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70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包括主架1和副架2,主架和副架之间有滑移机构3相互连接。顶梁4为加长顶梁,顶梁下布置有6~8根立柱,后排立柱6为抗柱。在主架的后部安装有尾梁7。架间有联锁防倒机构。前探梁操纵机构为四连杆翻转机构。该支架特别适用于中小煤矿机采放顶煤工作面,也可用于其它工作面。具有效率高、回收率高、稳定性好及管理顶板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特别适用于中小型煤矿机采放顶煤工作面。它包括主架和副架,主架和副架之间有滑移机构。由于悬移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因此比较适用于中小型煤矿。目前悬移支架也正在应用于放顶煤开采。现有的悬移支架每架由一个主架和一个副架组成,主架和副架之间有滑移机构相连接。主架和副架由顶梁和支柱组成。用于放顶煤开采的悬移支架为四柱式(主、副架各两个立柱)。单溜槽放在两排立柱中间,用人工将煤铲到溜槽中,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结构限制只能用于炮采,生产效率低,回收率低,无法实现机采双运输机放顶煤技术。另外支架稳定性差,支护强度不够。移架时易出现走斜现象,不能实现匀载控制顶板。主架顶梁的前探梁为伸缩式结构,为被动支护,不能及时控制机道顶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实现机采双运输机放顶煤技术、生产效率高、回收率高的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与顶板管理效果。本技术的目的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1.加长支架的顶梁长度。2.将立柱数量增加到每架6~8根。3.最后一排立柱采用倾斜支撑的抗柱。4.在顶梁末端增设尾梁。支架顶梁加长以及支柱的增加不仅提高了支架的支护强度、增强了支架的稳定性,而且使支架有铺设前、后运输机的空间。后排立柱改为抗柱后增加了支架的稳定性和平衡来自老塘的水平推力的能力。同时抗柱与尾梁之间形成了“八”字形区,不仅便于后运输机的铺设,而且增大了放煤空间,放煤效果好。大大减少了底板三角煤量,提高了顶煤回收率。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架与架之间增设联锁防倒机构,该机构在移架过程中可以解决走斜问题,保持一定的架间距,并可使各架连为一体,增强了支架整体稳定性,实现匀载控顶。将主架顶梁的前探梁由原来的伸缩式改为四连杆翻转式机构,接顶好,有利于机道顶煤的维护。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悬移支架相比有如下优点1.可实现机采双运输机放顶煤开采,生产效率高,并大大提高了回收率。2.支架稳定性好。3.能有效地管理顶板。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见图1和图2。图中1是主架、2是副架,主架和副架之间有滑移机构3互相连接。主、副架的顶梁4加长至2830mm,其下方布置有8根立柱,其中垂直支撑的立柱5共6根,最后一排立柱为两根倾斜布置的抗柱6。在主架1的后部安装有尾梁7,它和抗柱6形成八字形放煤空间。其下方布置后运输机。前运输机布置在第一排立柱前面。见图2和图3。支架与支架之间的连锁防倒装置有轴套10、导杆8和滑块9。轴套10与顶梁纵向平行布置安装在主架1的顶梁外侧。与顶梁纵向平行的导杆8安装在副架顶梁外侧,其上有滑块9。滑块9上有滑杆11安装在轴套内孔中,可在一定长度上沿内孔滑动。由挡块15和弹簧钢丝14限位。移架时,轴套带动滑块在导杆上滑动。挡块15和弹簧钢丝14限制滑杆11的滑动距离,使支架之间保持一定的架间距。图1中12是主架顶梁的前探梁。通过四连杆翻转机构13操纵其支撑机道顶部煤层或顶板。权利要求1.一种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包括主架(1)和副架(2),主架(1)和副架(2)之间有滑移机构(3)互相连接,主架(1)和副架(2)有顶梁(4)和立柱(5),主架(1)的顶梁前端有前探梁(12),其特征在于a.顶梁(4)为可布置下前、后运输机的加长顶梁,b.顶梁下布置有6~8根立柱(5、6),c.后排立柱(6)为抗柱,d.主架(1)后部安装有尾梁(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每架之间有联锁防倒机构互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联锁防倒机构包括在主架(1)顶梁的外侧安装有与顶梁纵向平行布置的轴套(10),在副架(2)顶梁外侧安装有与顶梁纵向平行的导杆(8),其上有滑块(9),滑块(9)上有可在轴套(10)内一定长度上滑动的滑杆(11)。4.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主架(1)顶梁前端的前探梁(12)的操纵机构为四连杆翻转机构(13)。专利摘要一种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包括主架1和副架2,主架和副架之间有滑移机构3相互连接。顶梁4为加长顶梁,顶梁下布置有6~8根立柱,后排立柱6为抗柱。在主架的后部安装有尾梁7。架间有联锁防倒机构。前探梁操纵机构为四连杆翻转机构。该支架特别适用于中小煤矿机采放顶煤工作面,也可用于其它工作面。具有效率高、回收率高、稳定性好及管理顶板好的优点。文档编号B65G35/00GK2221578SQ9520837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孟东, 庞法杨, 吴兰荪, 栾照明, 刘军, 高飞 申请人: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运输机放顶煤悬移支架,包括主架(1)和副架(2),主架(1)和副架(2)之间有滑移机构(3)互相连接,主架(1)和副架(2)有顶梁(4)和立柱(5),主架(1)的顶梁前端有前探梁(12),其特征在于:a.顶梁(4)为可布置下前、后 运输机的加长顶梁,b.顶梁下布置有6~8根立柱(5、6),c.后排立柱(6)为抗柱,d.主架(1)后部安装有尾梁(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东庞法杨吴兰荪栾照明刘军高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