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明专利>正文

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0188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用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腰椎用等离子射频电极。该等离子射频电极包括外壳,外壳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外壳的后端设有导线,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转动手柄,在外壳内设有转盘,转盘通过螺钉与转动手柄固定连接,在转盘的边缘设有外凸并对称布置的上拨柄和下拨柄,在上拨柄和下拨柄的一侧分别设有上挡块和下挡块,在电极工作端内设有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的前端固定在电极工作端前端头部的内壁上,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上挡块和下挡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电极工作端头部可以转动、消融范围大、治疗区域精确可控、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柱外科用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过脊柱外科医生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即可明确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之一。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原理是:通过等离子刀将射频能量作用于椎间盘内部,汽化消融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然后再利用精确的热皱缩技术将刀头接触到的髓核组织加温至约70度,使髓核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高:等离子工作温度在40-70度,低温安全,不开刀创伤小、最大限度保护纤维环壁,不破坏正常椎间盘组织;术中对骨性结构无破坏,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2、创伤小,术中几乎不出血,局部皮肤只有1mm针孔疤痕,不影响美观,恢复快,术后2-3天即可下底活动出院。目前所使用射频消融针的电极工作端头部不能转动,其在进入椎间盘进行消融时,只能在某个有限范围内进行消融,治疗范围相对较小,无法精确控制,因此手术效果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工作端头部可以自由调节转动、消融范围大、治疗区域精确可控、手术效果好的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导管包括外壳,外壳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外壳的后端设有电源线,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转动手柄,在外壳内设有转盘,转盘通过螺钉与转动手柄固定连接,在转盘的边缘设有外凸并对称布置的上拨柄和下拨柄,在上拨柄和下拨柄的一侧分别设有上挡块和下挡块,在电极工作端内设有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的前端固定在工作端前端头部的内壁上,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上挡块和下挡块上。本专利技术所述转盘由互相紧固配合的左转盘和右转盘组成,在左转盘和右转盘之间设有用于通过上牵引丝和下牵引丝的空隙;左转盘和右转盘分别通过螺钉与转动手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转动手柄呈U形,其一侧与左转盘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转盘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导管在外壳内设置有转盘、上挡块和下挡块,上、下挡块分别与上、下牵引丝的一端相连,上、下牵引丝的另一端则固定在电极工作端头部的内壁上,转动转盘时,转盘推动上挡块或下挡块,从而拉紧上牵引丝或下牵引丝,以实现电极工作端头部可以向上或向下弯曲,使用该导管进行消融时,通过弯曲电极工作端头部,可扩大消融范围,治疗区域增加,并可通过控制弯曲角度,精确控制治疗区域,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手术效果;2、该导管运用射频能量在椎间盘髓核内部,通过低温下分子分解,在椎间盘上汽化出多个槽道,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和减轻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手术完毕后再用热凝封闭,该手术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极小,无热损伤顾虑,手术微创不留疤痕、操作简单、不影响脊柱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盘部位的横截面图。图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配合穿刺针使用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外壳1和转动手柄4,外壳1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2,在电极工作端2内设有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外壳2的后端设有电源线3。在外壳1内设有转盘5,转盘5由互相紧固配合的左转盘51和右转盘52组成,在左转盘51和右转盘52之间设有用于通过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的空隙10;在转盘5的边缘设有外凸并对称布置的上拨柄71和下拨柄72,在上拨柄71的一侧设有上挡块81,在下拨柄72的一侧设有上挡块82。转动手柄4呈U形,其一侧通过螺钉6与左转盘51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螺钉6与右转盘52固定连接。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穿过左转盘51和右转盘52之间的空隙10,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的前端固定在电极工作端2前端头部的内壁上,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上挡块81和下挡块82上。在外壳1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12和指示灯11,按下开关按钮12,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通电,指示灯11亮起;再按下开关按钮12,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断电,指示灯11熄灭。在电极工作端2上还设置有定位夹13和刻度14。参见图4-图8,向电源线3方向拨动转动手柄4时,转动手柄4带动转盘5顺时针转动,上拨柄71触碰到上挡块81并推动上挡块81,与上挡块81相连的上牵引丝91收紧,下牵引丝92则处于放松状态,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在上牵引丝91带动下被拉弯曲,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向上弯曲。向电极工作端2方向拨动转动手柄4时,转动手柄4带动转盘5逆时针转动,下拨柄72触碰到下挡块82并推动下挡块82,与下挡块82相连的下牵引丝92收紧,上牵引丝91则处于放松状态,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在下牵引丝92带动下被拉弯曲,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向下弯曲。参见图9,手术过程为:采用等离子消融设备主机或发生器,将该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与消融设备主机或发生器连接,患者俯卧在手术台上,消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在C臂X-ray透视引导下,在腰背部侧后方向病变椎间盘内穿入直径1mm的穿刺针15,穿刺针15位置准确无误后,拔出针芯,经空心针插入电极工作端2,当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到达椎间盘内需要进行消融的位置,移动定位夹13到其定位的位置,防止电极工作端2继续前进;然后电极工作端2的头部进行消融,消融结束后拔出穿刺针15,手术结束。该手术治疗创伤小,能有效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同时还能够保护椎间盘纤维环和周围组织不被破坏;与以往通过高温使组织坏死的热收缩技术不同,消融设备主机或发生器在皱缩档位可以将电极工作端2温度精确控制在40-70℃,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一般治疗后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和消除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消融与热凝相结合以除去部分髓核组织并使髓核组织收缩,以减少髓核组织的体积并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通过电极工作端2所形成的100kHz强射频电场使其头部周围的电解液转化为等离子状态,形成约50-100μm的等离子体薄层,这些自由带电离子在强大磁场下获得足够打断组织中的有机分子键的动能,从而造成周围髓核组织的气化,生成分子量气体和元素分子(02、H2、C02等),在约40℃的低温下对髓核组织形成切割和消融效果,因此该技术又称为“冷融切”。因为工作温度在40 ℃左右,所以在移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不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当能量较低时,组织对射频的电阻增高,从而产生热效应,在约70℃的温度下产生“热凝封闭”效果,既使髓核内的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汽化收缩和固化,又能保持髓核细胞的活力,缩小椎间盘的总体积,从而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减轻了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以缓解症状,使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收缩,进一步使椎间盘髓核体积缩小,达到减容性减压,解除对硬膜和神经根的压迫以达到治疗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包括外壳(1),外壳(1)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2),外壳(1)的后端设有电源线(3),其特征是:还包括转动手柄(4),在外壳(1)内设有转盘(5),转盘(5)通过螺钉(6)与转动手柄(4)固定连接,在转盘(5)的边缘设有外凸并对称布置的上拨柄(71)和下拨柄(72),在上拨柄(71)和下拨柄(72)的一侧分别设有上挡块(81)和下挡块(82),在电极工作端(2)内设有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的前端固定在电极工作端(2)前端头部的内壁上,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上挡块(81)和下挡块(8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用射频消融针状电极导管,包括外壳(1),外壳(1)的前端设有电极工作端(2),外壳(1)的后端设有电源线(3),其特征是:还包括转动手柄(4),在外壳(1)内设有转盘(5),转盘(5)通过螺钉(6)与转动手柄(4)固定连接,在转盘(5)的边缘设有外凸并对称布置的上拨柄(71)和下拨柄(72),在上拨柄(71)和下拨柄(72)的一侧分别设有上挡块(81)和下挡块(82),在电极工作端(2)内设有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上牵引丝(91)和下牵引丝(92)的前端固定在电极工作端(2)前端头部的内壁上,上牵引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