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分散粉末的运输装置及装卸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580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该容器具有顶缘、底缘及开有门的后侧且具有衬里,其中该衬里包括上下重叠的至少两层,内层是未经涂覆的透气织物,外层被涂覆以便不透微尘且设有防潮层,这些层通过特殊接缝连接在一起,从而仅通过该接缝才能使该容器进行无尘通风,该衬里以可逆方式固定在容器上且具有至少一个装载孔和一卸载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度分散粉末的运输装置及这些粉末的装卸方法。
技术介绍
处理容积密度极低、流动通畅的材料常引发各种问题。制造厂商和最终用户所面对的事实是即使在空气对流程度极低的情况下,这些材料仍有旋起微尘的现象。为保护负责处理这些材料的人员不会因吸入微尘而损及健康,必须避免微尘的形成。再者,因容器重量与内容物重量的比率高且相应地需要大量包装材料,所以低容积密度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欧洲专利EP-A 0 773 159(美国专利US-A 5682929)曾揭示一种将低容积密度、流动通畅的材料装入容器和排出该容器许多次的方法。此处所述的所谓大袋或超大袋织物容器,其容量为90至350kg。该织物容器是由柔韧、透气织物(优选为包括一层或更多层的塑胶织物)制成且至少有一个进出孔,这些织物容器的装载借助于真空装载系统来进行。在此情况下,该织物容器受到负压作用,通过该敞开的进出孔将材料吸入该织物容器内直至达到预定装载重量为止。此时气体被分布于织物容器的整个表面上。在装载期间,材料以类似于被装入大袋的方式,以可逆方式被压缩而不破坏其结构。但上述容器具有一系列的缺点,欧洲专利EP 0982238 A所提供的大型柔软容器可消除这些缺点。这些柔软容器的特征为包括上下叠置的至少两层,内层未经涂覆而且透气,外层已经涂覆以便不透微尘且可防潮,该两层件通过特殊接缝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该容器仅可通过该接缝实施无尘通风。这些大型柔软容器确实不透水气、稳定度高及不透微尘,但其装载量受到限制,因而期望提供一种大型容器,使装载及卸载的操作可加速且可精确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容器,使高度分散粉末的装载和卸载操作可加速且可精确分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具有顶缘、底缘及开有门的后侧,且具有衬里,其中该衬里包括至少上下重叠的两层,内层是未经涂覆的透气织物,外层被涂覆以便不透微尘且设有防潮层,这些层通过特殊接缝连接在一起,从而仅通过该接缝才能使该容器实施无尘通风,该衬里以可逆方式固定在容器上且具有至少一个装载孔和一卸载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装载方法。该方法为于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内,借助于密流输送作用,通过该装载孔将内容物装入衬里内直至达到预定装载重量为止。之后将密流输送系统移去并将该装载孔加以封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卸载装有材料的本专利技术容器的方法。该方法为将装有材料的容器衬里的卸载孔连接于排放装置及吸取装置并打开卸载孔,借助于该吸取装置将内容物吸出该衬里。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图2为将装载格子装入本专利技术容器中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使用装载连接器的本专利技术装载过程。图4示出了使用排放装置的本专利技术卸载过程。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有一顶缘、一底缘及一开有门的后侧,且有一衬里,其中该衬里包括上下重叠的至少两层,内层是未经涂覆的透气织物,外层被涂覆成不透微尘且设有防潮层,这些层通过特殊接缝连接在一起,从而仅通过该接缝才能使该容器实施无尘通风,该衬里以可逆方式固定在容器上且具有至少一个装载孔和一卸载孔。该装载孔及卸载孔最好相互并列于容器后部的底缘上。该容器最好是世界通用的标准运输容器。就结构而言,该衬里被构造成使其充满标准容器的内部,该衬里对应于欧洲专利EP0982238 A中所述大型容器的结构。