1是用于对向喷嘴部流入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较高的运转时在喷射器内产生冲击波的位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2是用于对一般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运转时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变化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3是用于对向喷嘴部流入的制冷剂的干燥度较高的运转时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变化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4是用于对桶形冲击波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5是表示在喷射器的喷嘴部产生凝结延迟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焓熵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对专利文献1进行了改良。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们的研究,使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实际动作的话,有无法使喷射器的扩散部发挥所希望的制冷剂升压性能,无法充分得到因具备喷射器而产生的C0P提高效果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们调查了其原因,发现原因在于,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在形成于喷射器的喷嘴部内的制冷剂通路使气相制冷剂一边减压一边凝结,即,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3的焓熵图的从d3点至g3点的减压过程所示,在喷射器的喷嘴以跨越饱和气体线的方式使制冷剂减压。其理由在于,在这样的减压过程中,使在形成于喷嘴部18a内的制冷剂通路流动的气相制冷剂凝结时,如图25的d25点一g25点所示,即使成为饱和状态也不立即开始凝结而变为过饱和状态,会产生凝结延迟。另外,图25是表示产生凝结延迟时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焓熵图,对与图3相同状态的制冷剂标记与图3相同的符号(字母)并仅变更后缀(数字)。其他的焓熵图也进行相同的处理。在此,对产生这样的凝结延迟的原因进行说明,考虑范德华力的分子间力的话,如图25的焓熵图所示,气液二相制冷剂的等温线能够描绘为从等压力线偏移的曲线。因此,焓值比饱和气体线稍小的区域的制冷剂成为亚稳定状态,该亚稳定状态为不使温度比同压力的饱和气体线上的制冷剂低就无法使制冷剂凝结的状态。因此,在使气相制冷剂流入喷嘴部18a时,会产生成为亚稳定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在下降到某程度之前不开始凝结的凝结延迟。此外,产生凝结延迟的话,与在喷嘴部中使制冷剂等熵膨胀的情况相比,喷射制冷剂的焓值增加(相当于图25的Ahx)。该焓值的增加量相当于制冷剂在形成于喷嘴部内的制冷剂通路流通时作为潜热能量而放出的潜热放出量。因此,该潜热放出量增加的话,在形成于喷嘴部内的制冷剂通路流通的制冷剂就产生冲击波。并且,因制冷剂进行潜热放出而产生的冲击波使喷射制冷剂的流速不稳定,因此使扩散部中的制冷剂升压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抑制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向喷嘴部流入的喷射器的制冷剂升压性能的降低。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向喷嘴部流入喷射器中,通过抑制喷嘴部中的凝结延迟,从而抑制制冷剂升压性能的降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实施如下手段的方式进行说明:该手段用于抑制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喷射器的扩散部(升压部)无法发挥所希望的制冷剂升压性能,所述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是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向喷射器的喷嘴部流入的结构。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包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提的方式及作为参考的方式。(第1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4对第1实施方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喷射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器(18),应用于具备使制冷剂蒸发的第1蒸发器(15)及第2蒸发器(17)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10a,10b),该喷射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嘴部(18a),该喷嘴部(18a)使从所述第1蒸发器(15)流出的制冷剂减压直到成为气液二相状态,并使减压后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喷射口(18c)喷射;主体部(18b);制冷剂吸引口(18d),该制冷剂吸引口(18d)形成于所述主体部(18b),通过从所述喷嘴部(18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将从所述第2蒸发器(17)流出的制冷剂作为吸引制冷剂进行吸引;升压部(18g),该升压部(18g)形成于所述主体部(18b),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所述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以及回旋空间形成部件(18m),该回旋空间形成部件(18m)形成回旋空间(18k),该回旋空间(18k)使向所述喷嘴部(18a)流入的制冷剂绕所述喷嘴部(18a)的轴回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岛春幸茅野健太高野义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