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38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其中,圆钢中[Al]含量按重量百分数计为0.70%~1.20%。制备方法包括转炉冶炼工序、LF炉外精炼工序、VD炉真空精炼工序、大方坯连铸工序和轧制工序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高铝合金结构圆钢,成本低廉、其纯净度极高、铝的吸收率高,达到95%以上、可浇性好,不需要进行钙处理,可连浇12~15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圆钢的表面质量良好,解决了目前生产的高铝合金结构圆钢存在的连浇性不好、易出现结瘤、铝的吸收率不高、收得率不稳定、纯净度不高、圆钢表面质量不好、质量不稳定等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高铝合金结构钢的铝含量极高,高达0.70-1.20%,通常属于含铝氮化钢类别,经渗氮处理后,钢的氮化层中形成氮化铝层,依据氮化铝的弥散硬化作用可以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和强度,从而获得坚硬、耐磨、抗腐蚀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常规武器及机械制造业上的管坯发动机气钢套,注塑机的螺杆和套筒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仅注塑机行业的国内外年需求量已高达20万吨以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军工行业的大力扶持,其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现场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当常规钢种的铝含量达到0.025%以上时,连续浇铸过程中容易堵塞水口,而高铝合金结构钢的铝含量为常规冷镦钢的40倍左右,是目前最难连铸的钢种之一,由于铝具有极易氧化、熔点低(660℃)、比重小(2.68g/cm3)等特点,造成高铝合金结构钢在冶炼时铝不易加入、收得率很不稳定;同时,高铝合金钢在生产过程中,渣中氧化硅易于还原,钢液中铝易于氧化,硅、铝成份波动较大,成份控制较为困难,并且钢液容易发生二次氧化,有一部分氧化物未能上浮而滞留在钢水中,从而造成水口堵塞,造成絮流,对连浇和钢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21世纪以来,国内通常采用电炉→模铸工艺生产高铝合金结构钢,部分厂家甚至采用电渣重熔的工艺技术,劳动生产率和成材率相对较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近期,国内相关生产厂家开始逐步采用电炉→LF炉外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工艺代替电炉→模铸工艺生产,但铝的吸收率和连浇炉数均没达到理想状况,尚未达到高效批量生产阶段,仍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①连浇过程容易出现结瘤现象,连浇炉数多为5炉左右;②铝的收得率不稳定,通常铝的收得率仅为75%左右;③盘条的纯净度不高,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种类、气体含量等出现超标现象;④硅、铝成份波动较大,成份控制较为困难;⑤表面质量不理想,造成质量极不稳定,因此,这些技术难题大大困扰着高铝合金结构钢生产厂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难题,通过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合理设计工艺参数和合理选择铝的加入时机等手段,提供了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并且能够确保铝的吸收率高,达到95%以上;钢的纯净度极高;可浇性好,不需要进行钙处理,可连浇12~15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圆钢的表面质量良好,且质量稳定,完全满足国内外高铝合金结构圆钢客户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铝合金结构圆钢的高效