这些衬里最好构造成使如欧洲专利EP 09822388 A中所述衬里的接缝沿容器的纵向位于该容器的顶缘和底缘上。衬里的装载孔最好为装载连接器形式,其中包括一固定在衬里上的织物软管。该织物软管的材料最好与衬里相同。该装载连接器的长度最好小于100cm且直径最好为5至40cm。就形状及尺寸而言,该卸载孔最好对应于该装载孔。在装载及卸载期间,为使衬里能以尺寸稳定不变的方式悬吊在容器内,最好借助于许多固定环以可逆方式固定在容器内部的小孔或固定十字件上(图1),衬里的每个纵向边缘上最好具有1至10个固定环,每个固定环最好借助于一全锁(overlock)接缝而固定在衬里上。因标准容器内部具有不同的固定点(通常为小孔或十字件),但该衬里具有标准固定环,装配衬里固定环的灵活性最好通过将容器的许多小孔(十字件)连接于一穿过许多固定环的细长条带来完成。在装载操作期间,借助于在衬里整个内表面上透气,可将空气含量高的固体加以可逆性压缩(此压缩作用不改变产品的性能)。只有借助于这样,才能实现容器/衬里的高度装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内容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容器装载方法。该方法经界定为于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内,借助于密流输送作用,通过该装载孔将内容物装入衬里内直至达到预定装载重量为止。之后将密流输送系统移去并将该装载孔加以封闭。在装载期间,所利用的密流输送系统会施加必要的压缩力,压缩作用最好通过隔膜泵实施。与欧洲专利EP A 0 773 159所公开的方法相反,本专利技术不利用负压,相反,产品是用压力送入该衬里内,其中压力(空气)的消失并不经由各出口实施;而是,优选的是,对衬里的通风经由衬里内织物层整个表面进入内织物层与外织物层间的中间区,其余向外的通风操作是由此中间区通过该衬里的接缝来实施。在装载容器期间,最好将一装载格子(图2、图2a)嵌入容器后门孔内。如此可避免该衬里在装载期间由该处凸出来而且确保该衬里已装满时,容器的门还很容易关闭。为实现此目的,最好首先将装载格子1由上方装入容器2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方块(block)3内。将两个带有固定钩5的侧框4于左、右两侧嵌入悬吊在容器2上的装载格子1内。之后将这两个固定钩5装入位于底部左右两侧的ISO方块3内并将其继续推入该ISO方块直至达到停止。整个装载格子被固定在容器上。举例言之,该项工作可借助于两个手轮6实施。举例言之,图3所示是装载容器内衬里的操作。该输送装置的装载连接器7连接于含有高空气含量固体的进给容器上,并将其继续推入装载软管8至其伸入该衬里9到达约10cm处。以不透微尘方式将装载连接器7连接于装载软管8上及衬里的装载孔上。装载操作通过该装载连接器来进行,这些内容物通过加压输送系统(优选为通过可控制隔膜泵)送入装载连接器。此外,将流化空气送入装载连接器7至这些内容物的可流动性保持不变同时无多余空气带入该衬里内的程度。若预定的(亦即通常最多的)装载重量已达到,将装载连接器卸下且将衬里的装载孔封闭。举例言之,装载操作的终点是通过一压力感应器决定的,压力增加决定装载操作的终点而且装载操作自动停止。举例言之,低于最多装载重量的量可通过装载时段或通过整个装载物停放在其上面的平台秤来决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内容是提供一种卸载装有材料的本专利技术容器的方法。该方法经界定为将装有材料的容器衬里的卸载孔连接于排放装置和吸取装置并打开卸载孔,借助于该吸取装置将内容物吸出该衬里。该容器最好借助一可安装在标准容器上的排放装置(图4)予以卸载。该排放装置最好构造成可固定在该容器的ISO方块内。该装置最好包括一圆锥形卸载管11及一支撑托架12。卸载管11被推入衬里的卸载口14并以不透微尘的方式与其相连,以用于无尘卸载。支撑托架12可用不同的方式推入该衬里的卸载孔14。若使用吸取作用输送系统,在卸载操作期间,该支撑托架12可确保该衬里的卸载软管不受到挤压。该支撑托架最好含有若干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该容器具有顶缘、底缘及开有门的后侧并且具有衬里,其中,该衬里包括上下重叠的至少两层,内层是未经涂覆的透气织物,外层被涂覆以不透微尘且设有防潮层,这些层通过特殊接缝连接在一起,从而仅通过该接缝才能使该容器进行无尘通风,该衬里以可逆方式固定在容器上且具有至少一个装载孔和一个卸载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尔穆特马吉诺特海因茨舍尔泰尔
申请(专利权)人: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