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两罐自动调节流量水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258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立式两罐自动调节流量水输送装置,属管道输送系统,适用于矿浆输送、污水输送,特别适用于火电厂燃煤煤粉及锅炉炉灰渣的清理输送。由二罐体、阀、泵、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本输送装置,由于采用了旁通阀,能够自动调节流量误差,实现全自动均衡,减少了事故的内含及操作人员的负担,保证了整个输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立式两罐自动调节流量水输送装置,属管道输送系统,适用于矿浆输送、污水输送,特别适用于火电厂燃煤煤粉的输送以及锅炉炉灰渣的清理输送。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立式水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三个罐体、三个隔离球、清水泵、灰浆泵、6个闸板阀、6个单向阀,以及讯号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以一个罐为例)灰浆泵(12)先向罐体(6)内泵入灰浆,通过单向阀(9)。罐体(6)内隔离球(11)在灰浆推动下,自下向上移动,而将罐体(6)内的清水通过闸板阀(3)管路(4)而回清水池(1)。罐体(6)内灰浆充满后隔离球(11)到达上端,讯号系统(一般用电磁讯号及时向继电器)发出讯号,使闸板阀(3)切换,而使高压清水通过管路(5)经闸板阀(3)而入罐体(6)上端,而压使隔离球(11)向下移动,此时罐体(6)内的灰浆经单向阀(9)管路(8)而压至灰场,如此三个罐体(6)内的灰浆交替连续的进行上述过程,而达到输送灰浆的目的。这类立式水输送装置存在着下列不足之处1.采用三罐体,但工作中只有二个罐体处在动作之中,另一个罐体处于休息等待状态,这是由于三罐体原理的安排所致,必然有一个处于此种休息状态,这种暂时处于休息状态的罐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使产品组成先天的不合理。2.采用配套元件多,6个闸板阀,6个单向阀,还有为了使闸板阀在工作时能动作协调,不因高低压清水在有无压力下开闭不协调,能均衡工作,而增加3个均压阀,这样就要9个液压缸,9个电磁阀,使整个系统元件太多,结构复杂,可靠性低,事故内含因素多。3.由于使用的电器元件本身误差,时间继电器,电磁讯号系统的误差,这些在机器运行一个阶段都会造成积累误差,要集中调整,否则会失控,造成事故。4.流量不能自动调节,特别是在灰浆泵供浆量大于高压清水泵供水量情况下,多余的灰浆无处去,必然造成隔离球位置的变化,这个位置变化会带来讯号系统的误差增加。要免除此种状态,就要人为来调节。5.材料消耗大,生产技术水平要求高,特别是罐体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要取得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方能制造,制造受到了限制。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我国掌握了立式水输送装置系统的设计及制造的今天,能否以最少的罐体,最少的配套元件,最经济的成本,最少使用原材料,生产出自动调节流量的装置,已是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属于高压容器的罐体,在设计和生产上受到经济和技术上的约束情况下,紧迫感尤为突出。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最少的两罐体,立式的采用自动调节流量的水输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由罐体、闸板阀、单向阀、旁通阀、清水泵、灰浆泵、管路、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本技术。罐体上端联接有闸板阀,通过管路与高压清水泵接通,另一路通过闸板阀、管路而回清水池,罐体下端通过单向阀管路接灰浆泵,另一路通过单向阀经管路而至灰场。在灰浆泵前端接一旁通阀。罐体内有隔离球,隔离球内有同位素放射源,此源上下各有防护屏。采用同位素讯号发送及接收系统,罐体外壁上有接收点。罐体旁有安装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柜。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罐体采用二个,电磁式闸板阀4个,弹簧式单向阀4个,放射性同位素用铯137也可用钴60,采用的旁通阀是二通电磁阀,也可是液压控制二通阀,4个电磁式闸板阀是顺序逐次动作。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现有立式水力输送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立式两罐自动调节流量水输送装置示意图。