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及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634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0:21
技术问题:一种机床及加工生产线,该机床能够避免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人员与接近机床主体的作业人员发生干扰的同时,能够在确保作业空间的情况下收窄各机床的配置间隔,从而能够缩短构成加工生产线时的生产线长度。技术方案:将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M1)接近机床主体(3a)的开口(7a)的机床主体门(8)与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M2)相对于工件更换装置(2)进行工件的搬入、搬出的开口(7b)的换产调整门(9)配置成所述机床主体门(8)的外表面(8a)与所述换产调整门(9)的外表面(9a)斜向交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及加工生产线,该机床包括供作业人员接近机床主体的机床主体门及供作业人员对工件更换装置进行工件的换产调整的换产调整门。
技术介绍
在机床中,以机体罩包围机床主体的同时在该机体罩上设置开口并用门对该开口进行开闭的构成是一般常见的。例如有这样一种机床,该种机床中,在所述机体罩的正面设置2扇门,利用一方的门,作业人员能够例如对内部的工件更换装置进行工件的换产调整,利用另一方的门,作业人员能够例如接近机床主体(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另外,还有一种机床,该种机床中,在所述机体罩的正面设置正门,在侧面设置侧门,利用一方的门能够例如接近机床主体,利用另一方的门能够例如进行工件的换产调整(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770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5-964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述的现有装置中,存在由于进行工件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人员与接近机床主体的作业人员位于相邻位置而易产生干扰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机床整体的宽度尺寸变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述的现有装置能够避免接近机床主体的作业人员与进行工件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人员间的干扰。然而,当将所述机床多台并列配置而构成加工生产线时,必须在各机床间确保供作业人员接近机床主体等作业所需的空间,因而使所述并列配置的各机床的间隔变大,由此产生所述加工生产线长度变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及加工生产线,该机床能够避免所述的进行工件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人员与接近机床主体的作业人员间的干扰的同时,能够在确保所述作业空间的情况下缩窄各机床的配置间隔,并能够缩短构成加工生产线时的生产线长度。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机床,包括: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接近机床主体的开口的机床主体门;以及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相对于工件更换装置进行工件的搬入、搬出的开口的换产调整门,其特征在于,将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与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斜向交叉。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将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与对工件进行保持并对之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的轴线大致平行,将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轴线发生倾斜。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如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更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床主体上并能够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第一工件更换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工件更换部上并能够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的第二工件更换部,通过使所述第一工件更换部与所述第二工件更换部的动作发生连动而使搬入所述换产调整部的工件移动至所述工件保持部能够对之进行保持的位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更换部在第一平面上进行动作,该第一平面平行于包含对工件进行保持并对之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的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二工件更换部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第二平面上进行动作。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将多台如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配置成:使各机床中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相互平行,且使各机床中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位于同一直线上。专利技术效果依据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由于将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接近机床主体的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与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将工件搬入、搬出的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斜向交叉,因而能够避免站在机床主体门前而接近机床主体的作业人员与站在换产调整门前进行工件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人员之间产生干扰。从而,即使在对机床主体进行保养维护中也能够不受影响地进行工件换产调整作业。另外,与将机床主体门与换产调整门成一直线地相邻配置的情形相比,将一方的门配置成相对于另一方的门发生倾斜,能够相应地使机床整体的宽度缩小。另外,依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将作业人员开闭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与主轴的轴线大致平行,将作业人员开闭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轴线发生倾斜,因而,能够毫无障碍地实现所述技术方案I的结构,能够可靠地获得该技术方案I的作用效果。依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由于将工件更换装置设置成包括:设置于机床主体上并能够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第一工件更换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工件更换部上并能够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的第二工件更换部,因此,能够提高搬入换产调整部的工件向工件保持部能够对之进行保持的位置移动的路径的自由度。另外,使第一工件更换部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与第二工件更换部的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的移动发生连动、即使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与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的移动同时进行,因而能够使搬入换产调整部的工件在短时间内移动至工件保持部能够对之进行保持的位置。若例如像现有装置那样使之在中间位置与工件供给位置之间前进或后退并继而使之在所述中间位置与工件交付位置之间转动,则由此使工件更换所需时间增长。另外,由于在机床主体上设置第一工件更换部并在该第一工件更换部上设置第二工件更换部,因而与现有装置那样将工件搬入装置与工件搬出装置分别独立设置的情形相比,能够使机床整体实现小型化。依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工件更换部在第一平面上进行动作,该第一平面平行于包含对工件进行保持并对之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的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二工件更换部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第二平面上进行动作,因而,能够使第一工件更换部的动作与第二工件更换部的动作互不干扰地发生连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工件更换时间。依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由于将多台机床配置成作业人员开闭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相互平行且作业人员开闭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即便收窄所述各机床的配置间隔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作业人员站在机床主体门前而接近机床主体时所必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在确保必要的机床台数的情况下缩短加工生产线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转塔车床多台并列配置而成的加工生产线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所述转塔车床的立体图。图3是所述转塔车床的示意俯视图。图4是所述转塔车床中具备的工件更换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所述工件更换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所述工件更换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所述工件更换装置的右侧视图。图8是所述工件更换装置的左侧视图。图9是所述工件更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中的I表示对同一个材料工件依次施行车削加工及钻孔加工等加工而形成成品工件的加工生产线。该加工生产线I具有在配置线L上并列配置多台本实施例的转塔车床(机床)3的构成。本实施例的加工生产线I中,各转塔车床3、3间的工件交接由作业人员M2执行,但是,毫无疑义地也可以设置交接机构而采用自动化。所述转塔车床3包括:机床主体3a及对该机床主体3a供给冷却液或动力等的附带装置3b。所述机床主体3a具有以下的概略结构,即,在床台4上将主轴台5配置成能够在Z轴(主轴5a的轴线5a;)方向及垂直于该Z轴的Y轴(上下)方向移动,将刀架6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所述Z轴及Y轴的X轴(前后)方向移动,并用机体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包括: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接近机床主体的开口的机床主体门;以及开闭用于供作业人员相对于工件更换装置进行工件的搬入、搬出的开口的换产调整门,其特征在于,将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机床主体门时所面对的面与作业人员开闭所述换产调整门时所面对的面配置成斜向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浩稻住幸弘川元一广铃木正二长末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德马吉森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