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2578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病人端接口单元、吸痰管总成及机器端,病人端包括一接口本体、接口芯、阀体座,阀体座上装有滑阀开关,接口本体上设有注药单元和清洗单元,吸痰管总成包括痰管和薄膜套,特征在于:吸痰管采用至少为双腔结构的管体,在靠近病人端接口单元的管体壁上制有多个侧孔,管体的第一腔为可视腔,第二腔为吸痰腔,可视腔远离病人端接口单元一端设有插口,在该插口上装有软质塞,可视导线与外部视频相连接;吸痰腔一端与机器端连通,另一端用于吸痰。优点是:操作简便,可控制吸痰管插入准确位置,有的放矢的抽吸痰液,防止了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液形成痰痂堵塞气道或出现肺内感染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临床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无力咳嗽、排痰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进行人工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因此吸痰装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密闭式吸痰管对比开放式吸痰减少了外感染源,可以持续的通气与供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医护人员的感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密闭式吸痰装置的吸痰管均为单腔结构,在进行吸痰操作时,由医务人员按照经验来判断吸痰管插入到什么位置。若吸痰管插入位置不正确或者患者痰液过于黏稠,就会导致患者的痰液无法全部吸出,导致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液就会形成痰痂堵塞气道或出现肺内感染并发症。现临床操作虽可通过喉镜或纤支镜引导下明视吸痰,但前者只能观察到部分气道,对深部吸痰没有帮助,而后者需在局麻基础上进行,操作繁琐,同时二者所需费用昂贵,且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反复插入吸痰管会直接造成患者气管粘膜的损伤,包括充血水肿、上皮剥脱、纤毛丢失以及肉芽肿形成,且增加患者出血和感染的机会,也常因刺激性咳嗽或供氧不足引起患者低氧血症。综上所述,现有的密闭式吸痰装置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技术缺陷,使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医务人员临床操作、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且可减轻患者痛苦的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病人端接口单元、与病人端接口单元连接的吸痰管总成以及连接负压吸引机的机器端,所述病人端包括一接口本体,在该接口本体内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口芯,另一端连通阀体座,阀体座上装有滑阀开关,所述接口本体上部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注药单元,下部连通旋转接头,所述接口本体上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清洗单元,所述吸痰管总成为其内连接吸痰管、其外罩有薄膜套的全封闭结构,并通过薄膜前嘴连接病人端接口单元,所述吸痰管采用至少为双腔结构的管体,在靠近病人端接口单元的管体壁上制有多个侧孔,所述管体的其中第一腔为可插入摄像头用于引出可视导线的可视腔,第二腔为吸痰腔,所述可视腔远离病人端接口单元一端设有插口,在该插口上装有软质塞,所述吸痰腔一端与机器端连通。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吸痰管采用三腔结构的管体,其中第一腔为可插入摄像头的可视腔,第二腔为吸痰腔,第三腔为照明腔,所述照明腔一端为照明端,另一端通过接口引出照明导线,并连接照明开关。所述吸痰管采用三腔结构的管体,其中第一腔为可插入摄像头的可视腔,第二腔为吸痰腔,第三腔为注药液腔,所述注药液腔一端连通注药单元,另一端通过接口连接有注药单向阀。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临床进行吸痰操作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吸痰管的可视腔插入摄像头,即可清晰的看到吸痰管插入位置,并可控制吸痰管插入至准确位置,有的放矢的抽吸痰液,以便将患者的痰液全部吸出,如果痰液特别粘稠不好抽吸时,可通过注药液腔灌注稀释液对痰液稀释后,再进行抽吸。这样可防止了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液形成痰痂堵塞气道或出现肺内感染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本吸痰装置设计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操作简便,不仅可具备普通密吸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管体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管体制有侧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管体的剖视图。