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8258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内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路板(2)与惯性传感组件;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惯性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一侧的配重块(3)、抵持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配重块(3)之间的第一减振元件(4),以及抵持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电路板(2)另一侧之间的第二减振元件(5)。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惯性测量装置采用第一减振元件与第二减振元件的结构,能够极大地减小无人飞行器等载体的工作振动对惯性传感组件的影响,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进而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航测量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无人飞行器等具有较高振动频率的载体上的惯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减振结构是在控制模块的壳体外部铺设减振垫用以减振。然而采用此减振结构,减振垫需要安装在一个平台上,从而导致整个控制模块的体积和重量增大,进而增加了无人飞行器的无效负载;其次,由于减振垫外露设置,使得减振垫易损耗,提高了减振垫损毁的机率,从而影响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惯性测量装置的体积庞大、减振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减振效果好的惯性测量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内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与惯性传感组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惯性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一侧的配重块、抵持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配重块之间的第一减振元件,以及抵持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电路板另一侧之间的第二减振元件。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惯性传感组件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中心位置。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配重块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叠合设置。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第二减振元件设置有多个。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多个所述第二减振元件均匀分布在所述电路板的四周。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第二减振元件为包覆在所述电路板四周的弹性减振圈。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弹性减振圈的截面为矩形或阶梯形。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第一减振元件为胶垫。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第一减振元件粘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配重块之间。在本技术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实施本技术的惯性测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惯性测量装置采用第一减振元件与第二减振元件的结构,能够极大地减小无人飞行器等载体的工作振动对惯性传感组件的影响,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进而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其次,采用上述第一减振元件与第二减振元件的结构,能够大幅度地缩小所述惯性测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进而能够增大无人飞行器等载体的负载空间;再者,电路板与惯性传感组件采用一体化的结构,也即电路板与惯性传感组件形成一整体,通过第一减振元件与第二减振元件形成整体减振效果,保证了测量精确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电路板的保护。【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包括外壳1、电路板2、配重块3、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以及惯性传感组件(未图示)。如图1所示,外壳I大致为方形结构,电路板2、配重块3、第一减振元件4以及第二减振元件5均安装在外壳I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外壳I包括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壳体12上,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采用螺纹件(未图示)进行连接,采用此结构,能够便于打开外壳I对其内部的电路板2以及配重块3等结构进行检修。如图1并参阅图2所示,该电路板2上设置有惯性传感组件,惯性传感组件位于电路板2的中心位置。该惯性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角速度信号的陀螺仪(未图示)以及用于检测加速度信号的加速度计(未图示)。该惯性传感组件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该配重块3大致为方形结构,其一侧连接在电路板2上,其另一侧通过第一减振元件4固定在外壳I的内壁上。配重块3与惯性传感组件叠合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极大地减小无人飞行器等载体的工作振动对惯性传感组件的影响,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进而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如图2并参阅图1所示,该第一减振元件4用于实现减振的效果,以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元件4为方形结构,其采用胶垫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元件4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在配重块3与第一壳体11之间,使得第一减振元件4能够牢固地安装在配重块3与第一壳体11之间,其稳定性较好。如图2并参阅图1所示,该第二减振元件5同样用于实现减振的效果,以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第二减振元件5抵持在外壳I与电路板2远离配重块3的一侧,也即第二减振元件5与配重块3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相对的两侧。优选地,第二减振元件5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减振元件5均匀地分布在电路板2的四周。本实施例中,第二减振元件5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减振元件5分布在电路板2的四个顶角处。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减振元件5为包覆在电路板2四周的弹性减振圈,弹性减振圈的截面为矩形或阶梯形,采用上述弹性减振圈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路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使用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惯性测量装置,由于所述惯性测量装置采用抵持在电路板2与配重块3之间的减振元件的结构,能够极大地减小无人飞行器等载体的工作振动对惯性传感组件的影响,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进而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其次,采用上述减振元件4的结构,能够大幅度地缩小所述惯性测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进而能够增大无人飞行器等载体的负载空间;再者,电路板2与配重块3采用相互交错设置的结构,即在减振元件上设置了一定的预应力,能够更好地消除惯性传感组件的高频振动,进一步地提高惯性传感组件测量的稳定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主权项】1.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外壳(I),以及内置于所述外壳(I)内的电路板(2)与惯性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惯性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 —侧的配重块(3)、抵持在所述外壳(I)与所述配重块(3)之间的第一减振元件(4),以及抵持在所述外壳(I)与所述电路板(2)另一侧之间的第二减振元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位于所述电路板(2)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叠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元件(5)设置有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减振元件(5)均匀分布在所述电路板(2)的四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元件(5)为包覆在所述电路板(2)四周的弹性减振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内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路板(2)与惯性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惯性传感组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惯性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一侧的配重块(3)、抵持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配重块(3)之间的第一减振元件(4),以及抵持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电路板(2)另一侧之间的第二减振元件(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京邱龙学邹坤丽邓应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