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744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其中,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逐渐变窄。该后背门内板结构质量轻、弯曲刚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特别涉及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汽车覆盖件的强度和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后背门内板是一种常见的汽车覆盖件结构,其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该内板的中部形成有开口 I’,且该内板还连接有横跨所述开口 I’的加强板2’。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背门内板存在如下缺陷:质量较重、而且弯曲刚度差,从而容易导致内板变形。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以克服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质量轻、弯曲刚度好的后背门内板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中,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逐渐变窄。进一步的,所述下部的边缘包括底边缘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边缘两端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与所述底边缘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左侧边缘、底边缘、右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共同形成两个Y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Y型结构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内板本体板面的方向凸起的加强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上部的边缘靠近所述内板本体的外部框架。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连接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横跨所述第一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部的左右两侧边缘,且所述加强梁靠近所述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内板本体。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的减重孔。进一步的,所述内板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下方的门锁加强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由于后背门内板结构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这两个开口,所以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质量变轻,而且内板本体受力时,沿着第一开口下部的边缘的力F能够沿着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部位以及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分解,从而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弯曲强度,此外,第一开口的下部朝向第二开口逐渐变窄(这使得内板本体具有更多的实体结构),也保证了内板本体具有足够的强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所述车辆与上述后背门内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附近的受力情况的示意简图。附图标记说明:Γ -开口,2’ -加强板,1-内板本体,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加强梁,6_减重孔,7-门锁加强件,11-外部框架,31-上部,32-下部,321-底边缘,322-左侧边缘,323-右侧边缘。【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中,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1,内板本体I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内板本体I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内板本体I的第一开口 3和第二开口 4,第一开口 3和第二开口 4从上至下布置,第一开口 3包括上部31和下部32,下部32朝向第二开口 4逐渐变窄。如上所述,由于后背门内板结构设置有第一开口 3和第二开口 4这两个开口,所以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质量变轻,而且内板本体I受力时,沿着第一开口下部32的边缘的力F能够沿着第一开口 3和第二开口 4之间的部位以及第二开口 4的左右两侧边缘分解(参见图3),从而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弯曲强度,此外,第一开口 3的下部32朝向第二开口 4逐渐变窄(这使得内板本体I具有更多的实体结构),也保证了内板本体I具有足够的强度。仍参见图2,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部32的边缘可以包括底边缘321以及分别连接于底边缘321两端的左侧边缘322和右侧边缘323,第二开口 4的宽度(第二开口 4的宽度方向与图2中的左右方向一致)与底边缘321的长度(底边缘321的长度方向与图2中的左右方向一致)相等,且左侧边缘322、底边缘321、右侧边缘323和第二开口4的左右两侧边缘共同形成两个Y型结构。具体地,Y型结构形成有沿垂直于内板本体I板面的方向凸起的加强部,也就是说,内板本体I在Y形结构处的厚度增强,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内板本体I的强度。此外,第一开口 3的上部31的边缘靠近内板本体I的外部框架11,这样使得第一开口 3的上部31具有足够大的面积,由于第一开口 3的上部31通常作为车辆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窗部,增大第一开口 3的上部31面积即提高了车辆的后背门窗部的面积,这使得车辆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此外,内板本体I上可以连接有加强梁5,加强梁5横跨第一开口 3以提高内板本体I的强度。具体地,加强梁5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于下部32的左右两侧边缘,且加强梁5靠近上部31,该加强梁5尤其适用于作为车辆的后背门窗框的底框,而且车辆后背门的雨刮安装点也可以设置在该加强梁5上。加强梁5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连接于内板本体1,例如,加强梁5的两端可以分别焊接于内板本体I。当然,内板本体I上还可以设置有位于第二开口 4的左右两侧的减重孔6以减轻内板本体I的重量。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内板本体I上还可以设置有位于第二开口 4下方的门锁加强件7 (例如加强板或加强筋),门锁加强件7能够提高后背门的门锁安装处的强度,进而使后背门的锁止固定更加稳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基于以上对该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诸多优点的描述,设置了该后背门内板结构的车辆的整体性能也随之提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I),所述内板本体(I)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I)的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3)包括上部(31)和下部(32),所述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1),所述内板本体(1)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板本体(1)的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从上至下布置,所述第一开口(3)包括上部(31)和下部(32),所述下部(32)朝向所述第二开口(4)逐渐变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王岩周永辉宋美娜袁丽霞米志佳郭浩鹏郭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