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809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08:01
一种翻板,涉及定心机的技术领域,包括翻板本体,翻板本体的上端设置第一凸起、凹槽和第二凸起,凹槽设置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第一凸起靠近凹槽的一端高于远离凹槽的一端,第二凸起远离凸槽的一端高于靠近凹槽的一端。工作时,翻板焊接在翻板轴上,翻板轴转动使翻板位于最高处,钢管滚至第二凸起上,由于第二凸起为斜面,钢管滚至凹槽内。翻板轴继续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改变,翻板低于定心机的托辊,钢管滚至托辊上。下料时,翻板轴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变化,钢管从托辊上滚至第一凸起上,由于第一凸起为斜面,从而实现下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了定心机自动上下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心机的
,尤其涉及上下料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轧制钢管的管坯由输送装置输送至打孔机进行管坯穿孔之前,为了保证穿孔后的钢管质量,要求管坯一端面应有一个空心圆孔,即在管坯一端面打一个测心孔,因此,需要一台定心机。现有的定心机由于上下料装置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实现自动上下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定心机自动上下料的翻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板,包括翻板本体,翻板本体的上端设置第一凸起、凹槽和第二凸起,凹槽设置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凸起靠近凹槽的一端高于远离凹槽的一端,第二凸起远离凸槽的一端高于靠近凹槽的一端。工作时,翻板焊接在翻板轴上,翻板轴的两端支撑在定心机的机架上,翻板轴转动使翻板位于最高处,钢管滚至第二凸起上,由于第二凸起为斜面,钢管滚至凹槽内。翻板轴继续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改变,翻板低于定心机的托辊,钢管滚至托辊上。下料时,翻板轴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变化,钢管从托辊上滚至第一凸起上,由于第一凸起为斜面,从而实现下料。本专利技术方便了定心机自动上下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场合的参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为一种翻板,包括翻板本体1,翻板本体1的上端设置第一凸起2、凹槽3和第二凸起4,凹槽3设置在第一凸起2与第二凸起4之间,第一凸起2靠近凹槽3的一端高于远离凹槽3的一端,第二凸起4远离凸槽3的一端高于靠近凹槽3的一端。如图2所示,翻板本体1的下端焊接在翻板轴6上,翻板轴6的两端支撑在定心机的机架5上,翻板轴6转动使翻板位于最高处,钢管滚至第二凸起上4,由于第二凸起4为斜面,钢管滚至凹槽3内。翻板轴6继续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改变,翻板低于定心机的托辊 7,钢管滚至托辊7上。下料时,翻板轴6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变化,钢管从托辊7上滚至第一凸起2上,由于第一凸起2为斜面,从而实现下料。权利要求1. 一种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翻板本体,翻板本体的上端设置第一凸起、凹槽和第二凸起,凹槽设置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凸起靠近凹槽的一端高于远离凹槽的一端,第二凸起远离凸槽的一端高于靠近凹槽的一端。全文摘要一种翻板,涉及定心机的
,包括翻板本体,翻板本体的上端设置第一凸起、凹槽和第二凸起,凹槽设置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第一凸起靠近凹槽的一端高于远离凹槽的一端,第二凸起远离凸槽的一端高于靠近凹槽的一端。工作时,翻板焊接在翻板轴上,翻板轴转动使翻板位于最高处,钢管滚至第二凸起上,由于第二凸起为斜面,钢管滚至凹槽内。翻板轴继续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改变,翻板低于定心机的托辊,钢管滚至托辊上。下料时,翻板轴转动,使翻板位置发生变化,钢管从托辊上滚至第一凸起上,由于第一凸起为斜面,从而实现下料。本专利技术方便了定心机自动上下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文档编号B21B39/02GK102451839SQ20101052165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景善军 申请人:扬州创奇钢管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善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创奇钢管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