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外磁转子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和外磁转子之间设置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与泵体密封固定连接形成泵腔,所述电机通过联接架固定在泵体上,所述泵轴组件包括轴套、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第一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一端口内,第一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泵体的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另一端口内,第二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隔离套的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轴套的两端口均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与轴套的倒角的配合面均为锤形面,有效减少摩擦热,使得磁力泵在脱液工况下还能正常运转,不会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干磨磁力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力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干磨磁力泵。
技术介绍
磁力泵是利用永磁磁场无接触地传递力矩来驱动叶轮旋转的无密封泵型。在石油、化工、医药、核工业等行业输送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及贵重液体时,要求被输送的物料不能泄漏,而传统的机械密封式泵需要设置复杂的动密封,而且很难保证在输送过程中的绝对不漏,磁力泵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当电动机驱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磁场穿过空气隙和不导磁隔离套,带动与叶轮相连的被驱动转子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现有的磁力泵包括泵体、联接架、泵轴、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外磁转子、隔离套,叶轮固定安装在泵轴上,所述泵轴的两端部分别安装在泵体和隔离套的支撑部上,其中所述外磁转子安装在电动机的轴端,在内磁转子和外磁转子之间设置隔离套,隔离套与泵体密封固定连接形成泵腔,所述电机通过联接架固定在泵体上其中泵轴用来支撑叶轮旋转力以及叶轮和内磁转子重量,但泵轴是靠泵输送的介质进行润滑、冷却,由于叶轮是通过轴套固定安装在泵轴上,轴套的端面需抵触在隔离套的支撑部的端面上,来防止叶轮运转过程中发生左右晃动,如果磁力泵在脱液工况下还在运转,会产生“空运转”,俗称“干磨”,则泵轴与轴套的配合面,轴套的端面与隔离套的支撑部端面均出现干磨,温度急剧上升,将造成设备损坏以致爆炸的严重后果,因此每台磁力泵的铭牌上必须要注明“严禁空载”的警告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干磨磁力泵,有效减少摩擦热,使得磁力泵在脱液工况下还能正常运转,不会导致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包括泵体、联接架、泵轴组件、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外磁转子和隔离套,外磁转子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和外磁转子之间设置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与泵体密封固定连接形成泵腔,所述电机通过联接架固定在泵体上,所述泵轴组件包括轴套、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第一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一端口内,第一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泵体的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另一端口内,第二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隔离套的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轴套的两端口均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与轴套的倒角的配合面均为锤形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泵轴开设有第一泵轴中心通孔,所述第二泵轴开设有第二泵轴中心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与第一泵轴中心通孔相连通的泵体通孔,所述泵体通孔与泵体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与第一泵轴中心通孔相连通的隔离套通孔,所述隔离套的内侧壁与叶轮的外侧壁形成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与隔离套通孔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通过叶轮上的流道与泵体的进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泵轴向外延伸设有第一承受部,第二泵轴向外延伸设有第二承受部,所述第一承受部和第二承受部分别位于轴套的两端口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倒角的角度为22.5~60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泵轴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条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泵轴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条第二导流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横截面均为圆弧形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数量为三条,并且均匀周向分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轴套、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的材质采用硅化陶瓷。