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钻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999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钻铤,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钻铤本体,所述钻铤本体的一端成型有母接头,钻铤本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公接头,所述钻铤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槽底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钻铤本体侧面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沿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形成四个摩擦面,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螺旋型的导流凹槽分隔为若干段。方钻铤的周围的空间被导流凹槽连通,导流效果更好,减小了钻进阻力,提高了井底的淤泥和岩屑在环空中的上返效率,同时钻进阻力较小也会使方钻铤的螺纹链接不易破坏,降低方钻铤的故障率,提高方钻铤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钻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方钻铤
技术介绍
钻铤,作为钻具组合的一部分,位于钻柱下部,起到提供钻压,扶正钻头的作用。方钻铤作为钻铤的一种,整体呈长方体,依靠4条棱角贴紧井壁来起到钻进过程中防止钻头发生偏斜的作用。在钻井现场使用方钻铤时,需要四条棱角与井壁的间隔在1.6mm左右来起到控制井斜的作用。但现阶段使用的方钻铤如专利文献CN202560124U和CN203796191U公开所示,其方边贴紧井壁造成环空被分割为若干独立的部分,在旋转钻进时,增大了钻铤转动时的阻力,也降低了井底的淤泥和岩肩再环空中的上返效率,同时过大的旋转阻力也会使方钻铤的螺纹链接产生破坏,影响方钻铤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钻铤,方钻铤的周围的空间被导流凹槽连通,导流效果更好,减小了钻进阻力,提高了井底的淤泥和岩肩在环空中的上返效率,同时钻进阻力较小也会使方钻铤的螺纹链接不易破坏,降低方钻铤的故障率,提尚方钻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方钻铤,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钻铤本体,所述钻铤本体的一端成型有母接头,钻铤本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公接头,所述钻铤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槽底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钻铤本体侧面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沿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形成四个摩擦面,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螺旋型的导流凹槽分隔为若干段。为了提高公接头、母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公接头呈管状,管状公接头的外周面、内周面上均设有外螺纹,形成双层外螺纹;所述母接头呈环形槽状,环形槽状母接头的外周壁、外周壁上均设有内螺纹,形成双层内螺纹,母接头的双层内螺纹与公接头上的双层外螺纹对应。为了避免钻铤本体的摩擦损耗,优选地,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导流凹槽分隔的各段上均固定有耐磨片。为了供钻井液通过,优选地,所述钻铤本体上沿轴向设有一条供钻井液通过的流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方钻铤周围的空间被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连通,使得方钻铤的导流效果更好,旋转钻进时,减小了钻铤转动时的阻力,也提高了井底的淤泥和岩肩再环空中的上返效率,同时旋转阻力较小也会使方钻铤的螺纹链接不易破坏,降低方钻铤的故障率,提尚方钻挺的使用寿命。2.方钻铤的公接头、母接头均为双层螺纹,相互连接的可靠性更高,不易滑脱。3.由于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钻铤本体的横截面积比传统圆形钻铤大,具有更大的刚度,不易变形;棱边与井壁接触,起到扶正钻头和支撑井壁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井斜,提高钻井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截面尚]视不意图;图4本技术母接头的截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公接头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附图中,1为母接头,2为流道,3为导流凹槽,4为公接头,5为耐磨片,6为双层内螺纹,7为双层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为方钻铤的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钻铤本体,所述钻铤本体上沿轴向设有一条供钻井液通过的流道2。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钻铤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3,所述导流凹槽3槽底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钻铤本体侧面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导流凹槽3的截面为圆弧形,导流凹槽3的深度为钻铤本体横截面对角线长度的0.15?0.2倍。当然,本技术钻铤本体的导流凹槽3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圆弧形或矩形。沿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形成四个摩擦面,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螺旋型的导流凹槽3分隔为若干段,本实施例中,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导流凹槽3分隔的各段上均焊接固定有耐磨片5。参见图4、图5,所述钻铤本体的一端成型有母接头1,钻铤本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公接头4,所述公接头4呈管状,管状公接头4的外周面、内周面上均设有外螺纹,形成双层外螺纹7 ;所述母接头1呈环形槽状,环形槽状母接头1的外周壁、外周壁上均设有内螺纹,形成双层内螺纹6,母接头1的双层内螺纹6与公接头4上的双层外螺纹7对应,如图4所示,母接头1的双壁间距间距略大于链接钻杆的公接头壁厚。公接头4和母接头1上螺纹均符合API接头螺纹规范。使用时可以将两个方钻铤串联使用,只需将公接头4的双外螺纹与母接头1的双内螺纹相连接;也可以将单根方钻铤联入钻具中,只需将公接头4的外螺纹直接与钻具相连,母接头的外侧内螺纹与常规钻杆相连。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方钻铤,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钻铤本体,所述钻铤本体的一端成型有母接头,钻铤本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铤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槽底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钻铤本体侧面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沿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形成四个摩擦面,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螺旋型的导流凹槽分隔为若干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钻铤,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呈管状,管状公接头的外周面、内周面上均设有外螺纹,形成双层外螺纹;所述母接头呈环形槽状,环形槽状母接头的外周壁、外周壁上均设有内螺纹,形成双层内螺纹,母接头的双层内螺纹与公接头上的双层外螺纹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钻铤,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导流凹槽分隔的各段上均固定有耐磨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钻铤,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铤本体上沿轴向设有一条供钻井液通过的流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钻铤,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钻铤本体,所述钻铤本体的一端成型有母接头,钻铤本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公接头,所述钻铤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槽底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钻铤本体侧面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沿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形成四个摩擦面,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螺旋型的导流凹槽分隔为若干段。方钻铤的周围的空间被导流凹槽连通,导流效果更好,减小了钻进阻力,提高了井底的淤泥和岩屑在环空中的上返效率,同时钻进阻力较小也会使方钻铤的螺纹链接不易破坏,降低方钻铤的故障率,提高方钻铤的使用寿命。【IPC分类】E21B17/16【公开号】CN204984298【申请号】CN201520516540【专利技术人】王梓航, 苏堪华, 侯树刚, 刘洪伟, 郝美美, 韩垚堃 【申请人】重庆科技学院【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钻铤,包括整体呈长方体状的钻铤本体,所述钻铤本体的一端成型有母接头,钻铤本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铤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钻铤本体的外周面螺旋延伸的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槽底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钻铤本体侧面与钻铤本体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沿钻铤本体轴向延伸的四条棱上均设有倒角,形成四个摩擦面,所述钻铤本体的四个摩擦面被螺旋型的导流凹槽分隔为若干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梓航苏堪华侯树刚刘洪伟郝美美韩垚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