图中:1、接口芯;2、接口本体;3、阀体座;4滑阀开关;5、旋转接头;6、注药单元;7、清洗单元;8、注药单向阀;9、薄膜套;10、软质塞;11、管体;11_1、第一腔;11_2、第二腔;11-3、第三腔;11_4、侧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等不代表顺序安装,也不代表所形容的元件的重要性。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病人端接口单元、与病人端接口单元连接的吸痰管总成以及连接负压吸引机的机器端。所述病人端包括一接口本体2,在该接口本体内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口芯I,另一端连通阀体座3,阀体座上装有滑阀开关4,所述接口本体上部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注药单元6,下部连通旋转接头5,所述接口本体上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清洗单元7。所述吸痰管总成为其内连接吸痰管、其外罩有薄膜套9的全封闭结构,并通过薄膜前嘴连接病人端接口单元。所述吸痰管采用双腔结构的管体11,在靠近病人端接口单元的管体壁上制有多个侧孔11-4,所述管体的第一腔11-1为可插入摄像头的可视腔,第二腔11-2为吸痰腔。所述可视腔远离病人端接口单元的一端设有插口,在该插口上装有软质塞10,用于引出可视导线,所述可视导线与外部视频相连接。所述吸痰腔一端与机器端连通,另一端用于吸痰。实施例2,请参阅图4,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病人端接口单元、与病人端接口单元连接的吸痰管总成以及连接负压吸引机的机器端。所述病人端包括一接口本体2,在该接口本体内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口芯I,另一端连通阀体座3,阀体座上装有滑阀开关4,所述接口本体上部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注药单元6,下部连通旋转接头5,所述接口本体上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清洗单元7。所述吸痰管总成为其内连接吸痰管、其外罩有薄膜套9的全封闭结构,并通过薄膜前嘴连接病人端接口单元。所述吸痰管为采用三腔结构的管体11,在靠近病人端接口单元的管体壁上制有多个侧孔11-4,所述管体的第一腔11-1为可插入摄像头的可视腔,第二腔11-2为吸痰腔,可视腔远离病人端接口单元一端设有插口,在该插口上装有软质塞10,用于引出可视导线,可视导线与外部视频相连接。所述吸痰腔一端与机器端连通,另一端用于吸痰。所述第三腔11-3为照明腔,所述照明腔一端为用于照明的照明端,另一端通过接口引出照明导线,并连接照明开关。所述吸痰管的第三腔也可为注药液腔,所述注药液腔一端用于注药,另一端通过接口连接有注药单向阀8。本技术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病人端接口单元、与病人端接口单元连接的吸痰管总成以及连接负压吸引机的机器端,所述病人端包括一接口本体,在该接口本体内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口芯,另一端连通阀体座,阀体座上装有滑阀开关,所述接口本体上部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注药单元,下部连通旋转接头,所述接口本体上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清洗单元,所述吸痰管总成为其内连接吸痰管、其外罩有薄膜套的全封闭结构,并通过薄膜前嘴连接病人端接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采用至少为双腔结构的管体,在靠近病人端接口单元的管体壁上制有多个侧孔,所述管体的其中第一腔为可插入摄像头用于引出可视导线的可视腔,第二腔为吸痰腔,所述可视腔远离病人端接口单元一端设有插口,在该插口上装有软质塞,所述吸痰腔一端与机器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采用三腔结构的管体,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视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与人工气道相连接的病人端接口单元、与病人端接口单元连接的吸痰管总成以及连接负压吸引机的机器端,所述病人端包括一接口本体,在该接口本体内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口芯,另一端连通阀体座,阀体座上装有滑阀开关,所述接口本体上部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注药单元,下部连通旋转接头,所述接口本体上还设有与其贯通的清洗单元,所述吸痰管总成为其内连接吸痰管、其外罩有薄膜套的全封闭结构,并通过薄膜前嘴连接病人端接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采用至少为双腔结构的管体,在靠近病人端接口单元的管体壁上制有多个侧孔,所述管体的其中第一腔为可插入摄像头用于引出可视导线的可视腔,第二腔为吸痰腔,所述可视腔远离病人端接口单元一端设有插口,在该插口上装有软质塞,所述吸痰腔一端与机器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宇洋张东惠田鹍鹏张晰斌武宏斌武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