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570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原料包括:聚碳酸酯二元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异氰脲酸酯、硅烷偶联剂KH-560、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三异丙醇胺、催化剂、1H,1H,8H,8H-十二氟-1,8-辛二醇、氯化聚乙烯、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纳米碳酸钙、有机改性蒙脱土、空心玻璃微珠、膨胀蛭石、纳米氧化铈、纳米氢氧化镁、磷酸三(2-氯乙基)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耐水性能优异,耐热性好,且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
,尤其涉及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聚氨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具有优异的耐磨、耐油、耐撕裂、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其用途非常广,可以代替橡胶、塑料、尼龙等,用于机场、酒店、建材、汽车厂、煤矿厂、水泥厂、高级公寓、别墅、园林美化、彩石艺术、公园等领域。但普通的聚氨酯材料易于水解,且耐热性不是很理想,大大限制了聚氨酯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耐水性能优异,耐热性好,且强度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二元醇50-7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50-70份、聚异氰脲酸酯20-35份、硅烷偶联剂KH-5605-15份、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2.5-5份、三异丙醇胺2.5-8份、催化剂0.01-0.08份、1H,1H,8H,8H-十二氟_1,8-辛二醇1-3.5份、氯化聚乙烯1-2.5份、聚丙烯2.5-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1.5-4份、纳米碳酸钙1-3.5份、有机改性蒙脱土 1.5-3份、空心玻璃微珠1-3.5份、膨胀蛭石0.5-2.5份、纳米氧化铈1_2.5份、纳米氢氧化镁1.5-3份、磷酸三(2-氯乙基)酯1-3.5份、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5-3份、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酯1-2.5份。在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原料中,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份可以为 50、52、53、54、56、57、58、59、59.3、6162、64、65、67、68、68.6、69,69.3、7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重量份可以为50、53、54、56、56.3、57、58、59、59.3、60、62、63、64、65、65.3、67、68、68.6,69,69.3、70 份;聚异氰脲酸酯的重量份可以为 20、22、23、25、26、28、29、29.3、31、32、33、33.5、34、34.6、35 份;硅烷偶联剂 KH-560 的重量份可以为 5、6、7、8、8.5、9、9.3、10、10.3、11、11.2、12、13、13.4、14、14.6、15 份;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重量份可以为2.5,2.8,2.9、3、3.2,3.4,3.8、4、4.2,4.5,4.8、5份;三异丙醇胺的重量份可以为 2.5,2.8,2.9、3、3.4,3.8、4、4.5、5、5.3、6、6.3、7、7.6、8 份;催化剂的重量份可以为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 份;1H,1H,8H,8H-十二氟-1,8-辛二醇的重量份可以为 1、1.2、1.3、1.4、1.5、1.6、1.8、1.9、2、2.1、2.3、2.5、2.7、2.9、3、3.1、3.2,3.4,3.5 份;氯化聚乙烯的重量份可以为 1、1.2,1.3,1.5,1.8,1.9、2、2.1,2.3,2.45、2.5 份;聚丙烯的重量份可以为 2.5,2.8,2.9、3、3.2,3.4,3.9、4、4.2,4.5,4.6,4.8、5 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的重量份可以为1.5,1.6,1.8、2、2.3,2.4,2.7,2.9、3、3.2、3.4,3.8、4 份;纳米碳酸钙的重量份可以为 1、1.3,1.5,1.8,1.9、2、2.1,2.3,2.5,2.7、3、3.2,3.4、3.5份;有机改性蒙脱土的重量份可以为1.5,1.8,1.9、2、2.3,2.6,2.7,2.8、3份;空心玻璃微珠的重量份可以为1、1.2,1.5,1.8、2、2.2、2.8、3、3.2、3.4、3.5份;膨胀蛭石的重量份可以为 0.5、0.6、0.7、0.8、0.9、1、1.2、1.5、1.8、1.9、2、2.1、2.3、2.45、2.5 份;纳米氧化铈的重量份可以为1、1.2,1.3,1.5,1.8,1.9、2、2.1,2.2,2.3,2.4、2.5份;纳米氢氧化镁的重量份可以为1.5,1.6,1.8、2、2.2,2.3,2.4,2.6,2.7,2.9、3份;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重量份可以为 1、1.2、1.5、1.6、1.8、1.9、2、2.1、2.3、2.4、2.6、2.8、2.9、3、3.2、3.4、3.5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重量份可以为0.5、0.6、0.8、0.9、1、1.2,1.5、1.8、1.9、2、2.1,2.3,2.5,2.7,2.8,2.9、3份;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酯的重量份可以为 1、1.2、1.7、1.9、2、2.1、2.3、2.45、2.5 份。优选地,其原料中,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三异丙醇胺的重量比为3.4-4.6:4.5-6.5。优选地,其原料中,纳米碳酸钙、有机改性蒙脱土、空心玻璃微珠、膨胀蛭石、纳米氧化铈、纳米氢氧化镁的重量比为1.6-3:2-2.8:1.9-3:1-1.9:1.5-2.2:2_3。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二元醇61-6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60-65份、聚异氰脲酸酯28-33份、硅烷偶联剂KH-5609-13份、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3.9-4.5份、三异丙醇胺5.2-6份、催化剂0.04-0.06份、1H,1H,8H,8H_十二氟_1,8_辛二醇2.1-2.7份、氯化聚乙烯1.9-2.2份、聚丙烯3.2-4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3.2-3.8份、纳米碳酸钙2-2.7份、有机改性蒙脱土 2-2.6份、空心玻璃微珠2.2-2.8份、膨胀蛭石1.2-1.8份、纳米氧化铈1.8-2.2份、纳米氢氧化镁2.2-2.7份、磷酸三(2-氯乙基)酯1.9-2.6份、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2.1-2.7份、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酯1.7-2.2份。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二元醇6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63份、聚异氰脲酸酯30份、硅烷偶联剂KH-56010份、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4.2份、三异丙醇胺5.8份、催化剂0.05份、1H,1H,8H,8H-十二氟_1,8_辛二醇2.6份、氯化聚乙烯2份、聚丙烯3.8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3.6份、纳米碳酸钙2.4份、有机改性蒙脱土 2.2份、空心玻璃微珠2.6份、膨胀蛭石1.5份、纳米氧化铈2份、纳米氢氧化镁2.5份、磷酸三(2-氯乙基)酯2份、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2.6份、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酯2份。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亚乙基二胺按重量比为1-2:5-10组成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纳米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20-45nm ;所述纳米氧化铈的平均粒径为40-55nm ;纳米氢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30_60nm。优选地,所述氯化聚乙烯中氯含量为35-45%。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铈为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铈;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40、硅烷偶联剂A-171、硅烷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热耐水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二元醇50‑7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50‑70份、聚异氰脲酸酯20‑35份、硅烷偶联剂KH‑5605‑15份、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2.5‑5份、三异丙醇胺2.5‑8份、催化剂0.01‑0.08份、1H,1H,8H,8H‑十二氟‑1,8‑辛二醇1‑3.5份、氯化聚乙烯1‑2.5份、聚丙烯2.5‑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1.5‑4份、纳米碳酸钙1‑3.5份、有机改性蒙脱土1.5‑3份、空心玻璃微珠1‑3.5份、膨胀蛭石0.5‑2.5份、纳米氧化铈1‑2.5份、纳米氢氧化镁1.5‑3份、磷酸三(2‑氯乙基)酯1‑3.5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5‑3份、二(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酯1‑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环球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