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5633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与前保险杠相连接的前连接板;在所述前连接板上设置有导向推杆,在所述导向推杆前端延伸至前纵梁内,在位于前纵梁位置处的导向推杆上套装有后连接板,在位于前纵梁内的导向推杆上套装有褶皱结构的预变形薄壳管,在所述预变形薄壳管外端设置有泡沫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置于纵梁内部,较传统吸能结构占用空间更小,提高了发动机仓布置的空间利用率;预变形薄壳管能规则展开,吸能效果好;吸能结构有利于行人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前端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性能对车辆的被动安全性影响较大。通过在前保险杠横梁前端设置泡沫块,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泡沫块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保护车外行人。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在碰撞力作用下吸能盒发生塑性变形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自身的内能,从而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作用。如何使吸能盒以稳定,用可控的方式且最大化吸收碰撞能量,是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所在。目前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大多是基于利用诱导槽引导薄壁管件或截面是多边形的薄壁件产生溃缩变形吸能的一种设计思路,而基于这一思路设计出来的吸能盒结构有其不足之处。实际上没有诱导结构的吸能盒在实际碰撞中很难产生规则的变形,且压溃时产生抗力的第一个峰值很高。较高的压溃力峰值则会产生较高的碰撞加速度值,不利用车身乘员的保护。鉴于此,通常需要通过优化设计在吸能盒上设置一系列诱导槽或者优化吸能盒的外形,使其尽可能地沿诱导结构产生变形,基于这样的变形使其吸能最大化。但这样的变形也是有条件的,当载荷沿吸能盒长度方向时,吸能盒表现出很好的压溃性能,当二者方向不一致时,往往压溃不完全或不能沿诱导结构产生变形。因此,有可能不能发挥作为碰撞吸能盒的作用。此外,若产生皱折变形还是倒塌变形这一事情根据施加碰撞负载的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碰撞吸能盒的冲击吸收性能也就不稳定。并且诱导结构弱化了吸能盒强度,其吸能效率有所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保护与碰撞吸能功能合二为一的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与前保险杠相连接的前连接板;在所述前连接板上设置有导向推杆,在所述导向推杆前端延伸至前纵梁内,在位于前纵梁位置处的导向推杆上套装有后连接板,在位于前纵梁内的导向推杆上套装有褶皱结构的预变形薄壳管,在所述预变形薄壳管外端设置有泡沫块。所述导向推杆为空心无缝钢管。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置于纵梁内部,较传统吸能结构占用空间更小,提高了发动机仓布置的空间利用率;预变形薄壳管能规则展开,吸能效果好;吸能结构有利于行人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与前保险杠I相连接的前连接板2 ;在所述前连接板2上设置有导向推杆3,在所述导向推杆3前端延伸至前纵梁4内,在位于前纵梁4位置处的导向推杆3上套装有后连接板5,在位于前纵梁4内的导向推杆3上套装有褶皱结构的预变形薄壳管6,在所述预变形薄壳管6外端设置有泡沫块7 ;所述导向推杆3为空心无缝钢管。预变形薄壳管6通过将截面形状为任意多变形或者是圆形的薄壁件压溃得到,最终形成褶皱结构,每一个褶皱可形成一个塑性铰,同时由于薄壳的变形而形成预应力,使预变形薄壳管6保持较高整体强度;为了达到低速时保护行人的目的,将泡沫块7内置于预变形薄壳管6外端,导向推杆3长度大于预变形薄壳管6的长度,碰撞发生时,导向推杆3在外力作用下向后推动预变形薄壳管6,预变形薄壳管6的塑性铰展开吸收碰撞能量。【主权项】1.一种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与前保险杠(I)相连接的前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连接板(2)上设置有导向推杆(3),在所述导向推杆(3)前端延伸至前纵梁(4)内,在位于前纵梁(4)位置处的导向推杆(3)上套装有后连接板(5),在位于前纵梁(4)内的导向推杆(3)上套装有褶皱结构的预变形薄壳管(6),在所述预变形薄壳管(6)外端设置有泡沫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推杆(3)为空心无缝钢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与前保险杠相连接的前连接板;在所述前连接板上设置有导向推杆,在所述导向推杆前端延伸至前纵梁内,在位于前纵梁位置处的导向推杆上套装有后连接板,在位于前纵梁内的导向推杆上套装有褶皱结构的预变形薄壳管,在所述预变形薄壳管外端设置有泡沫块。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置于纵梁内部,较传统吸能结构占用空间更小,提高了发动机仓布置的空间利用率;预变形薄壳管能规则展开,吸能效果好;吸能结构有利于行人保护。【IPC分类】B60R21/34【公开号】CN204870888【申请号】CN201520457156【专利技术人】张玺斌, 纪金亮, 李敢, 马号号, 杨书建 【申请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行人保护功能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与前保险杠(1)相连接的前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连接板(2)上设置有导向推杆(3),在所述导向推杆(3)前端延伸至前纵梁(4)内,在位于前纵梁(4)位置处的导向推杆(3)上套装有后连接板(5),在位于前纵梁(4)内的导向推杆(3)上套装有褶皱结构的预变形薄壳管(6),在所述预变形薄壳管(6)外端设置有泡沫块(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玺斌纪金亮李敢马号号杨书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