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590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包括:池体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内部的隔板,所述池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吸附包,且若干所述吸附包分布于各相邻两隔板之间,各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一偏心的通孔,记通孔位置向右偏心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记通孔位置向左偏心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着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池体内部有效地空间,将废水处理的时间达到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废水处理的质量,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
技术介绍
随着各行各业的崛起,工业上的废水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各厂区所排放的废水均需采取除污措施,在现有技术中对废水排放的措施多种多样,包括有采取除污设备或者净化设备来处理废水的,虽然这种处理方式不需人工进行操作,但是花费成本较高,同时也有采用向水中投放除污材质或者净水材质来处理废水的企业,但是这种处理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监督,并且对于净水材质或者除污材质的投放量较难把握,影响对废水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能能够充分利用池体内部有效地空间,将废水处理的时间达到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废水处理的质量,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包括:池体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内部的隔板,所述池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吸附包,且若干所述吸附包分布于各相邻两隔板之间,各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一偏心的通孔,记通孔位置向右偏心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记通孔位置向左偏心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着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阀门,用于在下雨天等水流量过大时池内废水来不及彻底沉淀的情况下,关闭出水口,从而停止废水排放。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包内部填充有颗粒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沉淀物进行吸附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通过采用在隔板上开设有偏心的通孔,并将隔板分为通孔向右偏心的第一隔板以及通孔向左偏心的第二隔板,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沿着池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分布,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池体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废水在池内流动的时间达到最大化,从而保证废水中混杂的颗粒物在池内沉淀彻底,同时在池体底部安装若干吸附包,对水中沉淀物进行吸附处理,进一步保证废水排放的质量,此外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大幅度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池体,2、隔板,3、通孔,4、出水口,5、进水口,6、阀门,7、吸附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为:—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包括:池体I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I内部的隔板2,所述池体I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 5,所述池体I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 4,所述池体I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吸附包7,且若干所述吸附包7分布于各相邻两隔板2之间,各所述隔板2上均开设有一偏心的通孔3,记通孔3位置向右偏心的隔板2为第一隔板,记通孔3位置向左偏心的隔板2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着所述池体I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所述出水口 4处安装有阀门6,用于在下雨天等水流量过大时池内废水来不及彻底沉淀的情况下,关闭出水口 5,从而停止废水排放。其中,所述吸附包7内部填充有颗粒活性炭,用于对废水中的沉淀物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功效强。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其具体工作原理为:打开出水口 4出的阀门6,随后从进水口 5通入废水,由于废水静置时,混杂在废水中的颗粒物就会自然沉淀,同时在吸附包7的作用下,颗粒物的沉淀更加明显迅速,随着废水的增多,直至废水的从隔板2的通孔3处溢出进入池体I内部的下一个废水处理空间内,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依次通过多个隔板2所构成的空间后进行多次沉淀处理后,最终从出水口 4排出。本技术通过采用在隔板上开设有偏心的通孔,并将隔板分为通孔向右偏心的第一隔板以及通孔向左偏心的第二隔板,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沿着池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分布,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池体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废水在池内流动的时间达到最大化,从而保证废水中混杂的颗粒物在池内沉淀彻底,同时在池体底部安装若干吸附包,对水中沉淀物进行吸附处理,进一步保证废水排放的质量,此外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大幅度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内部的隔板,所述池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吸附包,且若干所述吸附包分布于各相邻两隔板之间,各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一偏心的通孔,记通孔位置向右偏心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记通孔位置向左偏心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着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包内部填充有颗粒活性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包括:池体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内部的隔板,所述池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吸附包,且若干所述吸附包分布于各相邻两隔板之间,各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一偏心的通孔,记通孔位置向右偏心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记通孔位置向左偏心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着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池体内部有效地空间,将废水处理的时间达到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废水处理的质量,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大幅降低成本。【IPC分类】C02F9/02【公开号】CN204848482【申请号】CN201520400176【专利技术人】魏瑞明, 戴建中, 俞利忠, 邹中新 【申请人】苏州天铭磁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淀式废水排放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内部的隔板,所述池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吸附包,且若干所述吸附包分布于各相邻两隔板之间,各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一偏心的通孔,记通孔位置向右偏心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记通孔位置向左偏心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沿着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瑞明戴建中俞利忠邹中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铭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