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显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44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显示模块,至少包含下列元件: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向外沿伸的第一软性电路排线,用以连结至一主系统端,在第一软性电路排线上并具有一块可翻折区域,此可翻折区域前端并具有一焊接区域;一背光模块,组装于显示面板下方,用以提供显示面板所需光源,其中背光模块并具有一向外沿伸的第二软性电路排线,第二软性电路排线前端是焊接于可翻折区域前的焊接区域上;其中,可翻折区域与第二软性电路排线是向后翻折,使焊接区域折叠于背光模块的背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将显示面板软性电路排线(TFT FPC)与背光模块软性电路排线(LED FPC)的焊接连结点,设置于显示面板表面或是翻折至背光模块背面上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制作技术突飞猛进的脚步,电子科技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促使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皆朝着“数字化”发展。此外,为了符合轻便性与实用性的考量,在电子产品在设计上,都趋向以轻薄短小、功能多、处理速度快来作为设计规格,以便制作的产品能更容易携带,且更符合现代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在多媒体电子产品大行其道后,夹着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可轻易的处理各种音效、影像、图样等数字化资料,连带的使影像播放设备受到广泛的发展与运用。不论是个人数字处理器、笔记型计算机、随身听、数字相机、或行动电话等等,皆会装设显示屏幕以方便消费者浏览信息或影像。另一方面,由于薄膜晶体管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使得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LED)等平面显示器的性能持续提升,而可大量的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笔记型电脑、数码相机、摄录像机、行动电话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平面显示器的品质不断提升,且价格持续下降,更使得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一般而言,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往往会藉由膜层沉积与微影蚀刻等制程,在下玻璃基板表面制作大量的薄膜晶体管(TFT)、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以及彼此纵横交错的扫描线与数据线图案,而构筑所需的像素数组(pixel array)。并且,为了提供各个像素元件中薄膜晶体管所需的操作电压与讯号,在下玻璃基板上并会制作相关的线路图案,由像素数组向外延伸,以便与位于下玻璃基板周围的芯片、元件产生连结。如此一来,制作于玻璃基板外缘的时序控制芯片(timing controller)与源极驱动芯片(sourcedriver IC),便能透过面板上的线路图案,传送资料讯号至各个像素元件。并且,制作于玻璃基板侧边的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也可经由这些线路图案,将扫描讯号传送至各个像素元件。另一方面,并会在上玻璃基板的表面制作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与共享电极(common electrode),再将上玻璃基板倒置覆盖于下玻璃基板表面的像素数组区域,并注入液晶层于上、下玻璃基板间,而构成整个显示面板。由于液晶材料无法自行发光,因此在应用上会将上述的显示面板,组装于一个背光模块上,并借着背光模块提供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产生显像的功能。以目前小尺寸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背光模块为例,其主要构件包括了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增光片及扩散片(films)、反射片、与发光二极管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其中,导光板是射出成型的压克力板,并且在表面上会以网版印刷定义出圆形、六角形或正方形的颗粒图案,以作为使光线产生散射的扩散点。在导光板侧端并装设了LED光源,以端面照光(edge light)的方式将光线传进导光板中,并以全反射方式往导光板的另一端传导。至于,所述反射片则会装设在导光板的下方,以防止光线由导光板下表面逸散。此外,为了使由导光板上表面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在导光板上会装设上述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d film;BEF)与扩散片(diffuser)。其中,扩散片是用以使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产生散射而分布得更为均匀且更柔和。至于,增光片则可产生聚光的效果。请参照图1,此图显示了习知技术中,组装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块2的情形。其中,如同前述,显示面板1包括了一下玻璃基板10,并且在下玻璃基板10上表面,具有由上玻璃基板与液晶层所构成的液晶显示区域11。至于,在液晶显示区域11侧边的下玻璃基板10上表面,则分别设置了源极驱动芯片12与栅极驱动芯片13,用来控制液晶显示区域11中的像素数组。一般而言,在下玻璃基板10靠近源极驱动芯片12的侧边,并会制作一条向外延伸的软性电路排线(FPC)14。此软性电路排线14的一端,是经由下玻璃基板10表面的线路布局,连结于源极驱动芯片12与栅极驱动芯片13,至于另一端则是用来与主系统连接,以便将主系统的控制信号传送至显示面板1。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供背光模块2中发光二极管所需的电力,在背光模块2的壳体侧壁,亦会设置一条向外沿伸的软性电路排线21。此条软性电路排线21的前端,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显示面板1的软性电路排线14上,以便透过软性电路排线14,从主系统端取得发光二极管的电力供应。如图中所示,以目前典型的液晶显示器设计为例,都会在软性电路排线14上保留一个预定的焊接区域141,以便在组装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块2时,把软性电路排线21焊接固定于软性电路排线14上。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焊接连结软性电路排线14与21的方式,具有相当严重的缺失。请参见图2,当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块2完成组装后,主系统端的生产线会再把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块2,组装架构至主系统(例如个人数字助理器、掌上型计算机...等等)的装置外壳中。此时,如图2所示,普遍会将软性电路排线14与21向下翻折,以便将背光模块2与显示面板1,塞入主系统的机壳内,并且使软性电路排线14能插置连结于主系统内部的插槽中,而建立所需的讯号连结。在此种情形下,软性电路排线14与21的焊接区域141,会使整条软性电路排线14的厚度变厚,并使其弯曲阻力变大,而造成主系统端在进行组装程序时难以弯折软性电路排线14。此外,在持续的弯折与扭曲中,也可能导致焊点的剥落与损坏,进而导致线路间发生脱离与断路的问题。以目前生产线上实际组装情形为例,在弯折软性电路排线14后,由于焊接区域剥离所导致接触不良的比率大约在5%~10%左右。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已成为当前相关制程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显示面板软性电路排线(TFT FPC)与背光模块软性电路排线(LED FPC)的焊接连结点,设置于显示面板表面或是翻折至背光模块背面上的设计。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揭露了一种显示模块,其主要包含下列元件。一下玻璃基板,上表面具有薄膜晶体管。一上玻璃基板,叠置于下玻璃基板上,且上玻璃基板下表面具有彩色滤光片。一液晶分子层,是置于上、下玻璃基板之间。一驱动芯片,制作于下玻璃基板上表面,用以驱动薄膜晶体管进行操作。第一软性电路排线,连结于驱动芯片,并由下玻璃基板侧边向外延伸,用以连结至一主系统端。一焊点,制作于下玻璃基板上表面,且是透过下玻璃基板表面的线路图案而电性连结于第一软性电路排线。以及一背光模块,组装于下玻璃基板下方,用以提供显示模块所需光源,其中背光模块并具有一向外沿伸的第二软性电路排线,用以提供背光模块中光源所需电力,第二软性电路排线前端是焊接连接于下玻璃基板的焊点。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则揭露了另一种显示模块,其主要包含下列元件。一下玻璃基板,上表面具有薄膜晶体管。一上玻璃基板,叠置于下玻璃基板上,且上玻璃基板下表面具有彩色滤光片。一液晶分子层,是置于上、下玻璃基板之间。一驱动芯片,制作于下玻璃基板上表面,用以驱动薄膜晶体管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向外沿伸的第一软性电路排线,用以连结至一主系统端,在该显示面板表面并设置了一焊点,且该焊点是透过该显示面板表面的线路图案而电性连结于该第一软性电路排线;及    一背光模块,组装于该显示面板下方,用以提供该显示面板所需光源,其中该背光模块并具有一向外沿伸的第二软性电路排线,该第二软性电路排线前端是焊接于该显示面板的该焊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容彭文辉张哲志蔡尚公高育盟张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