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碗轴承托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86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上的钢碗轴承托辊。其主要特征是以钢碗、钢球和可调节间隙的扎头等构成,代替单列向心球轴承,并以螺母旋入辊轴紧固扎头定位。因而使之具有降低制造成本3/4至一倍,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噪音,提高托辊的转动灵活性和牢固性,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的压力,使垂直跌落指标提高一倍以上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立辊。(*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上的托辊。现有技术中,带式输送机的托辊一般是由辊筒、辊轴、轴承座和单列向心球轴承等构成。由于单列向心球轴承工作磨损后产生的间隙无法调整,影响托辊的使用寿命,同时,该托辊承受轴向压力的能力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此外,由于结构的限制,托辊装配也不易牢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其垫片与轴用挡圈容易发生摩擦以至损坏脱落,造成托辊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发出噪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间隙、装配牢固,且使用寿命长,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压力的钢碗轴承托辊。本技术由辊筒、辊轴、轴承座和密封件所构成,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轴承座内静配合设有钢碗,钢碗空套在辊轴上,辊轴的两端沿轴心线分别开有浅槽并加工有螺纹,扎头的内径加工有螺纹与辊轴端部的螺纹相配合。钢球分别与钢碗和扎头的环形凹槽相吻合,钢球的数量视工作状况确定。为更好固定扎头,紧靠扎头装有垫圈,垫圈中心孔内设有一突块以便套入辊轴端部的浅槽,防止旋紧螺母时带其一起转动。为便于调整钢球与钢碗和扎头之间的间隙,扎头外侧端面沿中心线开有浅槽。为避免灰尘掉入,轴承座外侧设有挡灰盖以罩住密封件。本技术不但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面的压力,可调整钢碗轴承的间隙,从而提高了托辊的转动灵活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噪音,而且由于采用螺母、垫圈固定扎头,大大增强了托辊的牢固性,使垂直跌落指标比原托辊提高一倍以上,扩大了其使用范围。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辊筒5的两端分别静配合装有一个轴承座6,轴承座6静配合装有钢碗4,扎头3突出部加工有环形凹槽,钢球9放在扎头3和钢碗4的环形凹槽之间,扎头3与辊轴10螺纹连接,扎头3外侧端面沿其中心线开有浅槽以便调整钢碗轴承的间隙。垫圈8中心孔设有一突块套入辊轴10的浅槽内,通过垫圈8和螺母7使扎头3进一步固定。挡灰盖2压入轴承座6并罩住油封1,避免灰尘掉入。权利要求1.一种由辊筒5、辊轴10、轴承座6、密封件1构成的钢碗轴承托辊,其特征在于轴承座6内静配合设有空套在辊轴10上的钢碗4,钢球9分别与钢碗4和扎头3的环形凹槽相吻合,扎头3内径加工有螺纹与辊轴10的螺纹相配合,垫圈8中心孔内设有一突块套入辊轴10端部的浅槽,以防止旋紧螺母7带其一起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碗轴承托辊,其特征在扎头3外侧端面沿中心线开有浅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碗轴承托辊,其特征在于轴承座6外侧设有罩住密封件1的挡灰盖2。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上的钢碗轴承托辊。其主要特征是以钢碗、钢球和可调节间隙的扎头等构成,代替单列向心球轴承,并以螺母旋入辊轴紧固扎头定位。因而使之具有降低制造成本3/4至一倍,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噪音,提高托辊的转动灵活性和牢固性,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的压力,使垂直跌落指标提高一倍以上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立辊。文档编号B65G39/00GK2118714SQ9220410公开日1992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陈刚 申请人:宜春市机械配件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辊筒5、辊轴10、轴承座6、密封件1构成的钢碗轴承托辊,其特征在于轴承座6内静配合设有空套在辊轴10上的钢碗4,钢球9分别与钢碗4和扎头3的环形凹槽相吻合,扎头3内径加工有螺纹与辊轴10的螺纹相配合,垫圈8中心孔内设有一突块套入辊轴10端部的浅槽,以防止旋紧螺母7带其一起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市机械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