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其中轴套的两端口内分别设置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其中轴套能绕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相对转动,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支撑叶轮旋转力以及叶轮和内磁转子重量,有效减少轴套与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的接触面,同时由于所述轴套的两端口均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与轴套的倒角的配合面均为锤形面,来代替传统轴套的端面直接抵触在隔离套的端面,减少了摩擦付的接触面积,又提高了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的对中性,同时锤形面配合也减少了轴套对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的在该配合面的压力大小,大大减少轴套与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减少产生摩擦热,使得磁力泵被抽空或断液时,还可以正常运转,确保磁力泵的正常安全地运行,提高了泵的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耐干磨磁力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泵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轴套的剖视图;图4为第二泵轴的俯视图;图5为隔离套通孔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泵体;11、第一支撑部;12、泵体通孔;2、联接架;3、泵轴组件;31、轴套;311、倒角;32、第一泵轴;321、第一泵轴中心通孔;322、第一承受部;323、第一导流槽;33、第二泵轴;331、第二泵轴中心通孔;332、第二承受部;333、第二导流槽;34、锤形面;4、内磁转子;5、叶轮;51、流道;6、外磁转子;7、隔离套;71、第二支撑部;72、隔离套通孔;8、电动机;9、冷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包括泵体1、联接架2、泵轴组件3、带有内磁转子4的叶轮5、外磁转子6和隔离套7,外磁转子6安装在电动机8轴端,电动机8能带动外磁转子6旋转,在带有内磁转子4的叶轮5和外磁转子6之间设置隔离套7,所述隔离套7与泵体1密封固定连接形成泵腔,所述电机通过联接架2固定在泵体1上,其中所述泵轴组件3包括轴套31、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所述叶轮5固定安装在轴套31上,所述第一泵轴32的一端部置于轴套31的一端口内,第一泵轴32的另一端部置于泵体1的第一支撑部11上,所述第二泵轴33的一端部置于轴套31的另一端口内,第二泵轴33的另一端部置于隔离套7的第二支撑部71上,其中轴套31能绕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相对转动,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支撑叶轮5旋转力以及叶轮5和内磁转子4重量,有效减少轴套31与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的接触面。所述轴套31的两端口均设有倒角311,其中所述倒角的角度为22.5~60度,所述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与轴套31的倒角311的配合面均为锤形面34,来代替传统轴套31的端面直接抵触在隔离套7的端面,减少了摩擦付的接触面积,又提高了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的对中性,同时锤形面34配合也减少了轴套31对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的在该配合面的压力大小,大大减少轴套31与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减少产生摩擦热,其中所述倒角311的角度为15~60度,所述轴套31制造,以及轴套31与第一泵轴32和第二泵轴33装配。为了能及时把摩擦热排出泵体1外,在所述第一泵轴32开设有第一泵轴中心通孔321,所述第二泵轴33开设有第二泵轴中心通孔331;所述第一支撑部11设有与第一泵轴中心通孔321相连通的泵体通孔12,所述泵体通孔12与泵体1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部71设有与第一泵轴中心通孔321相连通的隔离套通孔72,所述隔离套7的内侧壁与叶轮5的外侧壁形成冷却通道9,所述冷却通道9与隔离套通孔72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9通过叶轮5上的流道51与泵体1的进口相连通,当磁力泵被抽空或断液时仍然在运转时,空气会通过泵体1的进口进入到泵腔内,再通过叶轮5上的流道51进入到冷却通道9上,由于所述冷却通道9与隔离套通孔72相连通,使得空气会依次经过隔离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包括泵体、联接架、泵轴组件、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外磁转子和隔离套,外磁转子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和外磁转子之间设置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与泵体密封固定连接形成泵腔,所述电机通过联接架固定在泵体上,其特征是:所述泵轴组件包括轴套、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第一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一端口内,第一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泵体的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另一端口内,第二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隔离套的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轴套的两端口均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与轴套的倒角的配合面均为锤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包括泵体、联接架、泵轴组件、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外磁转子和隔离套,外磁转子安装在电动机轴端,在带有内磁转子的叶轮和外磁转子之间设置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与泵体密封固定连接形成泵腔,所述电动机通过联接架固定在泵体上,其特征是:所述泵轴组件包括轴套、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轴套上,所述第一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一端口内,第一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泵体的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泵轴的一端部置于轴套的另一端口内,第二泵轴的另一端部置于隔离套的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轴套的两端口均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泵轴和第二泵轴与轴套的倒角的配合面均为锤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干磨磁力泵,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泵轴开设有第一泵轴中心通孔,所述第二泵轴开设有第二泵轴中心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与第一泵轴中心通孔相连通的泵体通孔,所述泵体通孔与泵体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部设有与第一泵轴中心通孔相连通的隔离套通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强,林益龙,赵星波,周志良,周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安得利耐酸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