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包括相互独立的集液瓶和水封调压瓶,集液瓶的集液仓的顶部开设有集液瓶通气口,水封调压瓶的水封管的顶部开设有水封接口,集液瓶通气口经一负压连通管与水封接口连接导通;负压连通管的近水封调压瓶端设有一防倒流阀,该防倒流阀的导通方向是从集液瓶至水封调压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阻止流体从水封调压瓶流向集液瓶,从而实现防倒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
技术介绍
水封式胸腔引流瓶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胸腔积液及手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使用时,将水封式胸腔引流瓶的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胸腔,即可实现对胸腔积液的引流,并将胸腔积液收集在积液腔内。中国专利文献CN203090000U公开了一种三瓶双瓶通用式胸腔引流瓶,这种结构的胸腔引流瓶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倒流现象,导致胸腔引流瓶内的液体返流入胸腔,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它可以避免胸腔引流瓶发生倒流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相互独立的集液瓶I和水封调压瓶2,集液瓶I与水封调压瓶2并列设置;集液瓶I和水封调压瓶2共同设置于同一底座3上;集液瓶I具有至少一个集液仓;水封调压瓶2具有一水封管21、一水封仓22、一调压仓23和一调压管24,水封管21与水封仓22的底部连通,调压管24与调压仓23的底部连通,水封仓22与调压仓23的顶部连通;集液瓶I的集液仓的顶部开设有集液瓶通气口 15,水封调压瓶2的水封管21的顶部开设有水封接口 25,集液瓶通气口 15经一负压连通管5与水封接口 25连接导通;负压连通管5的近水封调压瓶端设有一防倒流阀52,该防倒流阀52的导通方向是从集液瓶I至水封调压瓶2。所述防倒流阀52包括阀体52-1、阀芯52_2、阀盖52_3,阀盖52_3的盖体与阀体52-1固定连接并形成封闭的腔体,腔体内固定设置有阀芯52-2 ;阀盖52-3的上部形成上接管,阀体52-1的下部形成下接管;防倒流阀52的上端通过阀盖52-3的上接管连接负压连通管5,防倒流阀52的下端通过阀体52-1的下接管连接负压连通管5 ;阀芯52-2包括阀芯体52-2-1,阀芯体52-2-1的上端形成连接部52_2_2,阀芯52_2通过连接部52_2_2固定连接阀盖52-3的上接管;阀芯52-2与阀体52-1之间的腔体为气流导通的阀腔52_4,阀盖52-3的上接管与阀腔52-4相连通;连接部52-2-2的上端封闭,阀芯体52_2_1形成一下端开口的阀芯腔52-5,阀芯腔52-5与阀体52-1的下接管相连通。所述阀芯体52-2-1为上小下大的锥形。所述连接部52-2-2为十字型截面,使阀芯52-2的连接部52_2_2与阀盖52_3的上接管在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在二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阀盖52-3的上接管上形成多圈锥齿。所述阀体52-1的下接管上形成多圈倒锥齿。所述调压管24的顶部设有开口 28,使调压管24的上部与外界大气连通;调压管24的顶部开口 28设置有防尘盖8。所述防尘盖8包括固定环8-1、连接件8-2、上盖8_3,上盖8_3通过连接件8_2与固定环8-1固定连接;上盖8-3包括盖体8-3-1,盖体8-3-1的侧壁设有通气孔8_3_2 ;盖体8-3-1内设置有至少二道弧形盖圈8-3-3 ;弧形盖圈8-3-3处于同一圆周上并与所述顶部开口 28相配合;盖体8-3-1通过弧形盖圈8-3-3实现与顶部开口 28的固定连接。所述阀盖52-3的盖体底部设置有防倒流密封圈52-6。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能够阻止流体从水封调压瓶流向集液瓶,从而实现防倒流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集液瓶和水封调压瓶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倒流阀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防倒流阀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防倒流阀的阀芯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防尘盖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I为集液瓶,2为水封调压瓶,3为底座,4为引流管,5为负压连通管,6为负压气体流量调节阀,7为正压释放阀,8为防尘盖,11为精密集液仓,12为第一集液仓,13为第二集液仓,14为引流口,15为集液瓶通气口,21为水封管,22为水封仓,23为调压仓,24为调压管,25为水封接口,26为负压源接口,27为正压释放接口,28为调压管的顶部开口,51为负压释放阀,52为防倒流阀,52-1为阀体,52-2为阀芯,52-2-1为阀芯体,52-2-2为连接部,52-3为阀盖,52-4为阀腔,52-5为阀芯腔,52-6为密封圈,8-1为固定环,8-2为连接件,8-3 为上盖,8-3-1为盖体,8-3-2为通气孔,8-3-3为弧形盖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包括相互独立的集液瓶I和水封调压瓶2,集液瓶I与水封调压瓶2并列设置;集液瓶I和水封调压瓶2共同设置于同一底座3上;集液瓶I和水封调压瓶2的相对侧形成有卡扣结构,实现集液瓶I与水封调压瓶2之间的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集液瓶I为一体成型的塑质瓶体,其具有精密集液仓11、第一集液仓12和第二集液仓13,精密集液仓11与第一集液仓12及第二集液仓13的顶部依次连通;精密集液仓11的高度与第一集液仓12及第二集液仓13相同,而精密集液仓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集液仓12的横截面积,以使精密集液仓11的容积小于第一集液仓12的容积;优选地,精密集液仓11的横截面积为第一集液仓12的横截面积的1/3以下;第一集液仓12的横截面积与第二集液仓13相等;精密集液仓11的顶部开设有引流口 14与引流管4连接;集液瓶I的第一集液仓12或第二集液仓13的顶部开设有集液瓶通气口 15 ;如图2所示,水封调压瓶2为一体成型的塑质瓶体,其具有一水封管21、水封仓22、调压仓23和一调压管24,水封管21与水封仓22的底部连通,水封仓22与调压仓23的顶部连通,调压仓23与调压管24的底部连通;水封管21的顶部开设有水封接口 25 ;集液瓶通气口 15经一负压连通管5与水封接口 25连接导通;负压连通管5的近集液瓶端设有一负压释放阀51 ;负压连通管5的近水封调压瓶端设有一防倒流阀52,该防倒流阀52的导通方向是从集液瓶I至水封调压瓶2,该防倒流阀52能够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倒流阀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集液瓶和水封调压瓶,集液瓶与水封调压瓶并列设置;集液瓶和水封调压瓶共同设置于同一底座上;集液瓶具有至少一个集液仓;水封调压瓶具有一水封管、一水封仓、一调压仓和一调压管,水封管与水封仓的底部连通,调压管与调压仓的底部连通,水封仓与调压仓的顶部连通;集液瓶的集液仓的顶部开设有集液瓶通气口,水封调压瓶的水封管的顶部开设有水封接口,集液瓶通气口经一负压连通管与水封接口连接导通;负压连通管的近水封调压瓶端设有一防倒流阀,该防倒流阀的导通方向是从集液瓶至水封调压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