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石流防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导流齿槛和消能墩组成的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泥石流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深化,泥石流工程防治需求越来越旺盛。泥石流防治主要采用“稳、拦、排”的思想,在泥石流物源较多的地区也应当加大泥石流的排导。泥石流排导可以依靠天然沟道,但更主要是依靠在流域下游修建排导槽,使得泥石流顺利通过保护区域,但由于地形、地质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无论是天然沟道还是排导槽,排导渠道在平面上均无法保持直线延伸,在渠道由直道变为弯道的地方就容易出现泥石流弯道溢流,泥石流会冲出排导渠道,对沿岸保护对象造成冲刷、淤积、撞击等破坏。因此,如何防止泥石流排导弯道溢流,使泥石流顺利通过防护区对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可广泛应用于有弯道的天然沟道或排导槽的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由设于直道中的消能墩和设于弯道中的导流齿槛组成,先通过消能墩对泥石流进行减速,然后通过导流齿槛对泥石流进行导流,能够有效降低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泥石流弯道超高的减速导流结构,所述减速导流结构设于泥石流排导渠道中,所述泥石流排导渠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直道和位于下游的弯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导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3)下游、弯道中心线(4)外侧的导流齿槛(2),和设于直道弯道相接处(3)上游的减速障碍;导流齿槛(2)一端与渠道外侧(6)相接,导流齿槛(2)的长度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弯道中心线(4)相切;所述减速障碍位于直道中心线(5)一侧、且与导流齿槛(2)同侧,所述减速障碍为至少一排按等间距均匀布置的消能墩(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陈晓清,李昆,于献斌,胡凯,王小军,王道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