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歆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3944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包括安装在主、副驾驶座之间的板体,板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条型通孔和第二条型通孔,第一条型通孔和第二条型通孔相互平行,第一条型通孔内设置有用于操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通过在换挡杆左侧设置具有红外收发装置的功能底座,通过换挡杆上的反射面配合不同第二凹槽内的红外收发装置来联动第一凹槽内的状态显示灯启动,并且通过功能底座将信号传输到中空仪表台上,大大提升中控底座的功能性,方便多位置和夜间显示档位,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家用汽车的越来越普及,人们开始习惯通过驾车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为了配合人们操纵自动变速器、提升车内美观和保护变速器,在车内均会安装中控底座,普通的中控底座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是简单的祈祷美观和保护作用,但是无法配合中控显示屏来实时追踪变速杆的移动,而且无法同时在多个位置显示档位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解决普通中控底座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是简单的祈祷美观和保护作用,但是无法配合中控显示屏来实时追踪变速杆的移动,而且无法同时在多个位置显示档位状态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包括安装在主、副驾驶座之间的板体,板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条型通孔和第二条型通孔,第一条型通孔和第二条型通孔相互平行,第一条型通孔内设置有用于操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杆,变速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提升舒适度的握柄,板体下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车内电源和中控仪表盘输入端的功能底座,功能底座通过两侧连接块与板体下表面固定连接,功能底座上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上凸块,凸块上表面开设有面向主驾驶位的第一斜面和面向变速杆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上开设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二斜面上对应第一凹槽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位置和第二凹槽的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透光灯罩,第一凹槽内近透光灯罩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显示自动挡变速器档位的状态显示灯,第二凹槽内近透光灯罩位置固定连接有红外收发装置,变速杆左侧面对应第二凹槽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与红外收发装置相平行的反射面。进一步地,为了配合档位,第一斜面上开设有四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凹槽。进一步地,为了配合第一凹槽,第二斜面上开设有四个相互独立的第二凹槽。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输出和供电,红外收发装置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左侧对应第一凹槽内的状态显示灯输入端相连接,状态显示灯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功能底座输入端相连接,功能底座输出端通过数据传输线与中控仪表盘输入端相连接,中控仪表盘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车内电源相连接,车内电源通过电源连接线与功能底座输入端相连接,功能底座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红外收发装置输入端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通过在换挡杆左侧设置具有红外收发装置的功能底座,通过换挡杆上的反射面配合不同第二凹槽内的红外收发装置来联动第一凹槽内的状态显示灯启动,并且通过功能底座将信号传输到中空仪表台上,大大提升中控底座的功能性,方便多位置和夜间显示档位,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安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板体,2.第一条型通孔,3.第二条型通孔,4.变速杆,5.握柄,6.功能底座,7.连接块,8.凸块,9.第一斜面,10.第二斜面,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透光灯罩,14.状态显示灯,15.红外收发装置,16.第三凹槽,17.反射面。【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包括安装在主、副驾驶座之间的板体1,板体I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条型通孔2和第二条型通孔3,第一条型通孔2和第二条型通孔3相互平行,第一条型通孔2内设置有用于操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杆4,变速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提升舒适度的握柄5,板体I下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3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车内电源和中控仪表盘输入端的功能底座6,功能底座6通过两侧连接块7与板体I下表面固定连接,功能底座6上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3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上凸块8,凸块8上表面开设有面向主驾驶位的第一斜面9和面向变速杆4的第二斜面10,第一斜面9上开设四个第一凹槽11,第二斜面10上对应第一凹槽11位置开设四个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1的开口位置和第二凹槽12的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透光灯罩13,第一凹槽11内近透光灯罩13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显示自动挡变速器档位的状态显示灯14,第二凹槽12内近透光灯罩13位置固定连接有红外收发装置15,变速杆4左侧面对应第二凹槽12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16,第三凹槽16内固定连接有与红外收发装置15相平行的反射面17。进一步地,为了配合档位,第一斜面9上开设有四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凹槽11,进一步地,为了配合第一凹槽11,第二斜面10上开设有四个相互独立的第二凹槽12,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输出和供电,红外收发装置15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左侧对应第一凹槽11内的状态显示灯14输入端相连接,状态显示灯14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功能底座6输入端相连接,功能底座6输出端通过数据传输线与中控仪表盘输入端相连接,中控仪表盘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车内电源相连接,车内电源通过电源连接线与功能底座6输入端相连接,功能底座6输出端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红外收发装置15输入端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通过在换挡杆左侧设置具有红外收发装置15的功能底座6,通过换挡杆上的反射面17配合不同第二凹槽12内的红外收发装置15来联动第一凹槽11内的状态显示灯14启动,并且通过功能底座6将信号传输到中空仪表台上,大大提升中控底座的功能性,方便多位置和夜间显示档位,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安装。工作原理:第二凹槽12内的红外收发装置15通过透光灯罩13向变速杆4发射红外线,当变速杆4上第三凹槽16内的反射面17将红外线反射回红外收发装置15时,红外收发装置15内的输出装置被激活启动,并且控制左侧对应位置第一凹槽11内的状态显示灯14启动,并且通过功能底座6传输给中控仪表盘,中控仪表盘上显示档位的同时,状态显示灯14也亮起,不仅在夜间高亮显示,方便驾驶员在启动和熄火时了解变速杆4位置,方便操作变速杆4,还能作为车内氛围灯,提升车厢档次。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包括安装在主、副驾驶座之间的板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板体(I)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条型通孔(2)和第二条型通孔(3),所述的第一条型通孔(2)和第二条型通孔(3)相互平行,第一条型通孔(2)内设置有用于操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杆(4),所述的变速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提升舒适度的握柄(5),所述的板体(I)下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3)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车内电源和中控仪表盘输入端的功能底座(6),所述的功能底座(6)通过两侧连接块(7)与板体(I)下表面固定连接,功能底座(6)上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3)位置固定连接有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无线状态显示装置的中控底座,包括安装在主、副驾驶座之间的板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板体(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条型通孔(2)和第二条型通孔(3),所述的第一条型通孔(2)和第二条型通孔(3)相互平行,第一条型通孔(2)内设置有用于操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杆(4),所述的变速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提升舒适度的握柄(5),所述的板体(1)下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3)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车内电源和中控仪表盘输入端的功能底座(6),所述的功能底座(6)通过两侧连接块(7)与板体(1)下表面固定连接,功能底座(6)上表面对应第二条型通孔(3)位置固定连接有向上凸块(8),所述的凸块(8)上表面开设有面向主驾驶位的第一斜面(9)和面向变速杆(4)的第二斜面(10),所述的第一斜面(9)上开设若干个第一凹槽(11),所述的第二斜面(10)上对应第一凹槽(11)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的开口位置和第二凹槽(12)的开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透光灯罩(13),第一凹槽(11)内近透光灯罩(13)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显示自动挡变速器档位的状态显示灯(14),所述的第二凹槽(12)内近透光灯罩(13)位置固定连接有红外收发装置(15),所述的变速杆(4)左侧面对应第二凹槽(12)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16),所述的第三凹槽(16)内固定连接有与红外收发装置(15)相平行的反射面(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歆林锦弘蔡沁妤邓哲承
申请(专利权)人:刘歆林锦弘蔡沁妤邓哲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