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695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膨胀阀并联组件、蒸发器和并联压缩机组。冷凝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储气装置、冷凝换热管束和冷凝储液装置,蒸发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储液装置、蒸发换热管束和蒸发储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蒸发器仅能实现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了工质的交换,提高蒸发器的利用效率,提高换热效率,降低了处理不均匀导致的制冷工质之间的热力不均,提高空气处理机组的出力范围和处理能力,提高了空气处理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组相关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热栗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
技术介绍
热栗除湿技术作为深加工行业的主流技术,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该领域工业、农业节能的效果。热栗除湿能够有效的利用环境热源,高效、节能,在工业、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广泛应用,其单位能耗除湿率达1.0?4.0kg/(kW.h),拥有较低的机械投资成本和较低的运行成本。作为除湿核心设备,热栗回路能够起到除湿升温的作用。目前,现有的除湿装置中大量存在使用电加热装置来加热空气的空气处理机组,使用这种空气处理机组的除湿装置清洁度较好,但是热电偶功率大,耗电量高,从而经济效益较低。同时也有除湿装置使用热栗装置,但单组热栗加热温度较低,适用范围较小,无法满足量大面广的除湿市场需求,故多采用多组热栗并联的方法以提高加热温度,但同时又存在多组热栗加热不均匀,造成温度差较大,空气均匀性较低,降低了除湿品质,无法满足具有较高除湿品质要求的除湿过程。专利技术专利101261024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及其空气处理方法,除湿效果好,适用于空调除湿效果要求高的领域。对于烘烤房,其空气湿度较大,对除湿要求不高,一般的固体吸附除湿方法即能达到除湿要求。进一步地,烘烤房空气湿度大,空气处理量大,所述专利技术除湿加热负荷不能达到要求。进一步地,所述专利技术并没有对加热器部分做出详细的规定,当使用电加热时,电耗高经济效益较低。所述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除湿要求高的领域,烘烤房的热负荷要求高而除湿要求相对低,所述专利并不适用于烘烤房。专利技术专利103206799A —种除湿装置用热栗回路,是针对电耗较高,效率较低、处理能力不高的缺陷,基于热栗的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和换热效率、出力范围广、出力能力强的特点提出的,在现有的冷凝器仅能实现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了工质的交换,提高冷凝器的利用效率,提高换热效率,降低了处理不均匀导致的制冷工质之间的热力不均,但蒸发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针对现有除湿设备耗电高、效率低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热栗的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处理能力较强、效率较高、均匀性较好的除湿装置用蒸发冷凝回路。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热栗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膨胀阀并联组件、蒸发器和并联压缩机组,所述膨胀阀并联组件由三组膨胀阀并联组成,三组膨胀阀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膨胀阀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并联压缩机组由三组压缩机并联组成,三组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冷凝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储气装置、冷凝换热管束和冷凝储液装置,冷凝储气装置包括冷凝储气内管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气内管外部的冷凝储气外管,冷凝储气内管与冷凝储气外管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气混合层,冷凝储气内管上设置三个冷凝分流器,冷凝分流器的进口即为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三个冷凝分流器分别与一组压缩机对应连接,冷凝储气外管与冷凝换热管束的进口连接。冷凝储液装置包括冷凝储液内管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液内管外部的冷凝储液外管,冷凝储液内管与冷凝储液外管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液混合层,冷凝储液内管与冷凝换热管束的出口连接,冷凝储液外管上设置的三个冷凝集流器的出口即为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三个冷凝集流器的出口分别与一组膨胀阀对应连接。蒸发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储液装置、蒸发换热管束和蒸发储气装置。蒸发储液装置包括蒸发储液内管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液内管外部的蒸发储液外管,蒸发储液内管与蒸发储液外管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液混合层,蒸发储液内管上设置三个蒸发分流器,冷凝集流器的进口即为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三个蒸发分流器分别与一组膨胀阀对应连接,蒸发储液外管与蒸发换热管束的进口连接。蒸发储气装置包括蒸发储气内管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气内管外部的蒸发储气外管,蒸发储气内管与蒸发储气外管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气混合层,蒸发储气内管与蒸发换热管束的出口连接,蒸发储气外管上设置的三个蒸发集流器的出口即为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三个蒸发集流器的出口分别与一组压缩机对应连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冷凝储气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气静压层连通的三组排气孔单元,每组所述排气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冷凝排气孔口,第一个冷凝分流器分别与每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一个冷凝排气孔口连接,第二个冷凝分流器分别与每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二个冷凝排气孔口连接,第三个冷凝分流器分别与每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三个冷凝排气孔口连接,冷凝储液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冷凝储液混合层连通的冷凝排液孔口。