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676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包括内套、外套和橡胶层,所述内套和外套为圆筒状金属筒,所述内套设于外套的内腔中,且内套和外套共轴,所述橡胶层设于内套和外套之间,所述内套与橡胶层之间、所述橡胶层与外套之间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套的中部向外形成凸起,内套的两端为柱状,所述内套中心的凸起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与传统的直筒形状的内套来说,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刚度,且对于其他方向的刚度改变来说,径向的刚度是提升最快的,从而能实现扭转和偏摆具有相对降低的效果,另外,由于内套两端的具有较厚的橡胶层,在扭转角度较大的耐久工况下,具备了较高的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衬套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
技术介绍
悬架实际上是由连杆,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组成的。多连杆悬挂,顾名思义,就是他的连杆比一般悬架要多些,按惯例,一般都把4连杆或更多连杆结构的悬挂,称为多连杆,通过多根连杆之间软连接来减少路面对车身底盘的振动,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由于有多个连杆,这样连接连杆的衬套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均会产生较大的角度变化,这时,就需要一种具备较低扭转和较高强度的衬套来进行连接。衬套的耐久强度性能以及NVH的抵扭转性能都是设计的重要点,NVH是指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上,由于实际的性能要求,往往要求衬套产品在保证产品的主方向的刚度需求下,具有较小的扭转和偏摆,以满足NVH的性能,传统的带中套产品由于在较大扭转角度的工况下不易实现产品的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刚度打,耐久性能高,且具有较小的扭转和偏摆的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包括内套、外套和橡胶层,所述内套和外套为圆筒状金属筒,所述内套设于外套的内腔中,且内套和外套共轴,所述橡胶层设于内套和外套之间,所述内套与橡胶层之间、所述橡胶层与外套之间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套的中部向外形成凸起,内套的两端为柱状,所述内套中心的凸起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的外表面与橡胶层的接触面为波浪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内表面与橡胶层的接触面为波浪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内套的中部设计成向外凸起,内套的两端为柱状,内套中心的凸起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内套中部的凸起处相对于外套之间的距离比内套两端相对于外套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从而处于内套和外套之间的橡胶层处于内套中部的位置的厚度相对变薄,从而相对与传统的直筒形状的内套来说,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刚度,且对于其他方向的刚度改变来说,径向的刚度是提升最快的,从而能实现扭转和偏摆具有相对降低的效果,另夕卜,由于内套两端的具有较厚的橡胶层,这样在扭转角度较大的耐久工况下,产品不至于由于橡胶体本身的扯断伸长率的限制而损坏,具备了较高的耐久性能,而且本技术的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所需的模具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包括内套10、外套20和橡胶层30,所述内套10和外套20为圆筒状金属筒,所述内套10设于外套20的内腔中,且内套10和外套20共轴,所述橡胶层30设于内套10和外套20之间,所述内套10与橡胶层30之间、所述橡胶层30与外套20之间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套10的中部向外形成凸起11,内套10的两端为柱状,所述内套10中心的凸起11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所述内套10的外表面与橡胶层30的接触面为波浪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外套20的内表面与橡胶层30的接触面为波浪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提高内套10与橡胶层30之间、外套20与橡胶层3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橡胶层30分别与内套10和外套20之间的粘合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的橡胶硬度,通过CAE进行分析,调节内套10中心的凸起11的最大直径和弧度来设计最利于衬套性能在60-70°之间指标即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内套10的中部设计成向外凸起11,内套10的两端为柱状,内套10中心的凸起11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内套10中部的凸起处相对于外套20之间的距离比内套10两端相对于外套20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从而处于内套10和外套20之间的橡胶层30处于内套10中部的位置的厚度相对变薄,从而相对与传统的直筒形状的内套来说,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刚度,且对于其他方向的刚度改变来说,径向的刚度是提升最快的,从而能实现扭转和偏摆具有相对降低的效果,另外,由于内套10两端的具有较厚的橡胶层30,这样在扭转角度较大的耐久工况下,产品不至于由于橡胶体本身的扯断伸长率的限制而损坏,具备了较高的耐久性能,而且本技术的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所需的模具容易实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10)、外套(20)和橡胶层(30),所述内套(10)和外套(20)为圆筒状金属筒,所述内套(10)设于外套(20)的内腔中,且内套(10)和外套(20)共轴,所述橡胶层(30)设于内套(10)和外套(20)之间,所述内套(10)与橡胶层(30)之间、所述橡胶层(30)与外套(20)之间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套(10)的中部向外形成凸起(11),内套(10)的两端为柱状,所述内套(10)中心的凸起(11)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10)的外表面与橡胶层(30)的接触面为波浪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0)的内表面与橡胶层(30)的接触面为波浪状,且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包括内套、外套和橡胶层,所述内套和外套为圆筒状金属筒,所述内套设于外套的内腔中,且内套和外套共轴,所述橡胶层设于内套和外套之间,所述内套与橡胶层之间、所述橡胶层与外套之间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套的中部向外形成凸起,内套的两端为柱状,所述内套中心的凸起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本技术相对与传统的直筒形状的内套来说,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刚度,且对于其他方向的刚度改变来说,径向的刚度是提升最快的,从而能实现扭转和偏摆具有相对降低的效果,另外,由于内套两端的具有较厚的橡胶层,在扭转角度较大的耐久工况下,具备了较高的耐久性能。【IPC分类】B60G7/00, F16F1/387【公开号】CN204978133【申请号】CN201520518243【专利技术人】何仕生, 彭建芳, 许磊, 孙敏, 陈宁, 储葵 【申请人】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低扭转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10)、外套(20)和橡胶层(30),所述内套(10)和外套(20)为圆筒状金属筒,所述内套(10)设于外套(20)的内腔中,且内套(10)和外套(20)共轴,所述橡胶层(30)设于内套(10)和外套(20)之间,所述内套(10)与橡胶层(30)之间、所述橡胶层(30)与外套(20)之间紧密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套(10)的中部向外形成凸起(11),内套(10)的两端为柱状,所述内套(10)中心的凸起(11)与两端的柱状部分形成圆弧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仕生彭建芳许磊孙敏陈宁储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