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126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包括具有释放消融能量的头部和与导管连接的尾部的电极主体,由电极主体的尾部向头部延伸并与导管中设置的用于输送液体的腔连通的中空腔体,与中空腔体贯通、用于排放液体的开口,设置在电极主体的外侧与开口连通、用于导流开口所排出的液体的灌注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通过在电极主体外侧设置的纵向灌注槽输送冷却液体,使该末端电极具有好的灌注效率且不易被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
技术介绍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导管电极贴靠病变组织,通过电极释放射频能量,通过生物组织中离子传导电流所产生焦耳热和生物组织在高频电磁场中因介电损耗而产生的热,导致病变组织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使用射频能量消融心脏组织的已知困难在于控制组织的局部加热。如果组织过度加热,则可能会由于过热而出现局部炭化效应。此类过热区域可形成高阻抗,并可形成对热量通道的功能性障碍。使用较慢的加热可很好的控制消融,但是会延长手术时间。另外,为达到较深的消融深度,临床上会使用较高的消融能量,这样往往会造成心肌组织局部过热,从而引起结痂,进一步影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有的控制局部加热的方法包括反馈控制(在电极内引入热电偶)、信号调制、导管末端的局部冷却以及流体辅助技术。对于在能量施加期间利用冷却流体来灌注靶组织的方法,为使灌注孔水流均匀,现有技术为直接在末端电极上开设灌注孔或雕刻灌注槽向外喷射。但是,单纯的在末端电极上开设灌注孔或雕刻灌注槽的方式却难以保证水流的均匀,并且不能覆盖所有电极消融区域,影响灌注效率。另外,开设灌注孔的方式在贴靠组织时易被堵塞,雕刻灌注槽的方式也易在灌注量较大时引发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包括:具有释放消融能量的头部和与导管连接的尾部的电极主体;由电极主体的尾部向头部延伸,并与导管中设置的用于输送液体的腔连通的中空腔体;与中空腔体贯通,用于排放液体的开口 ;设置在电极主体的外侧与开口连通,用于导流开口所排出的液体的灌注槽。其中,电极主体外侧沿纵向设置数条纵向灌注槽,开口与纵向灌注槽配合设置。采用上述结构,使被输送到电极主体的液体由中空腔体中经开口流入纵向灌注槽,然后经纵向灌注槽导流朝向电极的前端流动并分散释放到电极及组织表面。作为优选,开口沿电极主体的轴向开设,沿电极主体轴向开设的开口与纵向灌注槽一一配合设置;或者,开口沿电极主体的径向开设,开口外侧设置有阻止液体向外喷射的电极帽,沿电极主体径向开设的开口与纵向灌注槽一一配合设置;又或者,开口沿电极主体的径向开设,开设开口处的电极主体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整圈周向灌注槽,该周向灌注槽与纵向灌注槽连通,该周向灌注槽的外侧设置阻止液体向外喷射的电极帽。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该末端电极具有好的灌注效率。作为优选,纵向灌注槽的截面为“V”型或者“U”型或者上大下小的梯形形状,且棱边皆倒圆角。采用这样的结构,该末端电极在贴靠肌肉组织时,由于纵向灌注槽是上面大下面小且具有一定深度的“V”型或者“U”型或者梯形,肌肉组织难以完全堵塞纵向灌注槽,因此在肌肉组织与灌注槽之间形成了液体通道,确保了液体灌注的效果。作为优选,电极主体头部的顶端设有数个用于排放液体的第一灌注孔,第一灌注孔的直径为0.05mm-0.5_。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在消融时对电极前方的组织进行液体灌注和冷却降温。作为优选,电极帽上均匀布置有数个用于排放液体的第二灌注孔,第二灌注孔的直径为0.05mm-0.4_。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该末端电极液体灌注和冷却降温的覆盖面更广。作为优选,中空腔体的直径为0.2mm_0.8mm,开口的直径为0.05mm_0.7mm,纵向灌注槽的深度为0.lmm-0.6mm、宽度为0.lmm-0.5mm 作为优选,电极主体尾部设有多条倒钩式凸缘,防止末端电极与导管的连接松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包括:具有用于插入到患者身体中的远端,内设用于输送液体的腔、用于输送电能的电导体和温度传感器的导管主体;设于导管主体的近端,具有控制导管主体远端弯曲或伸直的推拉键和牵引丝的控制手柄;附接到导管主体的远端,与导管主体内所设用于输送液体的腔连通、与导管主体内所设用于输送电能的电导体电连接、与导管主体内所设温度传感器连接、与控制手柄的牵引丝连接的末端电极。其中,末端电极为前面所述的末端电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不易堵塞、液体流动均匀的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通过在电极主体外侧设置的纵向灌注槽输送冷却液体,使该末端电极具有好的灌注效率且不易被堵塞;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通过设置周向灌注槽,使其可以很好的控制液体的流动,确保液体流动的均匀;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通过设置第一灌注孔和第二灌注孔,使该末端电极液体灌注和冷却降温的覆盖面更广。【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末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末端电极的A向示意图; 图3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末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图示了图3所示末端电极的剖视图; 图5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末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d示意性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中纵向灌注槽部分的截面图; 图7示意性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与导管主体连接的结构图。图中,1-头部、101-中空腔体、102-开口、103-纵向灌注槽、104-周向灌注槽、105-第一灌注孔、2-尾部、201-凸缘、3-电极帽、301-第二灌注孔、4-导管管体、401-灌注管、402-牵引丝、403-温度传感器导线、404-电极线、5-肌肉组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为了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而实现。在其它实例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和组件,以免不必要地使实施例模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末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该末端电极包括电极主体、中空腔体、用于排放液体的开口和灌注槽。其中,电极主体具有释放消融能量的头部1和与导管连接的尾部2,尾部2上设置有多条倒钩式凸缘201,电极主体的外侧沿轴向设置了多条纵向灌注槽103。图2示出了图1所示末端电极的A向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末端电极,其开口 102为沿电极主体的轴向开设,且开口 102与纵向灌注槽103—一配合。该实施例中,被输送到电极主体的液体由中空腔体中经开口 102流入纵向灌注槽103,然后经纵向灌注槽103导流朝向电极的前端流动并分散释放到电极及组织表面。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电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3所示的末端电极,具有电极帽3。图4示出了图3所示末端电极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末端电极,其中空腔体101由电极主体的尾部向头部延伸,用于排放液体的开口 102与中空腔体101贯通,纵向灌注槽103与开口 102连通,该开口 102为沿电极主体的径向开设,电极帽3罩设在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灌注液体功能的消融导管末端电极,包括:电极主体,具有释放消融能量的头部和与导管连接的尾部;中空腔体,由电极主体的尾部向头部延伸,与导管中设置的用于输送液体的腔连通;开口,与中空腔体贯通,用于排放液体;灌注槽,设置在电极主体外侧,与开口连通,用于导流开口所排出的液体;其中,电极主体外侧沿纵向设置数条纵向灌注槽,开口与纵向灌注槽配合设置;被输送到电极主体的液体由中空腔体中经开口流入纵向灌注槽,然后经纵向灌注槽导流朝向电极的前端流动并分散释放到电极及组织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波朱晓林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