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配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554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具配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体,设置在第一导光体至少一端处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光体的一侧端面上、并沿所述第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以对第一导光体内的光进行导出的导出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导出部位于第一导光体的另一侧,并与第一导光体间隔布置的、以承接所述导出部导出的光的第二导光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配光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更好的配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具
,特别涉及一种灯具配光结构
技术介绍
利用导光条生产均匀光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汽车的前部和后部灯具中,均匀光具有光线柔和、无眩光、不伤眼睛且外形美观等优点,对汽车的外观品质有很好的提升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利用导光条实现均匀光的方式,因导光条为外露式设计而缺乏科技感,因导光条上的瑕疵会暴露于外面,也会影响汽车的外观品质。而且现有的导光条由于无法实现宽度局部改变的结构处的均匀发光,从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灯具配光结构,以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更好的配光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灯具配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体,设置在第一导光体至少一端处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光体的一侧端面上、并沿所述第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以对第一导光体内的光进行导出的导出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导出部位于第一导光体的另一侧,并与第一导光体间隔布置的、以承接所述导出部导出的光的第二导光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光体正对于第一导光体一侧的端面的宽度不等,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光体端面的宽度变化,沿第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出部的配置密度不同。进一步的,所述导出部为沿第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多根齿状条纹,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光体端面的宽度变化,沿第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齿状条纹的长度不等。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导光体背对于第一导光体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配光面。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导光体背对于第一导光体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光纹路。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导光体背对于第一导光体一侧的端面上涂覆有光扩散剂层。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部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LED颗粒。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端部形成有容纳所述LED颗粒的凹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均为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均为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I)本技术所述的灯具配光结构,利用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的配合,可使光线得到更充分的传递,而使得光型更加均匀,且由于两道导光体的配置,也使得灯具的科技感增加,具有更好的视觉感受,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配光效果。(2)第二导光体端面宽度不等,以及相对应的导出部的配置密度不同,可实现不等宽度的均匀光。(3)设置配光面可通过调整配光面的配光角度而达到需要的配光效果。(4)设计配光纹路可实现不同的配光效果,以增加结构的实用性。涂覆光扩散剂层可实现更好的均匀发光。(5)发光部米用PCB板和LED颗粒,其技术成熟,发光可靠,且成本低廉。第一导光体的端部设置容纳LED颗粒的凹孔,可使LED颗粒发出的光更好的进入第一导光体内。【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灯具配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导光体,11-导出部,2-第二导光体,3-导光体托架,4-装饰件,5_发光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灯具配光结构,由图1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第一导光体I,以及位于第一导光体I 一侧,并与第一导光体I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光体4。第一导光体I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导光体I的一端设置有发光部5,在第一导光体I的一侧端面上还设有沿第一导光体I的长度方向布置,以对第一导光体I内的光进行导出的导出部11,在第一导光体I及第二导光体2布置时,第二导光体2为相对于导出部11位于第一导光体I的另一侧,以使得第二导光体2可承接导出部11所导出的光。本实施例的灯具配光结构在具体配置时,第二导光体2可为车辆灯具中的内灯罩,第一导光体I可由导光体托架3安装,导光体托架3和第二导光体2又可通过车辆灯具上的装饰件4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均为无色透明材料制成,且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可为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当然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也不仅限于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为带有一定曲率的条状,除了带有一定曲率的条状,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也可为平直的条状。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体2正对于第一导光体I 一侧的端面的宽度并不均等,沿第二导光体2的长度方向于第二导光体2的一些区段,第二导光体2的宽度较大,以能够适应灯具特殊部位的结构设计要求。对应于第二导光体2的宽度不等,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导光体I上的导出部11沿第一导光体I长度方向上的配置密度也不同,其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出部11可为沿第一导光体I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多根齿状条纹,而导出部11配置密度的不同也即对应于第二导光体2的宽度变化,齿状条纹的长度相应变化,即第二导光体2的宽度越大,齿状条纹的长度越大。当然在导出部11设计为其它结构时,其配置密度的不同类同于齿状条纹的变化。除了采用齿状条纹,当然导出部11也可为设置于第一导光体I上的可对第一导光体I内传递的光线进行反射及折射的材质。在具体设置时,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之间的距离可视实际配光需求而定,若两者间的距离过小,会使得进入第二导光体2上的光型达不到需要的宽度,而距离过大时也会影响光效。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导光体2背对于第一导光体I 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配光面,以可通过调整第二导光体2端面的配光角度,而实现所需的配光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导光体2背对于第一导光体I一侧的端面上还可设置有配光纹路,利用配光纹路可实现不同的配光效果,从而可增加灯具配光结构的实用性。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导光体2背对于第一导光体I 一侧的端面上还可涂覆一层光扩散剂,以能够使进入第二导光体2中的光线能够更为均匀的射向外部空间。而设置于第一导光体I 一端的发光部5则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LED颗粒,且LED颗粒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配光要求具体确定。本实施例中LED颗粒可紧靠于第一导光体I的端部设置,而为了使LED颗粒发出的光更好的进入第一导光体I内,还可在第一导光体I的端部设置可容纳LED颗粒的凹孔,并使LED颗粒置于该凹孔内。此外,除了只在第一导光体I的一端设置发光部5,当然也可在第一导光体I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光部5,以能够得到更高的亮度。本实施例的灯具配光结构利用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的配合,可使光线得到更充分的传递,而得到光型更加均匀的均匀光,且由于第一导光体I和第二导光体2的双重配置,也能使灯具的科技感增加,具有更好的视觉感受,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配光效果。同时,本灯具配光结构利用第二导光体2的宽度不等,可适应灯具特殊部位的结构设计要求,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配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体(1),设置在第一导光体(1)至少一端处的发光部(5),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光体(1)的一侧端面上、并沿所述第一导光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以对第一导光体(1)内的光进行导出的导出部(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导出部(11)位于第一导光体(1)的另一侧,并与第一导光体(1)间隔布置的、以承接所述导出部(11)导出的光的第二导光体(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飞谢芳余炯靳冠洋庞宏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