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895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9:09
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沉淀池体与进水管道连接的一端较窄,而与出水槽连接的一端较宽;在沉淀池体的底部设有多个集泥斗,各个集泥斗沿着从进水管道到出水槽的顺序排列。在进水管道与沉淀池体之间还设有格栅和配水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通过采用变截面的结构,使砂石加工冲洗废水在不同截面处产生不同的流速,从而使底部的集泥斗按沉降概率分别收集粗颗粒、中颗粒、细颗粒和特细颗粒。利用了砂石加工冲洗废水泥砂含量高、砂石粒径分布广泛的特点,实现泥砂分级沉淀处理,从而提高泥砂的透水性,便于干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截面平流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砂石加工冲洗废水预处理阶段的变截面平流沉淀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平流沉淀池池体平面均为矩形,一般与絮凝池合建,原水经添加混凝剂在絮凝池内充分混合反应后,经穿孔墙配水沉淀,排泥则采用集泥斗重力排泥、穿孔管排泥和机械排泥等方式。平流沉淀池是一种传统沉淀构筑物,被广泛应用于城镇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工艺中。 砂石加工冲洗废水泥砂含量大、砂石粒径分布广泛,将平流沉淀池引用到砂石加工冲洗废水预处理阶段的沉砂工艺中,虽然沉淀效果较好,但是絮凝后沉淀沉积在一起,透水性能差,后续泥砂分离、干化处理工作量太大,且处理效果不理想。 传统平流沉淀池泥渣利用率低,甚至没有利用,造成极大浪费。 砂石加工冲洗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大量泥砂分离等后续处理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可以实现分级沉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沉淀池体与进水管道连接的一端较窄,而与出水槽连接的一端较宽; 在沉淀池体的底部设有多个集泥斗,各个集泥斗沿着从进水管道到出水槽的顺序排列。 在进水管道与沉淀池体之间还设有格栅和配水墙。 出水槽前端设有溢流板。 所述的集泥斗将沉淀池体的底部沿着从进水管道到出水槽的顺序,依次分隔成粗砂沉淀区、中砂沉淀区、细砂沉淀区和泥浆沉淀区。 各个沉淀区由多个并列的集泥斗组成。 沿着从进水管道到出水槽的顺序,各个集泥斗的长度越靠后越窄。 沉淀池体的前后两端设有沉淀池支柱。 所述的沉淀池体平面形状为梯形。 传统的平流沉淀池沉淀类型只有絮凝沉淀,没有考虑拥挤沉淀和压缩沉淀。本技术则利用了拥挤沉淀和压缩沉淀的原理,在沉降过程中,砂泥互相干扰,产生拥挤沉淀,泥砂在重力作用下,压缩下层沉淀,产生压缩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悬浮颗粒互相碰撞凝结,颗粒质量逐渐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加快。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通过采用变截面的结构,使砂石加工冲洗废水在不同截面处产生不同的流速,从而使底部的集泥斗按沉降概率分别收集粗颗粒、中颗粒、细颗粒和特细颗粒。利用了砂石加工冲洗废水泥砂含量高、砂石粒径分布广泛的特点,实现泥砂分级沉淀处理,从而提高泥砂的透水性,便于干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不同粒径砂粒的沉降概率分布示意图。 图中:进水管道I,格栅2,配水墙3,集泥斗4,出水槽5,沉淀池支柱6,粗砂沉淀区 I,中砂沉淀区8,细砂沉淀区9,泥浆沉淀区10,沉淀池体11,废水12,粗颗粒13,中颗粒14,细颗粒15,特细颗粒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11,沉淀池体11与进水管道I连接的一端较窄,而与出水槽5连接的一端较宽;优选的如图1中,所述的沉淀池体11平面形状为梯形。 在沉淀池体11的底部设有多个集泥斗4,各个集泥斗4沿着从进水管道I到出水槽5的顺序排列。 砂石冲洗废水流进沉淀池体11,废水中不同粒径泥砂等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水平方向速度由于水流经截面面积增加而减小,泥砂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快,粒径越小,沉降速度越慢,从而实现了泥砂颗粒的水力分级,如图3中所示。 泥砂分级预沉后,在沉淀池体11前端集泥斗4中的沉砂颗粒粒径相对较为均匀、集中,透水性较好、便于干化。同时,干化后的砂料可根据工程上对砂石颗粒粒径需要直接回收利用,而后段集泥斗4中主要沉积物是淤泥,自然脱水条件差,因其量较少,可采用离心机或压滤机脱水后处理。 分离砂石后的原水经预沉池出水槽5排出后添加絮凝剂,在沉淀池中完成进一步絮凝沉淀。 本技术实现泥砂分级处理(沉降),减少了大量后续工作及相关设备规模,为后续泥砂干化打基础。 优选的方案中,在进水管道I与沉淀池体11之间还设有格栅2和配水墙3。设置的格栅2用于除去废水中树叶等杂物。设置的配水墙3上设有多个均布的孔,用于使水流在平面上均匀分配。 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出水槽5前端设有溢流板。设置的溢流板使排水不影响沉降。 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所述的集泥斗4将沉淀池体11的底部沿着从进水管道I到出水槽5的顺序,依次分隔成粗砂沉淀区7、中砂沉淀区8、细砂沉淀区9和泥浆沉淀区10。由此结构,实现按照砂石料的分级一一对应,在粗砂沉淀区7、中砂沉淀区8和细砂沉淀区9的砂石料经干化后,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原料成本。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各个沉淀区由多个并列的集泥斗4组成。由此结构,实现更好的压缩沉降的效果,同时便于泥砂的收集和排出(可采用但不限于机械、水力、气升等各种排砂方式)。 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沿着从进水管道I到出水槽5的顺序,各个集泥斗4的长度越靠后越窄。如图2中,粗砂沉淀区7从左到右的长度最长,而泥浆沉淀区10则最短,由此结构,可以尽量利用在前的粗砂沉淀区7等可回收的原料。 沉淀池体11的前后两端设有沉淀池支柱6。由此结构,实现对沉淀池体11的可靠支撑。沉淀池体11在砼池结构时是池壁砼墙,在钢结构时是基础、柱、梁组合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11),其特征是:沉淀池体(11)与进水管道(1)连接的一端较窄,而与出水槽(5)连接的一端较宽;在沉淀池体(11)的底部设有多个集泥斗(4),各个集泥斗(4)沿着从进水管道(1)到出水槽(5)的顺序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11),其特征是:沉淀池体(11)与进水管道(I)连接的一端较窄,而与出水槽(5 )连接的一端较宽; 在沉淀池体(11)的底部设有多个集泥斗(4),各个集泥斗(4)沿着从进水管道(I)到出水槽(5)的顺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其特征是:在进水管道(I)与沉淀池体(11)之间还设有格栅(2 )和配水墙(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其特征是:出水槽(5)前端设有溢流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平流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泥斗(4)将沉淀池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仝牢肖卓文檀瑞青杨向华李光誉黄远华鲍玉征余祥忠杨传祥向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