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913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池组、开关、直流稳压模块及监控板;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正负极、蓄电池组的正负极及直流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正负极互相并联,开关串联在蓄电池组和直流稳压模块之间,构成主回路;监控板通过通信线路与直流稳压模块相连,构成控制子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监控板控制直流稳压模块的输出电压,使其在接入原有通信电源系统时与原系统当前工作电压接近相等,从而有效避免两套电池之间出现大的环流而导致的接入打火和冲击,避免相互充电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损失。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需要对原有电源进行任何改动和操作的情况下接入应急电源延长系统供电时间,操作简便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
技术介绍
为避免因市电意外长时间停电而导致通信网络退出服务,网络维护人员需要在蓄电池放电结束前为系统提供备用供电。对于大型通信局站,可以配备固定式柴油发电机组,但对于现代通信网络中无处不在的小型通信网络节点,通常只能采用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随着通信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局站数量增长迅速。另外4G网络的发展建设,大量局站需要同时兼备固网语音数据、无线2G/3G和4G等多套局站设备的供电要求,每个局站的后备蓄电池容量都比原来增加了不少。在局站数量和蓄电池容量都呈跳跃式增长形势下,如果继续按传统方式配置蓄电池,不但要大大增加局站建设成本,而且还要增加大量油机发电需求。而局站发电扰民已经成为通信运营商遭到居民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机发电需要人工值守,人工成本高;油机是一个整体,无法拆开搬运,在很多的基站都无法运送到现场。所以,一种绿色无噪声不扰民、低运营成本及容易搬运的应急移动电源是目前网络保障急需的产品。随着铁锂电池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铁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铁锂电池在接入现有系统时容易产生过流保护而导致不能工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移动便捷、噪音小,且操作简单,降低了使用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池组、开关、直流稳压模块及监控板;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正负极、蓄电池组的正负极及直流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正负极互相并联,开关串联在蓄电池组和直流稳压模块之间,构成主回路;监控板通过通信线路与直流稳压模块相连,构成控制子系统。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设置一反接保护电路。本技术所述的反接保护电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任何其他能够实现反接保护电路的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第一种反接保护电路实现方式是:本技术所述反接保护电路由二极管及继电器组成;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于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形成供电回路;二极管串联于继电器的线圈与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之间,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阴极连接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的触点设置于直流稳压模块的负极输出端与继电器的线圈供电回路输出端之间。第二种反接保护电路实现方式是:本技术所述反接保护电路由继电器、二极管及常闭继电器组成;所述常闭继电器的线圈连接于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形成供电回路,二极管串联于常闭继电器的线圈与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之间,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出端,阳极连接常闭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的触点设置于直流稳压模块的负极输出端与常闭继电器的线圈供电回路输出端之间;常闭继电器的触点及继电器的线圈连接于直流稳压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继电器为功率继电器、直流继电器或者可控大功率电子开关中的一种,其中可控大功率电子开关为采用MOS管、IGBT、静态继电器等组成的电路。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蓄电池组为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组并联的锂电池。本技术蓄电池组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于一个插箱内或者分设于多个插箱内,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此,也可与其他结构同置于一插箱内。蓄电池组设置方式一:本技术所述蓄电池组分设多个插箱,所述插箱安装于带转动轮的机箱内,每一插箱内设置一锂电池。蓄电池组设置方式二:本技术所述蓄电池组设置于一插箱内,多组锂电池并联设置于插箱内,所述插箱安装于带转动轮的机箱内。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充电模块、开关、直流稳压模块及监控板设置于同一插箱内,插箱安装于带转动轮的机箱内。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监控板由单片机及数字通信线路组成。例如单片机型号可以为STM32F103C8T6。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监控板与直流稳压模块分别设置于两块电路板上,相互之间通过数字通信线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监控板与直流稳压模块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相互之间通过数字通信线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利用监控板控制直流稳压模块的输出电压,使其在接入原有通信电源系统时与原系统当前工作电压接近相等,从而有效避免两套电池之间出现大的环流而导致的接入打火和冲击,避免相互充电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损失;第二、由于存在直流稳压模块将应急电源内的蓄电池组与原有系统的蓄电池组隔离开,防止了原有蓄电池组对应急电源中的蓄电池组的反向充电形成的冲击,也避免了互相充电产生的能量损失;第三、启动时通过自动逐渐调高输出电压至有输出电流时即保持稳定,避免因较高电压差接入系统对原有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产生的冲击;第四、由于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直流稳压模块的接入,现场使用十分简单,只需要接好线,闭合开关即可,能够在不需要对原有电源进行任何改动和操作的情况下接入应急电源延长系统供电时间,大幅度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提高了可靠性和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实施例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操作简单,对使用人员要求低。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包括充电模块1、蓄电池组2、开关3、直流稳压模块4及监控板5。充电模块1的输出端正负极、蓄电池组2的正负极及直流稳压模块4的输入端正负极互相并联,开关3串联在蓄电池组2和直流稳压模块4之间,构成主回路。充电模块可采用现有的充电电路,直流稳压模块可采用现有的直流稳压电路。监控板5通过通信线路与直流稳压模块4相连,构成控制子系统,在输出端连接到正在放电的通信电源系统并闭合开关后,控制所述直流稳压模块4的输出电压缓慢上升,当输出电压与原有电池组基本相等时,即停止上调输出电压并保持,而原有系统的蓄电池因继续放电而电压下降,其放电电流逐渐转移到所述直流稳压模块,从而代替原有通信电源中的蓄电池继续为通信设备供电,避免通信设备停机退出服务。本技术所述的反接保护电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任何其他能够实现反接保护电路的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第一种反接保护电路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反接保护电路由二极管7及继电器6组成;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1)、蓄电池组(2)、开关(3)、直流稳压模块(4)及监控板(5);充电模块(1)的输出端正负极、蓄电池组(2)的正负极及直流稳压模块(4)的输入端正负极互相并联,开关(3)串联在蓄电池组(2)和直流稳压模块(4)之间,构成主回路;监控板(5)通过通信线路与直流稳压模块(4)相连,构成控制子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1)、蓄电池组(2)、开关(3)、直流稳压模块(4)及监控板(5);
充电模块(1)的输出端正负极、蓄电池组(2)的正负极及直流稳压模块(4)的输入端正负极互相并联,开关(3)串联在蓄电池组(2)和直流稳压模块(4)之间,构成主回路;
监控板(5)通过通信线路与直流稳压模块(4)相连,构成控制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稳压模块(4)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设置一反接保护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接保护电路由二极管(7)及继电器(6)组成;所述继电器(6)的线圈连接于直流稳压模块(4)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形成供电回路;二极管(7)串联于继电器(6)的线圈与直流稳压模块(4)的正极输出端之间,二极管(7)的阳极连接直流稳压模块(4)的正极输出端,阴极连接继电器(6)的线圈;继电器(6)的触点设置于直流稳压模块(4)的负极输出端与继电器(6)的线圈供电回路输出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通信用移动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接保护电路由继电器(6)、二极管(7)及常闭继电器(8)组成;所述常闭继电器(8)的线圈连接于直流稳压模块(4)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形成供电回路,二极管(7)串联于常闭继电器(8)的线圈与直流稳压模块(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