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1634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背光模块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本体,包括侧边入射面、以及与出射面及底面两者邻接的非平面侧向结构,非平面侧向结构与侧边入射面相对设置,光源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第二入射光线通过侧边入射面进入导光本体中,其中非平面侧向结构用以反射以及折射第一入射光线从非平面侧向结构返回导光本体中,使得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第二入射光线从底面反射并且从出射面出射至液晶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平面侧向结构减轻或是消除背光源侧边的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显示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LED效率的提升,LED式背光源的设计以跟着改善,从最早期的四侧入光,双侧入光再到单侧入光,目前开发及未来发展的方向都将指向单侧短边入光方式。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图。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 10、胶框(Frame) 12、光学膜片组件(Optical Film Assembly) 14、导光板(light guideplate,LGP) 16、反射板18以及遮光带20。在现有技术的背光源设计中,为了提高背光胶框12对于光的利用效率,胶框12均采用白色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lastic, PC)材质,而此PC材质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导光板16的边缘16a出射的光将被胶框12反射回导光板(LGP) 16或光学膜,经折射后会有部分光线LI无法被遮光带20遮住,使得光线LI以小于视角的角度出射至可视区域AA,导致用户可以在视角内的可视区域AA看到漏光现象。而且另一光线L2在胶框12的边缘反射,致使光线的利用率不佳。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光源漏光以及光线利用率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监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导光本体的非平面侧向结构,以改变入射光线的路径,提升入射光线的利用率,以减轻或是消除背光源侧边的漏光现象。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以及—导光本体,包括一侧边入射面、与所述侧边入射面邻接的一出射面、与所述侧边入射面邻接并且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的一底面、以及与所述出射面及所述底面两者邻接的一非平面侧向结构,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与所述侧边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第二入射光线通过所述侧边入射面进入所述导光本体中,其中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用以反射以及折射位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上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使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返回所述导光本体中,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从所述底面反射并且从所述出射面进行出射。在一实施例中,非平面侧向结构选自于棱柱侧面、规则曲面以及不规则曲面。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连接于所述导光本体的所述底面,用以反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至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并且反射所述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至所述出射面。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连接于所述导光本体的所述出射面上,用以调制通过所述出射面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在一实施例中,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边缘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边缘处于对准状态或是不对准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胶框,设置于所述导光本体的周围,以环绕并且固定所述导光本体。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遮光带,固设于所述胶框上,并且设置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的上方,其中所述遮光带在宽度的方向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重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本体,包括一侧边入射面、与所述侧边入射面邻接的一出射面、与所述侧边入射面邻接并且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的一底面、以及与所述出射面及所述底面两者邻接的一非平面侧向结构,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与所述侧边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第二入射光线通过所述侧边入射面进入所述导光本体中,其中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用以反射以及折射位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上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使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返回所述导光本体中,使得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从所述底面反射并且从所述出射面出射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一实施例中,非平面侧向结构选自于棱柱侧面、规则曲面以及不规则曲面。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连接于所述导光本体的所述底面,用以反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至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并且反射所述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至所述出射面。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光学膜片组件,连接于所述导光本体的所述出射面上,用以调制通过所述出射面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在一实施例中,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边缘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边缘处于对准状态或是不对准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胶框,设置于所述导光本体的周围,以环绕并且固定所述导光本体。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遮光带,固设于所述胶框上,并且设置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的上方,其中所述遮光带在宽度的方向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重迭。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导光本体的非平面侧向结构,以改变入射光线的路径,提升入射光线的利用率,以减轻或是消除背光源侧边的漏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实施例中的各组件的配置是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同的图式中,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参考图2,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非平面侧向结构的背光模块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0以及背光模块10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102上。背光模块102包括光源104、导光本体106、反射片108、光学膜片组件110、胶框(frame) 112以及遮光带114。光源104设置于反射片108上并且邻近导光本体106的侧边,用以提供入射光线118进入导光本体106,光源104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ED)。导光本体106设置于反射片108上并且邻近所述胶框112。光学膜片组件110设置于导光本体106上。所述胶框112的底部设置于反射片108上并且环绕导光本体106以及光学膜片组件110。遮光带114设置于胶框112上并且遮蔽一部分的光学膜片组件 IlO0如图2所示,导光本体106包括侧边入射面120、与所述侧边入射面120邻接的出射面122、与所述侧边入射面120邻接并且与所述出射面122相对设置的底面124、以及与所述出射面122及所述底面124两者邻接的非平面侧向结构126。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126与所述侧边入射面120相对设置,所述光源104的第一入射光线118a以及第二入射光线118b通过所述侧边入射面120以进入所述导光本体106中,其中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126用以反射以及折射位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126上的第一入射光线118a,使所述第一入射光线118a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126返回所述导光本体106之内,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118a以及第二入射光线118b从所述底面124反射并且从所述出射面122出射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基本上,光源104的入射光线(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本体,包括一侧边入射面、与所述侧边入射面邻接的一出射面、与所述侧边入射面邻接并且与所述出射面相对设置的一底面、以及与所述出射面及所述底面两者邻接的一非平面侧向结构,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与所述侧边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光源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第二入射光线通过所述侧边入射面进入所述导光本体中,其中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用以反射以及折射位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上的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使所述第一入射光线从所述非平面侧向结构返回所述导光本体中,返回的第一入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入射光线从所述底面反射并且从所述出射面进行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倩郭庆郭星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