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LF精炼工序、VD真空精炼工序、大方坯连铸工序和轧制工序步骤,具体操作如下:(1)转炉冶炼采用优质铁水,终点[C]控制在0.20%~0.30%,终点[P]≤0.010%,出钢过程采用滑板挡渣操作,严禁下渣出钢,出钢时间为3~5min,由碳氧浓度积可知,出钢碳较高,钢水中的自由氧含量将大大降低,减轻了后续脱氧压力,大大减少了脱氧产物的生成,作为优选,步骤(1)的采用优质铁水作为炼钢原料,要求[Si]:0.30%~0.70%、[P]≤0.10%、[S]≤0.020%,温度T≥1310℃,出钢温度为1630~1670℃;作为优选,出钢1/4时随钢液依次加入脱氧剂电石和铝块,其中加入量为:电石90~120Kg/炉、铝块160~200Kg/炉;加入电石和铝块进行预脱氧,可降低钢液中的氧含量,先加入电石,减少了脱氧产物氧化铝的生成量,进而减轻了后续氧化产物上浮的压力;(2)LF精炼炉密封良好,确保炉内还原性气氛,精炼加入适量电石和铝粒进行钢渣界面脱氧,前期、中期进行底吹大氩气量搅拌,精炼后期、末期底吹适当调小氩气量,喂铝线调铝至0.09%-0.11%,硅按中下限控制,防止真空高铝渣回硅,精炼完成后迅速转入VD炉真空精炼工序,步骤(2)中所述电石的加入量为50~70kg/炉,铝粒加入量为40~60kg/炉;所述精炼前期、中期底吹大氩气量搅拌压力1.1~1.3MPa,流量350~450NL/min,精炼后期、末期底吹大氩气量搅拌压力0.9~1.1MPa,流量250~350NL/min,所述喂铝线量为350~400m/炉。步骤(2)中加入铝粒的目的是为了对钢水进行深脱氧,且脱氧产物在大氩气量的搅拌下,可有效促进脱氧产物上浮,加电石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钢渣界面脱氧,电石中的钙与钢液中的氧、氧化产物生成复合脱氧产物经氩气搅拌进入渣面,精炼前期、中期为合金成分调整时期,采用大氩气量搅拌可以吹开渣面,提高合金收得率,加速合金熔化,均匀成分,同时能有效促进脱氧产物上浮;精炼后期、末期由于还原性渣的形成,炉渣会变得较稀,且没有调整合金阶段,适当调小氩气流量是为了防止钢液存在裸露、钢水被氧化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促进钢液中夹杂物上浮,此时喂入铝线是为了进一步深脱氧;(3)VD采用抽真空脱气处理,真空状态下全程大氩气量搅拌,真空度在67Pa以下保持10~15min后破真空,随后加入铝块为770~830Kg/炉,继续抽真空至67Pa以下,并保持15~18min,随后破真空加入碳化稻壳覆盖剂进行软吹氩操作,软吹时间30~40min,软吹后进行测温操作,软吹后吊包温度为,开浇炉次1570~1580℃、连浇炉次1560~1570℃,碳化稻壳覆盖剂为大包覆盖剂,加入的目的是保温且保护钢水被二次氧化的风险,真空状态下,加入铝块,密封性好、因钢水已完成深脱氧,钢液中的氧含量极低,可以大大提高铝的收得率、且收得率稳定,同时降低了脱氧产物的生成量,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步骤(3)中所述大氩气量搅拌,搅拌压力1.0~1.2MPa,流量300~400NL/min,所述软吹氩流量80~100NL/min,严格的软吹氩工艺和确保适当软吹时间,以实现有效促进夹杂物上浮,减少钢中夹杂物含量,达到净化钢水的目的,(4)连铸采用高过热度、低拉速浇注,过热度控制在30~45℃,拉速0.70~0.80m/min,二冷采用弱冷配水模式,比水量为0.25L/Kg,连铸采用整体式密封镁质干式料中间包,中间包与包盖之间垫放耐火棉并在各接缝处用涂抹料涂抹密封,结晶器选用高铝钢保护渣,保护渣自动加入,确保加入量均匀,步骤(4)中,所述结晶器保护渣使用西宝高铝合金结构钢保护渣,其中碱度为R=0.50~0.70,熔点1080~1180℃,粘度为0.40~0.45Pa.S/1300℃,H2O≤0.30%;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液渣层厚度,确保液渣层深度为8~10mm;结晶器一冷水流量为110±5m3/h,确保一冷水温差6~9℃;中包水口直径≥Φ40mm,水口插入深度为90~110mm,使用5.5~6h进行更换,结晶器电磁搅拌为150A/2Hz,末端电磁搅拌为80A/6Hz。