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635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设置在罐车罐体上支撑保温壳体的支撑机构,设置在罐车罐体与保温壳体之间的保温层,以及保温壳封头,保温壳体包括上保温壳体和下保温壳体,上保温壳体由至少10块保温壳板段续焊接而成,上保温壳板的保温壳板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不易变形,焊接要求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罐体保温壳变形较大、焊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罐车保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技术背景目前,我国铁路罐车保温装置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分体结构和全焊 接外覆保温钢板结构。分体结构是由上下两个半壳,用螺栓连接而成,每半保温壳内用角钢为龙 骨,外覆钢板焊接而成。这种结构在制作时,为保证其形状,需要大型工装; 在上下两半组对时,由于尺寸偏差,需借助外力才能保证外观,用于固定连接 的螺栓孔需现配。这种结构占用较大的工作台位,自重大,工艺复杂,效率低。全焊接外覆保温钢板结构的保温结构是在罐体上相应的位置预先焊好支 撑,保温壳分为四大块,在地面预先焊接拼好,然后四大块保温壳板外覆在焊 好的支撑上,四大块保温壳板之间搭接全焊。这种结构缺点是焊接变形较大, 且由于车辆震动,变形进一步加大,导致外观质量差甚至影响使用。罐体保温结构的保温材常采用岩棉和玻璃丝棉。岩棉尺寸和密度稳定性较 差,导致保温性能不稳定;岩棉抗震性能较差,由于车辆震动导致上部保温层 中空,造成保温性能下降;同时,岩棉在施工时,会产生含有岩棉丝的飞尘, 对施工人员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 罐体保温壳变形较大、焊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l,设置在罐车罐体2上支撑保温壳体的支撑机构3,设置在罐车罐体2与保温壳体1之间的保温层4,以及保温壳 封5头,所述的保温壳体1包括上保温壳体6和下保温壳体7,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保温壳体6由至少10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 所述的上保温壳板6的保温壳板8连接处9设置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10。上述的下保温壳体7至少2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下保温壳体7可 以是整块保温壳板8,也可以是多块保温壳板8,在下保温壳体7表面的相应位 置开孔,可安装罐车的其它附属零件,综合稳定性和预留空间以2块保温壳板8拼接为宜。上述的上保温壳体6由10 14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虑稳定性的要 求,以14块保温壳板8拼接为宜。上述的保温壳板的连接处9以及上保温壳体7和下保温壳体8的连接处9 都设置有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10。支撑机构3包括设置于保温壳板8的连接处9沿罐体径向方向的环形支撑 12和设置于保温壳板8连接处9之间的倒"U"形支撑13;所述的环形支撑12 包括钢带11以及焊接在罐体2上、支撑钢带11的多个钢管。倒"U"形支撑13 可以是钢板折边而成,倒"U"形的角铁焊接形成,也可以是钢板焊接形成。 上述的罐车罐体2的两端设置有转罐环14。上述的转罐环14设置于罐体2的两 端,转罐环由钢板折边成倒"U"形,然后滚园而成;也可以是钢板切割成园弧 形后悍接形成。上述的保温壳板8的连接处9涂刷有密封胶。上述的保温层4由玻璃丝棉缠绕固定于罐车罐体2的外表面构成。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保温壳采用铆接连接,外观成型较好,不易变形。2) 焊接长度小,避免了全焊接结构变形大的问题。3) 内设转罐环,保证了制动吊托的焊接质量。4) 采用的玻璃丝棉纤维较长,尺寸和密度稳定性较好,通过捆扎后,形状 不易改变,保温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l:铁路罐车保温壳装配示意图 图2:保温支撑装配示意图 图3:保温壳板之间连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l一保温壳体;2—罐车罐体;3—支撑机构;4一保温层;5—保温壳封头; 6—上保温壳体;7—下保温壳体;8—保温壳板;9—拼接处;IO—压紧钢带; ll一钢带;12—环形支撑;13—倒"U"形支撑;14—转罐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 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l,设置在罐车罐体2上 支撑保温壳体的支撑机构3,设置在罐车罐体2与保温壳体1之间的保温层4, 以及保温壳封头5,所述的保温壳体1包括上保温壳体6和下保温壳体7,上 保温壳体6由10 17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上保温壳板6的保温壳板8 的连接处9设置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10,下保温壳体7由2块保温壳板8段续 焊接而成,下保温壳体7可以是整块保温壳板8,也可以是多块保温壳板8,在 下保温壳体7表面的相应位置开孔,可安装罐车的其它附属零件,综合稳定性 和预留空间以2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为宜,上保温壳体6由10 14块保温壳 板8段续焊接而成。考虑稳定性的要求,以14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为宜。上 保温壳体7和下保温壳体8的连接处9设置有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10,压紧钢 带10为两块,分设于保温壳体8的内、外表面,支撑机构3包括设置于保温壳 板8的连接处9沿罐体径向方向的环形支撑12和设置于保温壳板8连接处9之 间的倒"U"形支撑13;所述的环形支撑12包括钢带11以及焊接在罐车罐体2 上、支撑钢带ll的多个钢管,倒"U"形支撑13可以是钢板折边而成,可以是 倒"U"形的角铁焊接形成,也可以是钢板焊接形成,保温壳板8的连接处9涂 刷有密封胶,保温层4由玻璃丝棉缠绕固定于罐车罐体2的外表面构成。同时,在罐车罐体2的两端设置有转罐环14,在生产操作中,当保温壳焊 接好后,罐体可以自由转动,悍接操作以及以后的罐体检修都十分方便。罐体保温结构的保温材采用玻璃丝棉。保温性能稳定,施工时,不会产生 含有棉丝的飞尘,对施工人员的呼吸道和皮肤形成保护。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1),设置在罐车罐体(2)上支撑保温壳体的支撑机构(3),设置在罐车罐体(2)与保温壳体(1)之间的保温层(4),以及保温壳封头(5),所述的保温壳体(1)包括上保温壳体(6)和下保温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温壳体(6)由至少10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所述的上保温壳板(6)的保温壳板(8)连接处(9)设置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保温 壳体(7)至少2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温 壳体(6)由10 14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任一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上保温壳体(7)和下保温壳体(8)的连接处(9)设置有加强用的压紧钢 带(10)。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 构3包括设置于保温壳板(8)的连接处(9)沿罐体径向方向的环形支撑(12) 和设置于保温壳板(8)连接处(9)之间的倒"U"形支撑(13);所述的环形 支撑(12)包括钢带(11)以及焊接在罐车罐体(2)上、支撑钢带(11)的多个钢管。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罐车罐体(2) 的两端设置有转罐环(14)。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壳 板(8)的连接处(9)涂刷有密封胶。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 (4)由玻璃丝棉缠绕固定于罐车罐体(2)的外表面构成。专利摘要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设置在罐车罐体上支撑保温壳体的支撑机构,设置在罐车罐体与保温壳体之间的保温层,以及保温壳封头,保温壳体包括上保温壳体和下保温壳体,上保温壳体由至少10块保温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罐车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1),设置在罐车罐体(2)上支撑保温壳体的支撑机构(3),设置在罐车罐体(2)与保温壳体(1)之间的保温层(4),以及保温壳封头(5),所述的保温壳体(1)包括上保温壳体(6)和下保温壳体(7),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保温壳体(6)由至少10块保温壳板(8)段续焊接而成;    所述的上保温壳板(6)的保温壳板(8)连接处(9)设置有加强用的压紧钢带(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毅郑继承葛文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