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324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其包括主体、第一移动件及第一转杆,第一移动件设置于主体中央的镂空处,第一转杆贯设于第一移动件,旋转第一转杆可通过螺纹推动第一移动件沿镂空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还包括第二移动件及第二转杆,第二移动件亦设置于主体中央的镂空处,第二转杆贯设于第二移动件,旋转第二转杆可通过螺纹推动第二移动件沿镂空处移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整分别固定于本体与第一移动件或分别固定于第一移动件与第二移动件之两端断骨的间距,使断骨的间距逐渐加大,使断骨可通过生长骨痂的方式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外骨骼固定器,得以藉由旋转转杆带动固定于移动件上的断骨移动,而精确地控制断骨间距离。
技术介绍
肢体延长术(Limb Lengthening Surgery),俗称为断骨增高术,俄国人伊利沙诺夫(G.A.1lizarov)开发出一种外骨骼固定器,使其断骨愈合过程中避免切断骨膜(Per1steum),则断骨处得以形成骨痂(Callus)填充于该断骨处而得以接合,使骨头本身得以延长。肢体延长术主要用于治疗罹患严重长短腿、骨髓炎后遗症、骨段缺损、畸形足、关节挛缩及骨骼变形、侏儒症、先天性胫骨假性关节症、拇指缺损、以及手臂短缩及变形等骨科疾病的患者,将具有异常长度的骨骼延长修补至与对应肢体同一,使具有异常骨骼的肢体完全或部份恢复其功能。施行肢体延长术时,首先切断骨皮质(Cortical Bone)并于施术肢体处外装设可延长之外骨骼固定器,于切断骨皮质时应保留骨膜,并尽量保护其内膜(如硬膜(DuraMater)、蛛网膜(Arachnoid)…等)及其骨髓血管等组织,于术后7_10天后断骨处开始形成骨痂,再依预定速率调整外骨骼固定器,拉开切骨处两侧的断骨,骨痂生长速度大约为每天一公厘,此时于断骨处除骨头外,其皮肤、肌肉、神经及血管组织都会再生,待其延长长度达到预定后即停止延长,待骨痂成熟转换形成骨密质后,再拆除该外骨骼固定器。传统的肢体延长术系以多个环状外骨骼固定器进行,复数根钢针穿透断骨并连接在该环状外骨骼固定器上,使环状外骨骼固定器得以定位于该断骨上,环状外骨骼固定器之间具有可调整其间距的支撑杆,使断骨间的距离得依预定目标,以临床经验逐渐拉开,而骨痂将逐渐生长并填充于断骨间,于形成骨密质后达成骨延长的效果。然而,传统的环状外骨骼固定器难以控制调整之间距改变量,且环状外骨骼固定器与其支撑杆间,其结构较为薄弱,不利于装设后的定位维持,如此将使环状外骨骼固定器在断骨处移动,使断骨间无法维持所需的间距。此外,传统外骨骼固定器未具有尺标,其调整间距的长度必须仰赖医事人员的临床经验调整,因此欲实施传统外骨骼固定器时,须倚赖经验丰富的医事人员,如此将造成肢体延长术实施时,必须仅由经验丰富的医事人员执行。再者,传统外骨骼固定器的本体为固定于断骨处所使用的固定孔系为普通螺孔,其于钢钉上锁后,钢钉的钉身未能完全咬合其本体,如此若断骨处有移动时,则易使钢钉的位置变动。另依申请人的经验,用于肢体延长术的外骨骼固定器,其移动件的固定孔数量亦会影响其外骨骼固定器的固定程度,以及为固定器美观或保持其金属质量的目的,外骨骼固定器必须进行表面处理。目前仍须一种外骨骼固定器能解决上述问题或其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习知环状外骨骼固定器具有的缺点,本技术利用转动转杆的方式带动固定断骨上移动件进行小刻度移动,可精确调整断骨间距离,且移动件与转杆间的结构稳定,不易松脱滑动,如此可使断骨达成较佳的延长与固定效果,改善肢体延长术的效果。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包括本体、第一移动件以及第一转杆,其中本体与第一移动件分别固定于两段断骨上,第一转杆穿过第一移动件的第一主导轨并与其接轨,转动第一转杆可使第一移动件沿本体中央的镂空部移动,藉此改变断骨间距离。本新型另提出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包括本体、第一移动件、第一转杆、第二移动件以及第二转杆,第一移动件与第二移动件分别固定于两段断骨上,第一转杆穿过第一移动件块,并与导轨接轨;第二转杆穿过第二移动件,并与导轨接轨,转动第一转杆或第二转杆分别可使第一移动件或第二移动件沿本体中央的镂空部移动,改变断骨间距离。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利用转杆驱动移动件,使其于本体中央移动,以改变分别固定于本体与固定于移动件之二段断骨,其二者的间距。