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017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泥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和生物过滤部;外壳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出泥口以及位于出泥口上方的泥水输入管;外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生物过滤部,生物过滤部用于过滤泥水中的污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对泥水进行了两次分离,即第一次利用重力分离出泥水中沉降性的污泥,第二次利用生物过滤部对沉降性差的污泥进行再次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分离比较彻底,分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泥水分离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工厂产生的工业污水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越来越多。为了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污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净化来达到再利用的目的。但是现在产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越来越难处理,尤其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污水排放量大,水质复杂,毒性大,氨氮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需要专门的泥水分离装置来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现有的泥水分离装置由进料槽、沉降池、棱锥形泥斗、排泥装置和排泥管。排泥装置包括排泥壳体、螺旋排泥转动轴和电机。沉降池的下端与棱锥形泥斗上端连接,排泥装置与棱锥形泥斗的下端连接。进料槽设置在沉降池一侧,排泥管设置在排泥装置上。泥水从进料槽进入到沉降池中,泥水中的悬浮杂质受重力作用往下沉降,并进入到棱锥形泥斗,棱锥形泥斗的下部形成淤泥进入到排泥装置。螺旋排泥转动轴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并将淤泥强制推向排泥管内,又排泥管排出。现有技术中的分离装置,由于其利用泥水中混浊物的重力进行泥水分离,且只分离一次,因此,其分离不彻底,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泥水分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包括:外壳和生物过滤部;外壳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出泥口以及位于出泥口上方的泥水输入管;外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生物过滤部,生物过滤部用于过滤泥水中的污泥。进一步地,外壳内,位于生物过滤部和泥水输入管之间,设置有排泥桶,且排泥桶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排泥桶的开口朝向生物过滤部;外壳上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泥管;进气管的一端与排泥桶的上端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栗连通;排泥管的一端与排泥桶的下端连通,另一端用于排出排泥桶内的污泥。进一步地,进气管包括第一连接管、进气外盘管和多个进气支管;进气外盘管呈环形,并套设在外壳上;第一连接管一端与进气外盘管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栗连通;每个进气支管的一端与排泥桶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外盘管连通;多个进气支管,以排泥桶为圆心,依次间隔地围设在排泥桶外。进一步地,排泥管包括第二连接管、排泥外盘管和多个排泥支管;排泥外盘管呈环形,并套设在外壳上;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排泥外盘管连通;每个排泥支管的一端与排泥桶连通,另一端与排泥外盘管连通;多个排泥支管,以排泥桶为圆心,依次间隔地围设在排泥桶外。进一步地,分离装置还包括清水筒;清水筒设置在生物过滤部远离外壳的一端,用于收集经生物过滤部过滤后的清水;清水筒上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用于排放清水筒内的清水。进一步地,生物过滤部包括过滤壳和生物填料;过滤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过滤壳的一端与外壳的开口端连通;过滤壳的两个开口端均设置有挡板,每个挡板上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孔;两个挡板与过滤壳围成了用于容纳生物填料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外壳包括分离筒和连接筒;分离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第一筒体的一端开口为出泥口 ;第一筒体,朝靠近排泥口的方向,呈减缩状;第一筒体的另一端开口与第二筒体连通;第二筒体,朝远离第一筒体的方向,呈渐缩状;连接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连接筒的一端与第二筒体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生物过滤部连通;排泥桶设置在连接筒内,进气管和排泥管设置在连接筒上,泥水输入管设置在第一筒体上。进一步地,第一筒体呈圆锥状;第一筒体的母线与第一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至45° ;第二筒体呈圆台状,第二筒体的母线与第二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至60。。进一步地,连接筒包括第三筒体、第四筒体和第五筒体;第三筒体、第四筒体和第五筒体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第三筒体、第四筒体和第五筒体依次连通,第三筒体远离第四筒体的一端与第二筒体连通,第五筒体远离第四筒体的一端与生物过滤部连通;第三筒体和第五筒体均呈圆柱状,且第三筒体的直径小于第五筒体的直径;进气管设置在第五筒体上,排泥管设置在第三筒体上;第四筒体呈圆台状,第四筒体的母线与第四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进一步地,排泥桶开口端呈喇叭状。本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当需要进行泥水分离时,使用者将生化过的泥水从泥水输入管输入进分离装置的外壳内,泥水中沉将性好的污泥向下沉淀从出泥口排出,泥水中沉降性差的污泥在从泥水输入管进入的污泥的推力作用下,向上流动至生物过滤部内,由生物过滤部进行再次分离。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对泥水进行了两次分离,即第一次利用重力分离出泥水中沉降性的污泥,第二次利用生物过滤部对沉降性差的污泥进行再次分离,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分离比较彻底,分离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装置的进气管和排泥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装置的排泥管和排泥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分离装置的挡板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外壳;2-生物过滤部;3-出泥口;4-泥水输入管;5-排泥桶;6-进气管;7-排泥管;8-清水筒;9-排水管;11-分离筒;12-连接筒;21-过滤壳;22-生物填料;23-挡板;24-过滤孔;61-第一连接管;62-进气外盘管;63-进气支管;71-第二连接管;72-排泥外盘管;73-排泥支管;111-第一筒体;112-第二筒体;121-第三筒体;122-第四筒体;123-第五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生物过滤部;所述外壳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出泥口以及位于所述出泥口上方的泥水输入管;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置有所述生物过滤部,所述生物过滤部用于过滤泥水中的污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宾刘献玲何庆生张建成曹玉红田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