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井艳专利>正文

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123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教学用具,尤其涉及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所述教具包括仿人体上身构造的模型及模型下方一体固设的底座,模型包括了上至头部、下至肋骨底缘及皮肤的人形主体,所述人形主体还包括完整的鼻腔-气管-肺部模型结构和口腔-食管的模型结构以及心脏模型结构;所述的模型由无色透明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型采用无色透明的材料制成,具体插管过程时时可见,有助于学生了解食管电极导管经鼻、咽部,到达食管准确位置的过程,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教学用具,尤其涉及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
技术介绍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一百年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由于心律失常需患者发作时才能描记到,并且记录点局限在体表,导致P波不清楚,因此无法明确心律失常的具体起源点或心脏激动顺序,对于某些复杂心律失常不能正确诊断。食管与心脏都位于纵隔内,心脏在前,食管在后,两者之间仅有心包相隔。食管下端的前壁与心脏后壁紧密相邻,向下则靠近左心室,其中左心房后外侧大部分紧贴食管前壁。在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心房标测时发现左心房中外侧记录到的电激动波与食管内相应水平记录到的P波最接近,说明食管内记录到的高大P波为左心房激动所引起。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性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根据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特制的食管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食管,利用放置在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水平的电极间接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查。同步记录体表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可以对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和心律失常机制做出分析,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通过诱发、终止心律失常可以揭示其发生机制,为正确诊断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提供科学依据。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电极导管定位方法如下:当电极导管进入35-40cm或到达按患者身高测算公式计算[(受检者身高+200)÷10]cm时,电极基本位于相当于左心房水平。具体方法定位有:1)经验法(根据身高定位):男性:35-40(37cm);女性:33-37(35cm)。2)耳剑距法:插管深度为病人的耳剑间距(耳垂至剑突的距离)加8cm。3)根据食管心电图进行定位:根据导管电极在食管内深度不同,通常可记录到四种不同形态的食管导联心电图波形,以P波变化最为明显。P波呈正负双向或直立高大时为最佳位置。①心房上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上部时,心房激动时P向量背离电极,P波以负向波为主,QRS波呈Qr型。当电极逐渐向下移行时,P波负向波逐渐减少,正向波逐渐增大;②心房中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中部时,P向量先面对电极,然后背离电极,形成尖锐的正负双相P波,QRS波仍呈Qr型;③心房下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房下部或房室沟部位时,P向量全部面对电极,形成高大尖锐的正向P波,负向波很小或消失。QRS波呈QR型或qR型;④心室上部区域:电极位于食管内相当于左心室上部区域,P波正向圆钝,振幅减小。QRS波呈qR型或R型;但无论哪种方法,在具体的食管插管操作过程中,都要求医务人员具备娴熟的技术才能准确地将食管电极导管插入食管,避免给病人带来不适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本技术采用仿人体结构,可重复使用,便于随时观察插管情况,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包括仿人体上身构造的模型及模型下方一体固设的底座,所述模型包括了上至头部、下至肋骨底缘及皮肤的人形主体,所述人形主体还包括完整的鼻腔-气管-肺部模型结构和口腔-食管的模型结构以及心脏模型结构;所述的模型由无色透明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的教具还包括用于食管插管的食管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上设有4个电极;食管模型内壁上设有四个用于感应电极的传感器,包括位于心房上部区域的第一传感器、心房中部区域的第二传感器、心房下部区域的第三传感器、心室上部区域的第四传感器;传感器处设有相应的光源机构,传感器与设置于底座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光源机构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极为金属电极,传感器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感应面积大小为1cm2,以感应金属电极的位置为触发信号。优选的,所述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距为30mm,第二、三、四电极的间距为10mm。优选的,所述的光源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处的红光灯具,设置在第二传感器处的橙光灯具,设置在第三传感器处的黄光灯具以及设置在第四传感器处的绿光灯具。插管练习时,食管电极导管既可从鼻腔插入食管,也可从口腔插入食管:将食管电极导管对准模型的鼻腔或口腔,调整角度并感受力度,将食管电极导管在零接触鼻腔或口腔的腔壁情况下,顺利插入食管。通过透明的食管观察食管电极导管插入的深度和位置:当食管电极导管的第一电极接近心房上部区域时,第一传感器感应第一电极,控制装置控制红光灯具发光;当第一电极接近心房中部区域且第二电极接近心房上部区域时,第二传感器感应第一电极,第一传感器感应第二电极,控制装置控制红光灯具和橙光灯具发光;当第一电极接近心房下部区域,第二电极接近心房中部区域且第三电极接近心房上部区域时,第三传感器感应第一电极,第二传感器感应第二电极,第一传感器感应第三电极,控制装置控制红光灯具、橙光灯具和黄光灯具发光;当第一电极接近心室上部区域,第二电极接近心房下部区域,第三电极接近心房中部区域且第四电极接近心房上部区域时,第四传感器感应第一电极,第三传感器感应第二电极,第二传感器感应第三电极,第一传感器感应第四电极,控制装置控制红光灯具、橙光灯具、黄光灯具和绿光灯具发光,即为插管成功。教具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打印装置和数据模块,控制装置通过数据模块与打印装置连接,数据模块内储存一定数量的实际病例的食管心电图,当插管成功后,控制装置控制数据模块随即向打印装置输出某一病例的食管导联心电图数据,打印装置将该食管导联心电图打印出,用于学生对病例的了解和诊断联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仿人体结构的模型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形象逼真的食管插管操作环境,可重复使用且有利于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食管插管技术,从而减少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给病人带来的不便;2)通过光源机构判断食管电极导管的位置是否准确,能够强化练习操作的效果;3)模型采用无色透明的材料制成,具体插管过程时时可见,有助于学生了解食管电极导管经鼻、咽部,到达食管准确位置的过程,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食管插管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食管电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打印装置打印出的食管导联心电图示意图;图中标注为:人形主体1,模型肋骨2,模型鼻腔3,模型气管4,模型肺5,模型口腔6,模型食管7,模型心脏8,第一传感器9,第二传感器10,第三传感器11,第四传感器12,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第三电极15,第四电极1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包括仿人体上身构造的模型及模型下方一体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包括仿人体上身构造的模型及模型下方一体固设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包括了上至头部、下至肋骨底缘及皮肤的人形主体,所述人形主体还包括完整的鼻腔‑气管‑肺部模型结构和口腔‑食管的模型结构以及心脏模型结构;所述的模型由无色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教具还包括用于食管插管的食管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上设有4个电极;食管模型内壁上设有四个用于感应电极的传感器,包括位于心房上部区域的第一传感器、心房中部区域的第二传感器、心房下部区域的第三传感器、心室上部区域的第四传感器;传感器处设有相应的光源机构,传感器与设置于底座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光源机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练习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食管插管教具,包括仿人体上身构造的模型及模型
下方一体固设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包括了上至头部、下至肋骨底缘及皮肤的人形
主体,所述人形主体还包括完整的鼻腔-气管-肺部模型结构和口腔-食管的模型结构以及
心脏模型结构;所述的模型由无色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教具还包括用于食管插管的食管
电极导管,食管电极导管上设有4个电极;食管模型内壁上设有四个用于感应电极的传感
器,包括位于心房上部区域的第一传感器、心房中部区域的第二传感器、心房下部区域的第
三传感器、心室上部区域的第四传感器;传感器处设有相应的光源机构,传感器与设置于底
座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艳张芳芳李中健
申请(专利权)人:井艳张芳芳李中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