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材料以及带吸音材料的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8185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8:50
提供吸收从低频到高频的较宽范围的频率的声音的吸音材料以及带吸音材料的线束。使用吸音材料(1),该吸音材料为基材片(3)与比该基材片(3)单位面积重量小的表皮材料片(2)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所述基材片(3)至少具有第一基材片(31)和第二基材片(32),所述表皮材料片(2)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片(31)和所述第二基材片(32)之间,将该吸音材料(1)与线束(7)一体化而构成带吸音的线束(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设及使用无纺布的吸音材料W及将吸音材料与线束一体化而成的带吸音 材料的线束。
技术介绍
通常,对于汽车、住宅等的内装,为了提高室内的安静程度而设置有吸音材料(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吸音材料,W往使用玻璃棉、岩棉、多孔质陶瓷、屑棉等。然而,上 述吸音材料由于施工性、对人体的安全性、循环利用性、环境负担等问题,近些年开始采用 无纺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阳0化]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2161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一片无纺布作为吸音材料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特定的频带中的吸音性能。 然而,仅靠一片无纺布的话,存在无法发挥从低频到高频的较宽范围的吸音性能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吸收从低 频到高频的较宽范围频率的声音的吸音材料W及带吸音材料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材料的主旨在于,是基材片与单位面积重量比该基材片小的表皮材 料片层叠而成的层叠片,其中,所述基材片至少具有第一基材片和第二基材片,所述表皮材 料片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片和所述第二基材片之间。 在所述吸音材料中,优选所述基材片为无纺布。 在所述吸音材料中,优选所述表皮材料片为无纺布。 在所述吸音材料中,优选至少在所述层叠片的最外层表面具有与所述表皮材料片 不同的表皮材料片。 在所述吸音材料中,优选的是,所述表皮材料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100g/m2 的范围内,所述基材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0~600g/m2的范围内。 本专利技术的带吸音材料的线束的主旨在于是所述吸音材料与线束一体化而成的。 在所述带吸音材料的线束中,优选在所述线束夹持在所述表皮材料片与所述基材 片之间的状态下使所述吸音材料与所述线束一体化。 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材料是基材片与单位面积重量比该基材片小的表皮材料片层叠而 成的层叠片,通过具有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基材片至少具有第一基材片和第二基材片且所 述表皮材料片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片和所述第二基材片之间,从而能够吸收从低频到高频 的较宽范围的频率的声音。 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带吸音材料的线束通过采用上述吸音材料与线束一体化而成的结 构,能够省略在安装线束之外还要单独安装能够吸收从低频到高频的较宽范围的频率的声 音的吸音材料的劳力和时间。【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材料的其他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带吸音材料的线束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示出将带吸音材料的线束安装于车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阳0巧]图6(a)~(d)是示出比较例1~4的吸音材料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2、比较例1~4的混响室法吸音率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8是混响室法吸首率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垂直入射吸音率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3~4、比较例5~6的混响室法吸音率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11 (a)、化)是消音性能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 W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材 料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纵剖视图。图1和图2所示的吸音 材料1构成为层叠片,该层叠片是使用无纺布作为基材片,使用表皮材料作为表皮材料片, 并将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的形态。 在本专利技术中,表皮材料片和基材片除了上述无纺布W外,也可W采用树脂片、树脂 膜、玻璃棉、拉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吸音材料1具有表皮材料无纺布2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表皮 材料无纺布2大的基材无纺布3。基材无纺布3使用第一基材无纺布(第一基材片)31和 第二基材无纺布(第二基材片)32运两片无纺布。表皮材料无纺布2配置在第一基材无纺 布31和第二基材无纺布32之间。 第一基材无纺布31或第二基材无纺布32等基材无纺布3形成为单位面积重量比 表皮材料无纺布2大。在图1的方式的吸音材料中,第一基材无纺布31和第二基材无纺布 32采用了相同结构的基材无纺布3。运样,第一基材无纺布31和第二基材无纺布32的单 位面积重量可W是相同的,也可W是不同的。在第一基材无纺布31与第二基材无纺布32 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情况下,单位面积重量较小的基材无纺布比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 位面积重量大即可。 表皮材料无纺布2和基材无纺布3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因此吸收的声音的吸收 和反射的特性也根据频带而不同。吸音材料1通过将两片基材无纺布31、32与表皮材料无 纺布2组合,从而能够吸收较宽范围的频带的声音。并且,通过在基材无纺布31、32之间配 置表皮材料无纺布2,能够在高频的频带获得较好的吸音效果。 构成吸音材料的各无纺布可W单纯地重合,通过热烙接、粘接等进行一体化也都 是可W的。优选的是热烙接、针刺等。 而且,各无纺布彼此可W无间隙地紧贴,或者也可W在各无纺布之间设置少量的 空间。 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材料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吸音材料1也可W构成为, 在图2所示的依次层叠第一基材无纺布31、表皮材料无纺布2 (第一表皮材料无纺布21)、 第二基材无纺布32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的最外层表面,如图3所示地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 皮材料无纺布21不同的表皮材料无纺布(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 关于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最外层表面所具有的表皮材料无纺布2,可W如图3所示 地仅设置在吸音材料1的最外层表面的一方的面,另外虽然没有特别进行图示,也可W设 置在吸音材料的最外层表面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而在吸音材料1的两个表面都具有 表皮材料无纺布2。 在仅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最外层表面的一面设置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1的情况 下,如图3所示,可W在第一基材无纺布31的表面设置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另外虽然没 有特别进行图示,也可W在第二基材无纺布32侧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 如图3所示,在构成为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最外层表面具有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 的情况下,在低频带具有较高的吸音效果。 阳042] 优选的是,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lOOg/m2的范围内。当表 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得过大时,存在变得与通常的吸音材料的吸音作用相同 而难W获得表皮材料的效果的可能性。当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得过小时, 存在无法充分发挥表皮材料的吸音效果的可能性。 优选的是,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厚度处于0. 1~3mm的范围内。当表皮材料无纺 布2的厚度变得过厚时,存在变得与通常的吸音材料的吸音作用相同而难W获得表皮材料 无纺布2的效果的可能性。当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厚度变得过薄时,存在无法充分发挥表 皮材料无纺布2的吸音效果的可能性。 优选的是,表皮材料无纺布2所采用的纤维的纤维径处于1~50ym的范围内。当 纤维径变得过细时,存在虽然吸音性能较高但材料变脆的可能性。而且,当纤维径变得过粗 时,存在无法发挥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吸音效果的可能性。 表皮材料无纺布2所采用的纤维的形状可W使用忍銷型、圆筒型、中空型、并列 型、与通常的纤维的形状不同的异形剖面纤维。表皮材料无纺布2所采用的纤维可W是短 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是基材片与单位面积重量比该基材片小的表皮材料片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所述基材片至少具有第一基材片和第二基材片,所述表皮材料片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片和所述第二基材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裕田中成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