采用高过热度、低拉速浇注工艺,有利于促进夹杂物上浮,且连铸过程基本实现“恒拉速”浇注,可有效防止因钢水大翻引起的结晶器卷渣,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合理的水口材质及严格控制换水口时间、严格控制生产节奏等措施来避免“高过热度、较低一冷水流量和低拉速”可能会造成的耐材侵蚀加重、结瘤,生产节奏不匹配、漏钢等不利影响,连铸坯采用“一”字型加盖坑冷36h以上,温度≤150℃转运,中包选用镁质挡墙,使用CaO-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铝合金结构钢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转炉冶炼工序、LF炉外精炼工序、VD炉真空精炼工序、方坯连铸工序和轧制工序步骤,具体操作如下,(1)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冶炼采用优质铁水,终点[C]控制在0.20%~0.30%,终点[P]≤0.010%,出钢过程采用滑板挡渣操作,严禁下渣出钢,出钢时间为3~5min;(2)LF精炼工序LF精炼炉密封良好,确保炉内还原性气氛,精炼加入电石和铝粒进行钢渣界面脱氧,前期、中期进行底吹大氩气量搅拌,精炼后期、末期调小底吹氩气量,喂铝线调铝至0.09%‑0.11%,硅按中下限控制,防止真空高铝渣回硅,精炼完成后迅速转入VD炉真空精炼工序;(3)VD炉真空精炼工序VD采用抽真空脱气处理,真空状态下全程大氩气量搅拌,真空度在67Pa以下保持10~15min后破真空,随后加入铝块770~830Kg/炉,继续抽真空至67Pa以下,并保持15~18min,随后破真空加入覆盖剂进行软吹氩操作,软吹时间30~40min,软吹后进行测温操作,软吹后吊包温度为,开浇炉次1570~1580℃、连浇炉次1560~1570℃;(4)方坯连铸工序连铸采用高过热度、低拉速浇注,过热度控制在30~45℃,拉速0.70~0.80m/min,二冷采用弱冷配水模式,比水量为0.25L/Kg,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并使用结晶器保护渣;连铸坯采用“一”字型加盖坑冷36h以上,温度≤150℃转运,中包选用镁质挡墙,使用CaO‑Al2O3系碱性覆盖剂,加稻壳灰,保持中包黑渣操作;(5)轧制工序轧钢加强控轧控冷工艺控制,均热炉温度1150~1200℃,开轧温度1050~1130℃,总加热时间2~3h,采用高压水除磷,压力20MPa~25MPa,确保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清除干净;出钢节奏1.5~2min,轧制完成后圆钢应及时缓冷,确保圆钢在≥400℃入坑缓冷,入坑时间不得小于48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铝合金结构钢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LF炉外精炼工序、VD炉真空精炼工序、方坯连铸工序和轧制工序步骤,具体操作如下,(1)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冶炼采用优质铁水,终点[C]控制在0.20%~0.30%,终点[P]≤0.010%,出钢过程采用滑板挡渣操作,严禁下渣出钢,出钢时间为3~5min;(2)LF精炼工序LF精炼炉密封良好,确保炉内还原性气氛,精炼加入电石和铝粒进行钢渣界面脱氧,前期、中期进行底吹大氩气量搅拌,精炼后期、末期调小底吹氩气量,喂铝线调铝至0.09%-0.11%,硅按中下限控制,防止真空高铝渣回硅,精炼完成后迅速转入VD炉真空精炼工序;(3)VD炉真空精炼工序VD采用抽真空脱气处理,真空状态下全程大氩气量搅拌,真空度在67Pa以下保持10~15min后破真空,随后加入铝块770~830Kg/炉,继续抽真空至67Pa以下,并保持15~18min,随后破真空加入覆盖剂进行软吹氩操作,软吹时间30~40min,软吹后进行测温操作,软吹后吊包温度为,开浇炉次1570~1580℃、连浇炉次1560~1570℃;(4)方坯连铸工序连铸采用高过热度、低拉速浇注,过热度控制在30~45℃,拉速0.70~0.80m/min,二冷采用弱冷配水模式,比水量为0.25L/Kg,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并使用结晶器保护渣;连铸坯采用“一”字型加盖坑冷36h以上,温度≤150℃转运,中包选用镁质挡墙,使用CaO-Al2O3系碱性覆盖剂,加稻壳灰,保持中包黑渣操作;(5)轧制工序轧钢加强控轧控冷工艺控制,均热炉温度1150~1200℃,开轧温度1050~1130℃,总加热时间2~3h,采用高压水除磷,压力20MPa~2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豆乃远万文华刘宪民王日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东大中天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