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近一步详述,如图2所述两罐体(6)安置在地基上,罐上端有电磁式闸板阀(3-1、3-2、3-3、3-4)通过管路(4)、(5)分别与高压清水泵(2)及清水池(1)接通,每一个罐下端有二个弹簧式单向阀(9)分别通过管路(10)及管路(8)接通灰浆泵(12)及通至灰场。灰浆泵(12)前端有一旁通阀(14),罐体外侧有讯号接收点(7),罐体旁有安装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柜。闸板阀、旁通阀闭、开由行程开关控制并发出电信号。自动调节切换程序分三种情况自动进行1.当高压清水流量大于灰浆流量时(1)Ⅱ号罐体(6)内隔离球(11)在高压清水作用下到达底部,由于Ⅰ号罐体(6)内球未达到顶部,闸板阀3-4不动作,(3-2)也不动作,系统保持稳态,由于高压清水压力大于灰浆压力高压清水继续从Ⅱ号罐内球体外与罐壁之间的间隙向下过流。(2)经过一段时间后(此段时间等于二球行程误差时间),Ⅰ号罐体球达到顶部,同位素讯号接收点(7)收到隔离球(11)发出的信号通过电气控制系统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后,使闸板阀(3-4)关闭,同时开启旁通阀(14),使灰浆回池。(3)闸板阀(3-4)关严后发出信号,使闸板阀(3-3)开启,高压清水入Ⅰ号罐内,Ⅰ号罐内隔离球(11)开始下行。(4)闸板阀(3-2)开启,发出讯号,闸板阀(3-1)关闭,Ⅱ号罐高压清水过流停止。(5)闸板阀(3-1)关闭后发出信号,闸板阀(3-2)开启,Ⅱ号罐开始进浆,隔离球(11)开始上行。(6)闸板阀(3-2)完全开启后,发出信号,使旁通阀(14)关闭。上述六个进程完成后,系统进入稳态工况,过一行程时间( (T)/2 )后,泵系统再重复上述六个进程,从而达到连续排浆之目的。2.高压清水流量小于灰浆流量时(1)Ⅰ号罐(6)隔离球(11)先到顶部,信号收到后,闸板阀(3-4)关闭,同时旁通阀(14)打开,灰浆泄回灰浆池(13)。(2)经过一小段时间后,Ⅱ号罐(6)内隔离球(11)到达底部,此时清水开始过间隙的过流,信号收到后闸板阀(3-3)开启,Ⅰ号罐(6)隔离球(11)下行。(3)闸板阀(3-3)完全开启后,发出信号,闸板阀(3-1)关闭,清水间隙过流停止。(4)闸板阀(3-1)关闭后,发出信号,闸板阀(3-2开启,Ⅱ号罐(6)内隔离球(11)上行。(5)闸板阀(3-2)完全开启后,旁通阀(14)关闭。上述五个过程完成后,系统处于稳态工况,一个行程时间后,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此反复进行下去,从而保证了排浆的连续。3.清水流量等于灰浆流量时此时,二罐内之隔离球必将同时到达顶部和底部,上、下信号接收器同时收到信号而使闸板阀同时动作,这是理想状态,也是上述二种过程中的特殊状态。上述三种状态,概括了罐体内流量变化的各种现象,无论哪种状态由于采用了灰浆泵(12)前的旁通阀(14)来泄流,使得二个罐内之隔离球(11)在上下位置能采取自锁控制,保证了流量误差在每一个行程中都能消除,使二隔离球(11)的相对位置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会混乱,使泵系统始终在某一平衡点工况下工作,给整个泵系统自动控制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流量自动调节的全自动化。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实现了流量自动调节,减轻了运行人员的负担,保证了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这是三罐式水输送装置难以实现的(2)结构简单,配套件少,故障率低,维修方便与三罐体比较,少了一个罐,二个闸板阀,一个均压阀,二个单向阀,3个油缸,3个电磁铁以及其他附件。由于结构简单,相应减少了故障率,也便于维修。(3)闸板阀的逐次单个动作顺序,避免了二泵流量及管道流有突变现象,除能减轻油压系统单位时间内的负荷外,还可避免由于阀门启闭时所产生的水击现象。(4)旁通阀的安置位置使旁通管不会产生堵塞现象,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两罐自动调节流量水输送装置,由罐体、闸板阀、单向阀、旁通阀、清水泵、灰浆泵、管路、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是:(1)罐体(6)上方有电磁式闸板阀(3-1,3-2,3-3,3-4)通过管路(4)、(5)分别与高压清水泵(2)及清 水池(1)接通,罐体下方有二个弹簧式单向阀(9)分别通过管路(10)、(8)接通灰浆泵(12)通至灰场;(2)灰浆泵(12)前端接有旁通阀(14),旁通阀(14)通过管路与灰浆池(13)相通;(3)罐体(6)内有隔离球(11);(4 )隔离球(11)内有放射源(16),辐射屏(15);(5)罐体(6)外设有接收点(7);(6)罐体(6)旁有安装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强
申请(专利权)人:水电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