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利用二转杆分别控制二移动件于本体中央移动,以改变分别固定于二移动件之二段断骨,其二者之间距。为了达到上述所指称之主要目的与功效,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包含一本体、一第一移动件及一第一转杆,该本体的中央具有一镂空部,且其至少一端包含至少一固定孔;该第一移动件设置于该镂空部,并包含一导轨,该导轨贯设于该第一移动件,且该第一移动件具有至少一移动件固定孔;该第一转杆穿设并接轨于该第一移动件之导轨,并枢接于该本体。于使用本固定器时,受术者的两段断骨分别以至少一骨钉固定于该主体的该固定孔以及该第一移动件的移动件固定孔,在断骨处的骨痂愈合过程中,实施医事人员依其临床经验转动该第一转杆,通过螺纹控制该第一移动件沿该镂空部进行定量移动,意即该第一转杆可精密地控制该第一移动件的移动量,使两段断骨间的间距得视手术目标及临床经验需求增加,使骨痂生长并填充于该间距之中,于断骨愈合后达到骨延长的效果。此外,本技术更揭示了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包含一本体、一第一移动件、一第一转杆、一第二移动件以及一第二转杆,该本体的中央具有一镂空部;该第一移动件设于该镂空部,该第一移动件具有至少一移动件固定孔;该第一转杆贯设并接轨于该第一移动件之导轨,且枢接于该本体;该第二移动件设置于该镂空部,且该第二移动件具有至少一移动件固定孔;该第二转杆穿设并接轨于导轨,且枢接于该本体。于使用上述固定器时,两段断骨分别以至少一骨钉固定于该第一移动件之该移动件固定孔以及该第二移动件之该移动件固定孔,二段断骨间的骨痂生长过程中,定时地转动该第一转杆与该第二转杆,可通过螺纹控制该第一移动件与该第二移动件沿该镂空部进行定量移动,意即透过该第一转杆或该第二转杆的转动可精密地控制该第一移动件或该第二移动件的移动量,而使两段断骨间的一间距得视手术目标及临床经验需求增加,使骨痂生长并填充于该间距中,于断骨愈合后达到骨延长的效果。上述外骨骼固定器中任一者,皆可再具有以下特征中至少一者:(1)于本体上具有一尺标对应于移动件,使实施者得依该尺标调整断骨处间距;(2)移动件上的移动件固定孔为4孔,使其具有比3孔移动件固定孔的移动件更能稳固于断骨上;(3)本体的固定孔为火山口型孔洞,使上锁钢钉的钉身能完全咬合固定孔;(4)本体经表面处理,其表面处理包含喷砂、酸洗、热静压、研磨(包含机械研磨、超音波研磨、电解机械复合研磨…等)、化学抛光(例如固定比例的HF/HN03或HF/HC1...等)及阳级氧化处理中至少一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过程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部份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20、30、40 …本体11、21、31…第一移动件12、22、32…第二移动件110、120、210、220…移动件固定孔13…镂空部14、44 …导轨141…滑轨15、25…第一转杆16、26…第二转杆17…固定孔171…火山口固定孔18、48 …尺标200、300 …骨骼211、221、271 …钢钉D1…转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读者能快速及完整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与其上位精神,于此仅以较佳实施例及其说明,其说明如下:本技术之外骨骼固定器,其特色在于:以旋转转杆的方式控制移动件于本体中央的镂空部内小刻度地移动,而可精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骨骼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具有一镂空部及至少一固定孔,该固定孔得以钢钉固定于骨骼上;一第一移动件位于该镂空部,其具有至少一移动件固定孔,该移动件固定孔得以钢钉固定于骨骼上;一第一转杆贯穿该第一移动件于该镂空部中并枢接于该本体,该第一转杆具有至少一末端用以转动该第一转杆;一导轨位于该镂空部之两侧,该导轨与该第一转杆螺合;以及其中该第一转杆的转动使该第一移动件沿该导轨的方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辉李佩渊黄胜隆
申请(专利权)人:爱派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