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568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其包括机架、反应器壳体、反应器盖体、电机安装架、混合驱动电机、驱动主轴,反应器壳体内部成型混合反应腔室,反应器壳体的气体进口处装设送风风机,混合反应腔室内嵌装混合管体,混合管体芯部开设混合腔,混合腔下端部嵌装混合搅拌桨,混合管体上端部开设进液孔,气体进口通过送风管道连接曝气头;混合反应腔室底部开设通孔,反应器壳体下表面螺装混合泵体,混合泵体内腔嵌装叶轮,混合泵体设置气液混合物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将气体与液体混合,且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后的气液混合物能直接进入至气浮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简化现有整套气浮处理设备的结构,减低成本并简化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水处理已成为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且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必须要经过相应的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才可进行排放。其中,气浮处理技术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废水处理方式,对于气浮处理技术而言,其实质就是完成固液分离的过程,只有当固体物在水中形成悬浮状颗粒的情况下与足够数量的细微气泡产生粘附、裹夹等物理现象,从而使得颗粒物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进而达到与水分离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一整套气浮处理设备包含多个组成部分,例如溶气系统、溶气罐、高效射流气组,而溶气系统又包含溶气水加压栗、循环水栗、空压栗等多个设备;这样就会造成整套气浮处理设备造价昂贵,气浮处理工艺也相应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该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能够有效地将气体与液体混合,进而能够有效地取代现有的溶气系统、溶气罐等设备,经本技术处理后的气液混合物能够直接进入至气浮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即本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现有整套气浮处理设备的结构,减低成本并简化流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包括有机架,机架的上端部装设有反应器壳体,反应器壳体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的混合反应腔室,反应器壳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供外界气体进入至所述混合反应腔室内的气体进口,反应器壳体的上端部于混合反应腔室的上端开口处螺装有反应器盖体,反应器盖体的上端部装设有电机安装架,电机安装架装设有混合驱动电机,混合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驱动主轴,驱动主轴的下端部穿过反应器盖体并延伸至混合反应腔室内;反应器壳体的混合反应腔室内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混合管体,混合管体的下端部与混合反应腔室的底部螺接,混合管体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混合腔,混合腔的下端部嵌装有套卡于驱动主轴的混合搅拌桨,混合管体的上端部于混合搅拌桨的上端侧开设有径向完全贯穿且呈均匀间隔分布的进液孔,反应器壳体于气体进口的外端侧装设有送风风机,送风风机的出风口与气体进口连通,气体进口连设有伸入至混合反应腔室内的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末端装设有嵌装于混合腔内且位于混合搅拌桨上端侧的曝气头;混合反应腔室的底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混合管体的混合腔连通的通孔,反应器壳体的下表面螺装有混合栗体,混合栗体的内腔与反应器壳体的通孔连通,驱动主轴的下端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混合栗体的内腔,混合栗体的内腔嵌装有套卡于驱动主轴下端部的叶轮,混合栗体设置有将混合栗体内腔的气液混合物引出的气液混合物出口。其中,所述反应器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气体进口下端侧且供液体进入至所述混合反应腔室内的液体进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其机架上端部装设反应器壳体,反应器壳体内部成型混合反应腔室,反应器壳体上端部开设气体进口,反应器壳体上端部螺装反应器盖体,反应器盖体上端部的电机安装架装设混合驱动电机,混合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设驱动主轴;混合反应腔室内嵌装混合管体,混合管体芯部开设混合腔,混合腔下端部嵌装有套卡于驱动主轴的混合搅拌桨,混合管体上端部于混合搅拌桨上端侧开设进液孔,气体进口处装设送风风机且气体进口通过送风管道连接曝气头;混合反应腔室底部开设通孔,反应器壳体下表面螺装混合栗体,混合栗体内腔嵌装有套卡于驱动主轴下端部的叶轮,混合栗体设置气液混合物出口。本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气体与液体混合,进而能够有效地取代现有的溶气系统、溶气罐等设备,经本技术处理后的气液混合物能够直接进入至气浮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即本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现有整套气浮处理设备的结构,减低成本并简化流程。【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I——机架2——反应器壳体21——混合反应腔室22——通孔23——气体进口24——液体进口3 反应器盖体41 电机安装架42一一混合驱动电机43—一驱动主轴5一一混合管体51—一混合腔52 进液孔61 送风风机62--送风管道63--曝气头7一一混合搅拌桨8一一混合栗体81——叶轮82——气液混合物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包括有机架1,机架I的上端部装设有反应器壳体2,反应器壳体2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的混合反应腔室21,反应器壳体2的上端部设置有供外界气体进入至所述混合反应腔室21内的气体进口 23,反应器壳体2的上端部于混合反应腔室21的上端开口处螺装有反应器盖体3,反应器盖体3的上端部装设有电机安装架41,电机安装架41装设有混合驱动电机42,混合驱动电机42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驱动主轴43,驱动主轴43的下端部穿过反应器盖体3并延伸至混合反应腔室21内。进一步的,反应器壳体2的混合反应腔室21内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混合管体5,混合管体5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气液混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机架(1)的上端部装设有反应器壳体(2),反应器壳体(2)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的混合反应腔室(21),反应器壳体(2)的上端部设置有供外界气体进入至所述混合反应腔室(21)内的气体进口(23),反应器壳体(2)的上端部于混合反应腔室(21)的上端开口处螺装有反应器盖体(3),反应器盖体(3)的上端部装设有电机安装架(41),电机安装架(41)装设有混合驱动电机(42),混合驱动电机(42)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有呈竖向布置的驱动主轴(43),驱动主轴(43)的下端部穿过反应器盖体(3)并延伸至混合反应腔室(21)内;反应器壳体(2)的混合反应腔室(21)内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混合管体(5),混合管体(5)的下端部与混合反应腔室(21)的底部螺接,混合管体(5)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混合腔(51),混合腔(51)的下端部嵌装有套卡于驱动主轴(43)的混合搅拌桨(7),混合管体(5)的上端部于混合搅拌桨(7)的上端侧开设有径向完全贯穿且呈均匀间隔分布的进液孔(52),反应器壳体(2)于气体进口(23)的外端侧装设有送风风机(61),送风风机(61)的出风口与气体进口(23)连通,气体进口(23)连设有伸入至混合反应腔室(21)内的送风管道(62),送风管道(62)的末端装设有嵌装于混合腔(51)内且位于混合搅拌桨(7)上端侧的曝气头(63);混合反应腔室(21)的底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混合管体(5)的混合腔(51)连通的通孔(22),反应器壳体(2)的下表面螺装有混合泵体(8),混合泵体(8)的内腔与反应器壳体(2)的通孔(22)连通,驱动主轴(43)的下端部穿过通孔(22)并延伸至混合泵体(8)的内腔,混合泵体(8)的内腔嵌装有套卡于驱动主轴(43)下端部的叶轮(81),混合泵体(8)设置有将混合泵体(8)内腔的气液混合物引出的气液混合物出口(8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斌樊逸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星火环境净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