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8801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填充有活性炭的主炭罐和备用炭罐、碳氢传感器、重力阀、加注限制排气阀、油蒸气管、以及单向阀,重力阀和加注限制排气阀分别设置于油箱的顶部,重力阀和加注限制排气阀的两侧分别与油箱和油蒸气管的进气端密封连接,主炭罐和备用炭罐分别与油蒸气管的出气端密封连接,单向阀设置于主炭罐和备用炭罐之间且通过开启和关闭控制主炭罐和备用炭罐的连通,主炭罐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碳氢传感器设置于主炭罐内,碳氢传感器与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碳氢传感器检测主炭罐中的碳氢含量并传递给整车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nboardRefueling Vapor Recovery,ORVR)系统,是一种车辆排放控制系统,它能够收集加油过程中从油箱中挥发出来的燃油蒸气。ORVR系统被设置于油箱和发动机之间。当汽车加油时,油箱中的燃油蒸气会被一个具有吸附作用的炭罐吸收,即吸附过程;当发动机开始运转时,炭罐中的油蒸气就会吸入发动机进气歧管,从而作为燃料被使用,即脱附过程。然而,在长期使用后,脱附作用会下降甚至失效,ORVR系统的炭罐老化,进而会导致加油过程中油箱的通气阻力变大,引起的加油不畅,加油跳枪,甚至无法加油、渗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在炭罐老化以及炭罐脱附失效时可正常加油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填充有活性炭的主炭罐和备用炭罐、碳氢传感器、重力阀、加注限制排气阀、油蒸气管、以及单向阀,所述重力阀和所述加注限制排气阀分别设置于油箱的顶部,所述重力阀和所述加注限制排气阀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油箱和所述油蒸气管的进气端密封连接,所述主炭罐和所述备用炭罐分别与所述油蒸气管的出气端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主炭罐和所述备用炭罐之间且通过开启和关闭控制所述主炭罐和所述备用炭罐的连通,所述主炭罐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所述碳氢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炭罐内,所述碳氢传感器与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碳氢传感器检测所述主炭罐中的碳氢含量并传递给所述整车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控制装置,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和电磁阀控制开关,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备用炭罐与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设置于车身加油口处,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的闭合与开启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的闭合与开启以实现所述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还可通过手动控制闭合与开启。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还包括口盖状态传感器,所述口盖状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身加油口处,所述口盖状态传感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口盖状态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电磁阀控制开关的闭合与开启以实现所述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油蒸气管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重力阀的一侧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加注限制排气阀的一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主炭罐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备用炭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炭罐上设置有主炭罐进气口,所述主炭罐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密封连接,所述主炭罐远离所述主炭罐进气口的部分设置有脱附进气口,所述脱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而实现所述主炭罐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备用炭罐上设置有备用炭罐进气口,所述备用炭罐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炭罐设置有主炭罐通大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备用炭罐设置有备用炭罐通大气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使主炭罐老化、脱附失效,仍可正常进行加油,并能对油蒸气进行吸附和脱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油蒸气管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油蒸气管的放大示意图,为方便描述,图1中除了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10之外还包括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 20、发动机控制单元22、发动机30、进气歧管32、油箱40、加油管42、车身加油口 43、车身加油口盖44等,具体的,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10包括主炭罐11、备用炭罐12、碳氢传感器13、重力阀(Grade Rollover Valve, GRV) 14、加注限制排气阀(Fill Limit Vent Valve, FLVV)15、油蒸气管16、电磁阀控制装置17、以及单向阀18。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10既可以设置于普通汽车,也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本实施例中,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例进行说明。重力阀14设置于油箱40的顶部上,重力阀14设置于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之间且重力阀14的两侧分别与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的进气端密封连接,重力阀14可控制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的连通,在炭罐脱附过程,重力阀14开启而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的连通。同样,加注限制排气阀15设置于油箱40的顶部上,加注限制排气阀15与重力阀14互相间隔,加注限制排气阀15设置于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之间且加注限制排气阀15的两侧分别与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的进气端密封连接,加注限制排气阀15可控制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的连通,即在加油过程,加注限制排气阀15开启而油箱40和油蒸气管16的连通。重力阀14和加注限制排气阀15通过油蒸气管16互相连通。油蒸气管16设置于油箱40、主炭罐11和备用炭罐12之间,油蒸气管16包括第一进气口 161、第二进气口 162、第一出气口 163、以及第二出气口 164,第一进气口 161、第二进气口 162于油蒸气管16的进气端,第一出气口 163、第二出气口 164于油蒸气管16的出气端,第一进气口 161与重力阀14的一侧密封连接,第二进气口 162与加注限制排气阀15的一侧密封连接,第一出气口 163与主炭罐11连通,第二出气口 164与备用炭罐12连通。主炭罐11呈中空的罐体结构,主炭罐11内部填充有活性炭,主炭罐11上设置有主炭罐进气口 112,主炭罐进气口 112与油蒸气管16的第一出气口 163密封连接,主炭罐11远离主炭罐进气口 112的部分设置有脱附进气口 114,主炭罐11远离主炭罐进气口 112和脱附进气口 114的部分设置有主炭罐通大气口 116,脱附进气口 114与进气歧管32连接,主炭罐11与进气歧管32连通。碳氢传感器13设置于主炭罐11内,碳氢传感器13与整车控制器20电性连接,碳氢传感器13可对主炭罐11中的碳氢浓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整车控制器20。备用炭罐12呈中空的罐体结构,备用炭罐12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备用炭罐12上设置有备用炭罐进气口 122,备用炭罐进气口 122与油蒸气管16的第二出气口 164密封连接,备用炭罐12和主炭罐11之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10)包括填充有活性炭的主炭罐(11)和备用炭罐(12)、碳氢传感器(13)、重力阀(14)、加注限制排气阀(15)、油蒸气管(16)、以及单向阀(18),所述重力阀(14)和所述加注限制排气阀(15)分别设置于油箱(40)的顶部,所述重力阀(14)和所述加注限制排气阀(15)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油箱(40)和所述油蒸气管(16)的进气端密封连接,所述主炭罐(11)和所述备用炭罐(12)分别与所述油蒸气管(16)的出气端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18)设置于所述主炭罐(11)和所述备用炭罐(12)之间且通过开启和关闭控制所述主炭罐(11)和所述备用炭罐(12)的连通,所述主炭罐(11)与发动机(30)的进气歧管(32)连通,所述碳氢传感器(13)设置于所述主炭罐(11)内,所述碳氢传感器(13)与整车控制器(20)电性连接,所述碳氢传感器(13)检测所述主炭罐(11)中的碳氢含量并传递给所述整车控制器(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新李常珞谢世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