蒸发储液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液静压层连通的三组排液孔单元,每组所述排液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蒸发排液孔口,第一个蒸发分流器分别与每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一个蒸发排液孔口连接,第二个蒸发分流器分别与每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二个蒸发排液孔口连接,第三个蒸发分流器分别与每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三个蒸发排液孔口连接,蒸发储气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蒸发储气混合层连通的蒸发排气孔口。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冷凝储气外管内径与冷凝储气内管外径的比值为2.5?3.5,所述冷凝储液外管内径与冷凝储液内管外径的比值为1.5?2.5。蒸发储液外管内径与蒸发储液内管外径的比值为2?2.5,所述蒸发储气外管内径与蒸发储气内管外径的比值为2.5?3。本专利技术冷凝储气装置采用冷凝储气内管和套在内管外部的冷凝储气外管的双层结构,冷凝储气内管和冷凝储气外管之间间隙为冷凝储气混合层,冷凝储气混合层使气态制冷剂充分混合并稳定管内压力,冷凝储气外管内径Clwl和冷凝储气内管外径dnl比值dwl/dnl为2.5?3.5。冷凝储气内管均匀布置冷凝混合孔,使气态冷剂均匀的从冷凝储气装置的冷凝储气内管扩散到冷凝储气混合层,为了提高扩散的均匀性和降低扩散阻力,冷凝混合孔的直径应为冷凝储气内管直径的1/3左右。冷凝储气内管通过毛细管与三个冷凝分流器连接。冷凝储液外管内径dw2与冷凝储液内管外径dn2的比值dw2/dn2S 1.5?2.5。本专利技术蒸发储液装置采用蒸发储液内管和套在内管外部的蒸发储液外管的双层结构,蒸发储液内管和蒸发储液外管之间间隙为蒸发储液混合层,蒸发储液混合层使气态制冷剂充分混合并稳定管内压力,蒸发储液外管内径(Iwl和蒸发储液内管外径d nl比值d Jdnl为2?2.5。蒸发储液内管均匀布置蒸发混合孔,使气态冷剂均匀的从蒸发储液装置的蒸发储液内管扩散到蒸发储液混合层,为了提高扩散的均匀性和降低扩散阻力,蒸发混合孔的直径应为蒸发储液内管直径的1/2左右。蒸发储液内管通过毛细管与三个蒸发分流器连接。蒸发储气外管内径dw2与蒸发储气内管外径dn2的比值dw2/dn2S 2.5?3。整个热栗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循环如下:在冷凝器内,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分流器进入冷凝储气内管,初步混合后通过冷凝储气内管上均匀布置的孔口均匀扩散到冷凝储气混合层,在冷凝储气混合层中气态制冷剂进一步混合,再通过冷凝储气外管进入冷凝换热管束;气态制冷剂在冷凝换热管束内液化放热加热外部空气;液态制冷剂从冷凝换热管束进入冷凝储液内管;液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储液内管上均匀布置的孔口均匀扩散到冷凝储液混合层,在冷凝储液混合层中液态制冷剂进一步混合,再通过冷凝储液外管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9/CN105222384.html" title="一种热泵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原文来自X技术">热泵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除湿用蒸发冷凝回路,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冷凝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1)、膨胀阀并联组件、蒸发器(3)和并联压缩机组,所述膨胀阀并联组件由三组膨胀阀(2)并联组成,三组膨胀阀(2)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冷凝器(1)的制冷剂出口连接,三组膨胀阀(2)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蒸发器(3)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并联压缩机组由三组压缩机(4)并联组成,三组压缩机(4)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蒸发器(3)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4)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冷凝器(1)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1)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储气装置(11)、冷凝换热管束(12)和冷凝储液装置(13);所述冷凝储气装置(11)包括冷凝储气内管(111)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气内管(111)外部的冷凝储气外管(112),冷凝储气内管(111)与冷凝储气外管(112)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气混合层(113),冷凝储气内管(111)上设置三个冷凝分流器(115),冷凝分流器(115)的进口即为冷凝器(1)的制冷剂进口,三个冷凝分流器(115)分别与一组压缩机(4)对应连接,冷凝储气外管(112)与冷凝换热管束(12)的进口连接;冷凝储液装置(13)包括冷凝储液内管(131)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液内管(131)外部的冷凝储液外管(132),冷凝储液内管(131)与冷凝储液外管(132)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液混合层(133),冷凝储液内管(131)与冷凝换热管束(12)的出口连接,冷凝储液外管(132)上设置的三个冷凝集流器(135),冷凝集流器(135)的出口即为冷凝器(1)的制冷剂出口,三个冷凝集流器(135)的出口分别与一组膨胀阀(2)对应连接;所述蒸发器(3)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储液装置(31)、蒸发换热管束(32)和蒸发储气装置(33);所述蒸发储液装置(31)包括蒸发储液内管(311)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液内管(311)外部的蒸发储液外管(312),蒸发储液内管(311)与蒸发储液外管(312)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液混合层(313),蒸发储液内管(311)上设置的三个蒸发分流器(315)的进口即为蒸发器(3)的制冷剂进口,三个蒸发分流器(315)分别与一组膨胀阀(2)对应连接,蒸发储液外管(312)与蒸发换热管束(32)的进口连接;蒸发储气装置(33)包括蒸发储气内管(331)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气内管(331)外部的蒸发储气外管(332),蒸发储气内管(331)与蒸发储气外管(332)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气混合层(333),蒸发储气内管(331)与蒸发换热管束(32)的出口连接,蒸发储气外管(332)上设置的三个蒸发集流器(335)的出口即为蒸发器(3)的制冷剂出口,三个蒸发集流器(335)的出口分别与一组压缩机(4)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斌黄毅张学庆黄虎王明皓吉根林张家燕蒋赟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